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消金被列入“評級觀察名單”,年報前夕更換審計機構,發生了什麼?
文|互金商業評論
5月8日,經歷去年業績大幅下滑、裁員漩渦、處於艱難轉型中的捷信消費金融又迎來不利消息。聯合資信當天發佈了《關於將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主體及相關債券列入評級觀察名單的公告》。
公告稱,捷信消費金融2020年經營業績表現暴露出其業務處在轉型期,業務規模收縮趨勢較明顯、高管穩定性呈現一定波動、資產質量下行壓力較大、盈利水平承壓、未來經營發展趨勢尚不明朗,以上因素可能會對公司未來業務發展、風險管理、盈利能力、流動性與融資環境等產生影響。同時,母公司捷信集團大幅虧損及實際控制人離世或將一定程度上影響母公司對捷信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綜合考慮,聯合資信決定將捷信消費金融主體及“19捷信消費金融債01“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源自聯合資信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捷信消費金融上一次評級是2020年7月17日,聯合資信給捷信消費金融主體及其相關債券的信用等級均為AA+,評級展望為穩定。
但這一次,聯合資信給出的結論是:“評級觀察”。為什麼呢?
通常來説,評級觀察是由某個事件觸發的,主體或債項處於評級觀察期的時間相對較短。觸發評級觀察的事件可能是已經發生的,也可能是預期會發生的,但無論哪一種情況下,都意味着主體或債項的信用等級此時是不確定的。
評級觀察表明信用等級具有較大的變動可能性,並且可能朝着該方向進行變動。當然,這種變動包含幾個可能的方向:1)是正面,表明評級有上調可能;2)負面,表明評級有下調可能;3)發展中,表明信用等級可能上調,也可能下調,或者維持不變。
具體到捷信消費金融,從聯合資信提供的信息看,捷信消費金融無論是業績滑坡、資產質量下行壓力還是高管變動頻繁,都展示了較為負面的畫面,其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也無法提供樂觀信息。
從公開信息看,捷信消費金融的評級展望很難繼續使用“穩定”一詞了。
聯合資信選擇將捷信消費金融主體放入“評級觀察名單”,而沒有做評級展望,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捷信消金還要繼續發債。
從捷信母公司捷信集團的評級看,亦不樂觀。自穆迪的評級體系中,自2004年至2016年的9年中,捷信集團的評級展望3次為“穩定”,6次為“消極”。2017年2月,穆迪甚至撤回了此前所做的評級展望,此後再也沒有對捷信集團給出過評級。
捷信集團官網披露了旗下各家子公司的評級結果,但很遺憾,不包括中國的捷信消費金融。捷信越南金融公司、印度金融公司、以及SB JSC銀行的短期評級最好的是A1,長期評級最好的是A-。提供評級的機構包括惠譽國際、穆迪等。
相比之下,聯合資信自2018年迄今給予捷信消費金融主體及相關債券共發表過4次評級報告,評級均為AA+,評級展望為“穩定”。
是捷信消費金融在捷信集團中一枝獨秀嗎?恐怕不盡然,至少自2020年開始,捷信消費金融的業務基本面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其中一個不為人注意的事件是,捷信消費金融在2020年底突然更換了會計師事務所。
2021年2月1日,捷信消費金融披露稱,公司股東捷信集團於2020年12月14日決議通過《關於聘請外部審計機構事宜》,捷信消費金融根據此決議決定聘請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公司2020年度外部審計機構。而此前幾年服務捷信消費金融的都是全球四大之一的畢馬威。
企查查顯示,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原名華寅五洲會計師事務所,註冊地為天津濱海新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官網披露信息顯示,該所在2018年8月迄今不到3年時間內,累計被證監部門出示警示函和行政處罰達13次,可謂審計機構中的“慣犯”。
截圖自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官網披露信息。
那麼,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都是因為什麼被處罰呢?
