6月29日,長生人壽70%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進行產權轉讓披露,長生人壽股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子公司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擬分別將所持長生人壽51%、19%股權進行轉讓。
根據公告,該筆股權轉讓底價為39.7億元,價款支付方式為一次性支付。此外,意向受讓方須在掛牌公告截止日17前交納保證金人民幣11.91億元到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指定銀行賬户。此次掛牌時間2021年6月29日至2021年7月26日。
作為一家資管系險企,長生人壽自2009年歸入長城資管門下,已近12年之久,卻始終未能摘掉虧損的帽子,除了2016年實現過234.73萬元的微利,其餘年份均虧損,虧損總額超10億元。
各路資本競相追逐
對於受讓方資格條件,公告表示,本次產權交易接受單一主體受讓和聯合體受讓,單一主體或聯合體各方均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機構關於保險公司股東資格的規定與要求。其中,採用聯合體方式受讓的,聯合體成員最多不得超過4名。聯合體各方須明確聯合體牽頭人(聯合體牽頭人應為聯合體中擬受讓標的企業股權比例最大的一方),並授權牽頭人全權處理與本次產權交易有關的一切事宜。聯合體牽頭人自身或聯合體牽頭人的控股股東應具有金融機構主要股東經驗或金融機構管理經驗,且被投資的金融機構應當運行穩健。
公告還提出,意向受讓方須同意,本次產權交易完成後,將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監管機構允許範圍內,作為中長期投資者持有標的企業股權,保持標的企業經營管理團隊和職工的基本穩定,建立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與標的企業的其他股東共同推動標的企業的發展。
同時,意向受讓方應具備支持標的企業資本需求的實力,有能力為標的企業未來的發展持續補充資本,承諾在監管機構批准其成為標的企業股東後與其他股東一起協商向標的企業增資,確保標的企業償付能力符合監管規定。意向受讓方應承諾通過自身財務資源滿足標的企業的長期資本需求。
儘管如此,長生人壽的股權仍然引來了多路資本競相追逐,此前財新報道稱,目前競爭力較大的,一家是深耕保險行業的中國再保險集團,另一家是互聯網巨頭騰訊,此外,意向買方還包括其它地方國企、互聯網巨頭、民營企業和資本等。有接近交易人士表示,在預掛牌階段,就有10多家機構報名參與洽購,後期還加入了其它意向買方,由於競爭激烈,市場上對於長生人壽的叫價已經高達40億-70億元。不過,中再集團方面回覆本報記者稱,暫未得知相關消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向本報記者表示:“根據淨資產、近年的收入和盈利狀況、分支機構數等基本指標看,此估值很能夠反映出,當前中國壽險公司以及重要類型金融機構的牌照很稀缺,成為實際控制人或主要股東之一的吸引力非常強,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多種稟賦均能在人身保險及緊密相關的業務領域顯示力量,形成合作溢價。”
值得一提的是,該筆股權交易項目的其他股東不放棄優先購買權,公告稱,在掛牌公告期內,不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股東可以向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遞交受讓申請並交納交易保證金,通過場內行權的方式行使優先購買權。目前,除長城資管和長城國富兩家機構所持70%股權外,長生人壽其餘30%股權由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持有。
而長城資管此番拋售長生人壽股權主要與資管公司迴歸主業的大背景有關。據長城資管官網信息,該公司是一家多元發展的綜合金融集團,旗下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人壽保險等多種金融牌照,例如長城華西銀行、長城國瑞證券、長生人壽、長城新盛信託、長城金融租賃、長城投資基金等。
今年2月,長城資管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確定了以“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強基提質、共促發展”為總基調,堅持聚焦主業,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
3月,長城資管再發聲,要戰略迴歸,聚焦本源守初心。即:結合公司業務結構、資產結構、集團架構,對前期公司的戰略規劃進行再審視、再研究、再設計,明確了“聚焦主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堅決迴歸不良資產主業。
