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馬保國被KO,想到一代“劍聖”於承惠

5月17日,68歲“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與50歲搏擊愛好者王慶民對決,開場30秒即被3次KO,終倒地不起,引發傳統武術激烈爭論。

由此想起被稱“最後的劍聖”的一代宗師—那個“白鬍子老頭”於承惠,聊一聊心中真正的傳武。

由馬保國被KO,想到一代“劍聖”於承惠

1.馬保國不等同傳統武術

先來看看馬保國履歷。馬保國出生於1952年,創立“渾元形意太極拳”。從他幾年前單挑戰勝90公斤英國拳王的戰績來看,馬保國確實是有真功夫的。

但是這次突然翻車,估且不論諸於年齡差距等等所謂原因,最終的結果卻多少讓人感到唏噓,唏噓於傳武的落莫。

但對於馬保國翻車,卻又讓人覺得不出意料之外。至於為何覺得不出意外,可能多半是因為馬保國過於高調了吧,“牛皮吹太過,儘早要還的”。

真正習傳統武術的,不會如他這般高調。

2.武痴於承惠

於承惠老師與高調的馬保國全然不同,他為人低調,不求功名,醉心武學。

於承惠老師的一生,很波折、很傳奇。1939年,於承惠出生于山東省蓬萊,這個經常出現於武俠志怪小説中的“仙境”,自幼就成為雙手劍螳螂門的傳人。

於承惠老師少年時參加青島市武術比賽,一舉奪冠,進入武術隊,後因訓練受傷退出武術隊,做好了一名起重機工人。

做工人時的他利用全部業餘時間鑽研習武,被人稱為“武痴”。後來通過觀察雷雨天螳螂舉翅戰天的情景,產生了靈感,成功地創建雙手劍“螳螂穿林”劍法。

這路劍法就是“螳螂劍”,此劍法問世,讓失傳已久的“雙手劍”重回大地。如其所説,其精髓在於:抽帶雲抹提,點崩撩刺擊,絞截斬格劈,挑撥掛錯洗,於承惠老師就此被稱為“劍術”大師。

那時候的他,只想將一生全部傾注武術事業,刀劍,就是他與世俗交替的一種説話方式。

3.戲骨於承惠

於承惠老師39歲時,被電影《少林寺》導演張鑫炎發現。

那時,於承惠舞動紫檀木棍,在燈光之下倏忽閃動,形態既飄逸浪漫,偏又凌厲剛猛。張鑫炎當即在心裏確定,這就是《少林寺》反派人物:王仁則。

於是,武術大師誤入演藝圈。

憑藉他極高造詣的武術修養、很會演戲的演員天賦、和將自己最喜歡的武器、最得意的武功用在角色上的專注,一個個經典古裝大俠角色被他成功塑造。

網上流傳着的一個功夫片《倭寇的蹤跡》裏的經典片段:

於承惠使用了中國傳統武術--回馬槍與人格鬥,以非常寫實、同教科書般的打法,將岳飛傳下來的嶽武穆十三槍表現得淋漓盡致。

末了,他對敗下陣的對手説了一句:“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你看明白了嗎?”

4.劍聖於承惠

晚年的於承惠老師,大部分時間主要用於研究劍術,寫劍術方面的文章,研究“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他的野心,是推廣劍文化裏面的真正內涵,其中一些文章已被列入國家級武術教材。

他為推動中華武術、推廣武術文化作出了貢獻,卻行事低調,不求功名。

不幸的事情終究發生了,2015年,那個“白鬍子老頭”,於承惠老師因感染肺病與世長辭,年76歲。

於承惠對武術的痴迷研究和對演藝事業的敬業奉獻,讓人歷歷在目。一代宗師逝去,是中國武術界和演藝界的巨大損失,他也被稱為是“中國最後的劍聖”。

古龍所説:真正的大人物,看起來都很平凡。

斯人已去,懷念那些武俠之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2 字。

轉載請註明: 由馬保國被KO,想到一代“劍聖”於承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