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作者|小滿

聲明|題圖來源於網絡。驚蟄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最近兩天,“被沒手機的老年人整破防了”的話題登上熱搜。話題相關視頻顯示,在疫苗接種留觀室裏,許多沒有手機的老年人默默坐在椅子上無事可幹,與旁邊低頭玩智能手機的年輕人形成強烈對比。

不過,還有一些網友分享了自家長輩沉迷短視頻和網購,變成“網癮老年”的事。而最近有相關人士建議,效仿青少年保護模式,建立短視頻老年人 “防沉迷”系統。

一邊是數字化商業高速發展進程中,老年羣體被忽視。另一邊是豐富的網絡內容和電商消費造就了一批“網癮老年”。反差從何而來?在移動互聯網和算法主宰一切的當下,“網癮老年”的背後又藏着一門怎樣的生意?

1、被老年機攔在“網外”

表面上看,“沒有手機的老年人”和“網癮老年”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手機”。這揭示出,廠商們針對老年羣體推出的“老年機”,恰恰是阻礙老年人“觸網”的主要障礙之一。

2021年,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從安全規範、易用性和耐用性三個方向對市面上的老年消費者手機商品進行了比較試驗。測試發現,一些“老年機”存在按鍵設計不方便的情況。同時,一些廠商對“老年機”還存在刻板印象,認為功能越少、體積越小、字體越大、聲音大、價格越便宜就越適合老年人使用,把早已被大眾淘汰的產品提供給老年人使用。這使得一部分老年人,在信息化時代全面落後於數字化社會的發展。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至於主打老年人羣使用的智能手機,儘管在功能上已經和普通智能手機同步。但複雜的操作系統以及無處不在的彈窗廣告、虛假鏈接,讓老年人承擔了極高的學習成本。這實際上也反映出智能技術“適老化”的問題。

比如App中常見的驗證碼登錄流程,在老年人使用時往往會因為驗證碼圖片難以辨認而無法登錄。又比如大多數智能語音功能僅能識別標準普通話,無法分辨老年人的方言口音。這些使用體驗上的困難,都成為在老年人羣中普及智能設備和智能技術的重要挑戰。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2020年12月,工信部曾舉行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新聞發佈會,並宣佈將從2021年1月起,在全國範圍內啓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今年2月份,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2021年工信部在適老化改造方面,組織227家網站和App推出了字體放大、語音引導、“一鍵直連人工客服”等多種具有特色的功能。

不過,最近仍有行業人士指出,一些App的“適老化”改造流於表面,“首頁的頁面設置、字體、圖標大小做了調整,也設了語音導航和‘一鍵接入人工’,但一進入二級界面又和正常版一樣了。”而在這可能導致“錯失”一個超過2億用户的巨大市場。

 

2、老年網民將撐起千億市場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4億,佔比18.7%;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9億人,佔比13.5%。為了迎合新市場,華為、小米和OPPO等國產手機廠商,還推出各種同步工具,方便子女通過遠程協作,幫助父母進行手機設置和操作教學。這些手機廠商們,也因此獲得了不少老年用户的青睞。

事實上,不只是在銷售硬件方面獲得收益,資訊、短視頻相關內容產業也為“網癮老年”們打開新的大門。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反正退休了,平時沒什麼事情幹,喜歡看的電視劇都看好幾遍了,現在就喜歡看看短視頻和直播,玩玩小遊戲。”60後的吳女士告訴驚蟄研究所,她平時除了吃飯、睡覺、出門買菜,基本上都通過刷短視頻來消磨時間,每天光是看短視頻的時間就有4、5個小時。“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還會出去打打麻將,但是現在疫情反反覆覆,不敢再隨意出去,就只能自己在家找點事情做。”

據吳女士介紹,她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喜歡在抖音和快手上觀看短視頻和直播,還會在直播間下單購物。“像是家裏的衞生紙、拖鞋,還有拖把這些日用品都是在直播間買的。有的人喜歡吃零食,也會在直播間裏買些螺螄粉、酸辣粉吃。”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這其中,能夠獨立完成出示健康碼/行程卡、購買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網絡活動的老年網民佔比,已分別達到69.7%、52.1%和46.2%。