2020年9月14日,證監會福建監管局行政發佈對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決定書〔2020〕4號。處罰書顯示,中審華在為白茶股份2017年財務報表提供審計服務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2017年12月25日,中審華湖南分所與白茶股份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約定為白茶股份提供2017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服務。2018年4月20日,白茶股份2017年度報告披露公司當年利潤總額261.81萬元,但是,白茶股份通過虛假手段虛增利潤460.46萬元,而中審華並未發現。
最終,證監會福建監管局作出處罰決定:責令中審華改正,沒收業務收入15萬元,並處以15萬元的罰款;對姚運海、賀詩釗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5萬元的罰款。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2018年和2019年,捷信消費金融的審計機構均為國際四大之一的KPMG(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作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在國內審計領域的聲譽還是比較好的。
公開記錄顯示,2018年9月,因為畢馬威華振以及4位註冊會計師在執行富貴鳥(01819.HK)2014年和2015年公司債券財務報表審計中的過失,福建證監局對對畢馬威華振及相關注冊會計師出具警示函。除此之外,畢馬威並沒有其他不良記錄。
所以,將聲譽良好的畢馬威替換成一家不良記錄多多的會計師事務所,捷信消金的動機是什麼?節省成本還是有別的考慮?
再來看看捷信消金的2020年年報情況。
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捷信消金總資產652.07億元,負債總額537.61億元,所有者權益114.46億元。2020年淨利潤1.36億元。而2017年-2019年,捷信消費金融的淨利潤分別為10.22億元、13.96億元和11.40億元。
淨利潤下滑的背後,是捷信消金業務規模的快速下滑。
截至2020年底,捷信消金貸款餘額601.14億元,貸款淨額為576億元。2017年-2019年,捷信消金的貸款餘額分別為779.23億元、898.35億元、970.13億元。可見,2020年,捷信消金貸款餘額同比下滑幅度達61%。
業務規模急劇收縮的同時,捷信消金的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加大。2020年,捷信審計報告披露的不良貸款率為2.8%,撥備覆蓋率為150%。
但是,從不良貸款以及核銷規模看,捷信消費金融的壞賬壓力非常巨大。從下表可以看出,雖然2017年-2019年捷信消金披露的逾期貸款規模逐步走低,逾期率也低於5%。但這些數字掩蓋了捷信消費金融真實的不良情況。
2017年-2020年,捷信消金核銷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核銷不良貸款約49億元,2018年猛增至109億元,2019年和2020年分別核銷119.91億元和112.85億元。過去4年,捷信消金累計核銷391億元壞賬。可以做對照的是,這四年裏,捷信消費金融累計淨利潤只有37億元。
這也意味着,捷信消金一年核銷的壞賬就是過去多年累積利潤的3倍!
眾所周知,金融放貸業務是典型的“利潤前置,風險後置”。前幾年盈利好的時候,捷信消金尚能消化鉅額壞賬,如今規模下滑後,如何面對居高不下的壞賬率呢?
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金的貸款減值準備金餘額僅有24.82億元,不到2018年末和2019年末的一半,也是過去四年來的最低值。然而,捷信消金的貸款餘額還有大約600億。
聯合資信報告稱,2020年末,捷信消金逾期貸款佔比高達21.87%。2017年-2019年,捷信消金逾期貸款佔比分別約16%、21%、16%,一直居高不下。
捷信消金的頹勢也反映在其高管人員變動上。自2020年年中以來,捷信消金核心高管紛紛離職,迄今大多數職位仍未宣佈接替人選。
2020年6月,捷信消費金融公告稱,首席風險官LI HONG離職。公開信息顯示,LI HONG於2018年11月獲監管批准擔任捷信首席風險官。
2020年7月份,捷信宣佈法定代表人由RomanWojdyla換成OndrejFrydrych。
2020年10月,捷信宣佈,RomanWojdyla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2021年3月末,OndrejFrydrych被監管批准接任總經理。
2021年2月26日,捷信宣佈OndrejFrydrych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
2021年2月28日,捷信公告,首席財務官王濤離職。公開信息顯示,王濤於2018年11月獲監管批准擔任捷信首席風險官。
如此大規模的人事變動,顯然與捷信業務發展“脱軌”有關。近兩年來,主打線下業務起家的捷信消費金融雖然表面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已經不斷被主打線上模式的同業所趕超。客觀説,10年前,捷信消費金融剛進入確實為中國消費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理念、新模式。但過去這幾年,國內持牌金融機構無論在科技投入力度、模式創新、風控水平上都已將捷信甩在身後。
對於昔日消費金融王者的捷信來説,這真的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不思求變就會被淘汰。
痛定思痛之下,捷信提出了數字化和有客户為中心的業務轉型戰略,目前看前景並不明朗。過往的路徑依賴、舊有的不良資產包袱以及來自同業的激烈競爭,都將嚴重製約捷信順利突圍的可能性。如果一定要給捷信一個短期評級展望的話,或許“不確定”才是更貼切實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