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鄭勁平
自新冠疫情牽動全球以來,與公共衞生有關的國家“新基建”——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受到空前的高度重視。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至3月5日,24個省市區公佈了“新基建”未來的項目投資規劃,項目總投資額達48.6萬億元。
這意味着,國家將重點建設新一代公衞應急和防疫平台,醫療大數據在公共衞生領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於醫療、輿情,疾控,應急、公共安全,電信等數據的融合,將改變現有醫防分離的問題,建立預防性的基於醫療大數據衞生防疫及綜合應急基礎設施及體系。
當前,醫療健康大數據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基礎平台建設是醫院和政府剛需,但仍存在制約醫療大數據的壁壘和難點:從政府層面,需要逐步將醫療大數據作為戰略資源進行儲備;需要實現數據共享;政府需要有效的監管和決策的平台與工具等;從醫院層面,存在數據多源異構難彙集、醫療大數據的標準體系建設未達到應用級水平、缺乏大數據處理和AI技術進行後結構化和自然語言處理,無法有效利用大數據;從患者層面,醫療大數據源自患者,理應迴歸患者,但目前患者並未能及時得到自己的數據和有效指導健康管理,存在患者端的痛點。
醫療大數據的建設正是需要打破各種政策和行業壁壘,幫助政府、醫院決策和管理,同時真正有效地幫助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數字化的健康管理。
隨着政府對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以及三大國有數據集團對數據基礎運營的介入程度加深,企業等行業主體調取、使用數據的難度有望進一步降低。屆時數據積累量將不再是大數據應用企業的主要壁壘,醫療健康大數據將進一步走向開放和共享。通過各方的資源整合、產學研的成果轉化,提供基本醫療與公共衞生服務標準化管理,規範診療行為,最終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處理能力。
#醫師報超能團##超能健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