此前極光大數據發佈的《2019年老年羣體觸網研究報告》顯示,老年網民互聯網人均使用時長達3小時,有6.4%的老年人每天上網時間在7小時以上。而移動內容平台趣頭條與澎湃新聞聯合發佈的《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中提到,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的老年網民人數已經突破10萬人。

當電商和內容平台陷入流量荒的時候,“網癮老年”們反而以“新人”姿態送去重要的用户增長和轉化支持,但也由此產生了一些矛盾。

3、“網癮老年”:孤獨的沉迷

“小時候我經常因為看電視不吃飯被我媽罵,現在我倆換了身份,我媽看短視頻、直播,看得捨不得放手機,每天吃飯都要喊她好幾遍。”據80後麗麗介紹,自從接觸到短視頻以後,她的母親就有些無法自拔,不論是洗衣做飯還是做其他家務,手機都得放在旁邊。“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也要看,不看就睡不着,好幾次半夜起來發現她人躺在牀上睡着了,但是手機裏還在播放短視頻。”

沉迷於網絡短視頻,充其量只是耗費了老年人更多的時間,而一些低質量的內容,已經對其他家庭成員造成了嚴重影響。麗麗説,之前就有一次母親到處説要打仗了,讓家裏人都趕緊屯糧食,後來才知道她是把一些謠言短視頻信以為真,“這種事情,讓人根本不敢相信她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除了對網上的信息深信不疑,麗麗的母親還經常轉發一些情感內容到朋友圈和家族羣,同時還不忘“點名”麗麗跟她説一些大道理。“催婚、催生孩子的視頻不知道發了多少次了。最常見的就是一個女演員在鏡頭前講孝道,説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這個女演員連普通話都説不標準,而這種低質量內容反而很對我媽這種年紀的人的胃口。”

此外,“網癮老年”們還是直播帶貨的重要目標人羣。“9塊9 帶甩幹功能的拖把桶、15塊兩雙的棉拖鞋,反正都要用到,這麼便宜不買白不買,而且視頻裏面看上去感覺質量還不錯。”談及直播購物的經歷,吳女士的情緒有一些激動,她表示自己之前在直播間低價買到的一些商品,後來都發現質量上都不約而同地存在瑕疵。“拖把的把手尺寸不合適,拖地的時候總容易掉。棉拖鞋穿上就開始掉毛,裏面的填充物還會結塊。”在遭遇這些被“坑”的經歷後,吳女士現在看直播購物都會格外謹慎。

其實,老年人看直播購物被騙已經是高發事件,而類似的套路幾乎是從以前的電視購物中繼承而來。保健品、藥品因為平台限制,已經很少再見到。但是各種宣傳可以穩定增值的名人字畫、硬幣徽章等收藏品,以及能夠起到防癌、轉運作用的翡翠玉石首飾,仍然吸引了不少老年人下單。

早在2019年時,騰訊110平台曾發佈《中老年人反欺詐白皮書》,其中提到騰訊110平台當年僅上半年受理的中老年人受騙舉報就超過2萬次,其中97%的受騙者曾遭資金損失,金額從百元到數萬元不等。在將來會更多老年人“觸網”的大趨勢下,如何確保老年人的財產安全,將是全行業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無論是“被沒手機的老年人整破防了”,還是“網癮老年”在網絡世界遭遇各種誘惑和隱患,最根源性的問題是老年人在缺少陪伴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孤獨感。《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指出,“老年人退出社會職場生活,閒暇時間增多,孤獨感更為強烈,因而他們傾向於用娛樂、情感內容來充實生活。在他們關注的娛樂內容中,更偏愛家庭、子女等主題。”

與此同時,精於算法的內容提供商和平台們,早就注意到老年人能夠貢獻平台活躍、用户粘性和流量變現的商業價值,於是藉助用户行為分析,持續推薦精準內容將上網新手快速培養成“網癮老年”。並且由於“觸網”時間短、經驗匱乏,老年網友更容易被套路,且很少在權益受到損害後積極維權。

“網癮老年”是一個需要重視的社會現象。它既反映了老年人進入退休生活後的孤獨處境,也引發了人們對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否繼續放任“算法霸權”的思考。如果連有着豐富人生經歷的老年人,都無法避免成為“網癮老年”,那麼還有什麼不能被做成一門生意?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以上人名均為化名。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84 字。

轉載請註明: 當"網癮老年"變成一門生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