目前,除了轉讓長生人壽股權外,長城資管還擬出售旗下長城新盛信託的控股權。同時,還在3月22日對河鋼資源進行了股權減持,退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名單。
人事結構或迎調整
長生人壽成立於2003年9月,是中國首家獲准開業的中日合資壽險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原名廣電日生人壽,由日本生命保險和上海廣電有限公司各出資1.5億元,各佔50%的股份。
2008年5月,上海廣電集團宣佈出讓廣電日生人壽50%股權。2009年9月,長城資管正式接手,廣電日生人壽更名為長生人壽。
2015年7月,長生人壽迎來第二次股權變更。長城資管及其全資子公司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共同增資8.67億元,因日本生命保險則未參與認購,增資後,三家股東持股比例為:長城資產持股51%,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持股30%,長城國富持股19%。
而長城國富是長城資管旗下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業的投資運營平台,主營實業投資、資產管理與經營、租賃、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業務。因長城資管和長城國富的關聯關係,這也意味着,通過增資,長城資產及其下屬公司的合計持股比例達70%,並一直保持至今。
“由於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相對滯後,雖然外資股東在精算、技術方面更有經驗,但卻面臨管理、經營、營銷模式等方面的觀念差異,因此部分常見的持股比例對半的合資企業來説,則常常陷入‘話語權’爭奪中。所以一部分合資企業紛紛進行股權變更,希望打破股權結構僵局,獲得話語權,從而改善經營情況,長生人壽也不例外。”一位保險教授曾告訴本報記者。
但股權結構改變之後的長生人壽,業務並沒有獲得突破性發展。2009年至2015年其原保費收入一直在3億元左右,分別為2.11億元、2.7億元、2.58億元、3.31億元、2.71億元、2.45億元、2.47億元。2016年至2020年,其保費收入分別為19.32億元、18.53億元、23.16億元、14.84億元、19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長生人壽業務始終難以取得較大突破,原因或在於其分支機構數量不多。據長生人壽官網信息顯示,除了上海總部,目前其只有浙江、江蘇、北京、四川、山東、河南6家省分公司,遠遠低於同期成立的很多壽險公司。
另一方面,長生人壽的經營業績也並不樂觀。自2009年改名之後的十餘年間,僅在2016年實現過234.73萬元的微利,其餘年份均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0.49億元、0.5億元、0.72億元、0.81億元、0.9億元、0.34億元、0.56億元、1.34億元、2.6億元、1.66億元。根據此次股權轉讓信息,長生人壽2020年淨虧損4539.1萬元。2021年前5個月淨虧損8084.2萬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長生人壽的經營狀況與其高管構成也有一定的關係,該公司總經理等多個重要職務負責人,均來自大股東長城資管,對保險業熟悉度有限,戰略定位一定程度上有所偏離市場化。尤其是在獲客模式方面,資管公司與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資管業務“等客上門”屬性較強,而保險業則重視外拓展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股權遭轉讓之前,長生人壽還經歷了一番人事變動。
3月30日,長生人壽董事長髮生變更,孟曉東不再擔任董事長一職,由楊國兵接棒,且該任職資格已獲監管批准。楊國兵來自長城資管,其2018年11月加入長城資管擔任總裁助理一職。另外,長生人壽總經理沈逸波也來自長城資管,目前還擔任合規負責人、首席風險官。
當下長城資管正在進行大比例股權轉讓,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要求,保險公司單一新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3,鑑於長城資管此次轉讓了70%的股權,也就是説,此次股權轉讓後,長生人壽將至少引進3家新股東。而長生人壽未來發展戰略以及人事結構,或許都將在新股東入駐之後迎來新的變化。
“如果股權變更既有政策要求的原因,也有當事人主動意願,考慮到新股東的資質以及稟賦與公司的匹配程度不錯,保險公司儘快完成過度後,可能在盈利上實現多年期待的好轉,在規模上開啓較快發展。”王向楠説道。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