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不務正業的辦案匠。提到中國傳統名酒,大家能夠想到的是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品牌,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五糧液,儘管現在大家對五糧液的名號不是那麼“感冒”了,但是在小編小時候啊,五糧液的名頭是絲毫不亞於茅台的,只是近些年,在市場運作、企業管理等因素的影響下,五糧液的名號才大不如前,但仍屬名酒之列,價格也還依然是不那麼親民。小編從小就對五糧液的名字感到非常奇怪,始終不明白五糧液中的“五糧”究竟是哪幾種糧食,等小編開始自釀白酒時,疑惑的重點轉變為五糧液為什麼要用五種糧食釀造啊,明明隨便拿出一種糧食就可以釀出酒來,幹嘛要多此一舉呢?相信不少朋友也與小編也過相似的疑問,小編通過查閲相關書籍,不僅瞭解了五種糧食的種類是什麼,還清楚了五種糧食在酒中發揮的作用,本着不吃獨食的原則,今天就把這些內容分享給大家,如有理解偏差之處,還請各位看官不吝指教。
先説重點,五糧液中的五糧到底是什麼?他們就是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和小麥。
第二個問題,五種穀物齊上陣,是不是多此一舉。答案是:各有作用,不是胡來。下面就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第一糧:當然是高粱了。瞭解小編的朋友都知道,小編自釀白酒的原料就是高粱,其特點也給大家介紹過了,按説是不應該在此贅述的,但鑑於還有沒關注過小編的小夥伴,以此,小編今天還有必要再囉嗦一二的。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因此,對高粱的叫法也多有不同,有的地方叫蜀黍(這裏不是網絡用語的“叔叔”),有的地方叫紅糧,有的地方叫蘆祭(這個名字好奇怪,小編百度了一下,出來不少祭祀的圖片,看來這個名字歷史悠久啊)。
按照粘度來區分,可分為糯高粱和粳高粱之分,一般而言,糯高粱多產於南方,粳高粱多產於北方,但是,隨着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農作物的地域限制也被不斷打破。糯高粱的結構較為疏鬆,粘而不糊,利於發酵,出酒率也相對較高,是釀酒的上好原糧;而粳高粱則質地緊密,蛋白質含量較高。
按照外觀區分,高粱有白、紅、黑、黃、青等種類,色澤的不同主要是由外殼中的單寧及色素含量決定的,單寧、花青素等物質能夠在發酵過程中轉化為具有芳香氣味的酚類化合物,起到為白酒增香的效果。
第二糧:玉米。各個地方i對玉米的稱呼就更豐富了,例如苞谷、苞米、玉嬌、棒子(後兩種都是小編老家的叫法,有沒有相同叫法的小夥伴呢?)。玉米也有糯與粳之分,按照顏色的不同,還可以分為黃玉米和白玉米,通常情況下,黃玉米的澱粉含量更高一些。需要注意的是,玉米胚芽中含有脂肪,脂肪會在發酵過程中促進酸的快速形成,且會轉換為雜味成分,影響酒的口感和氣味,因此,用於釀酒的玉米需要去除胚芽部分,為了便於徹底蒸熟,還要將玉米經過粉碎處理,還真是挺麻煩的,這就是為什麼開酒吧的小夥伴多次勸我將玉米納入自釀原料而均被拒絕的重要原因之一。玉米可以增加酒的甜味,這些甜味來自於玉米植酸在發酵過程中轉為的多元醇類物質。
第三糧:大米。其實這裏的大米應該被稱為“粳米”,因為大米作為稻穀的籽實,也與高粱和玉米一樣,有“糯”、“粳”之分,糯的就是下面要介紹的糯米,而優質的粳米通常會被大家作為主食——大米飯的原料,也就是咱們通常説的大米,這種觀點有沒有很新奇,但這是專家的觀點,並非小編杜撰的,其實小編也被搞得有點暈。咱們也就不區分那麼多了,就直接按照通常的認識,直接説大米吧。大米本身的特性決定其適合低温緩慢發酵,作出的酒雜質少,較為純淨,蒸熟的大米(也就是大米飯,有沒有很熟悉)飯香十足,可以增加酒的香氣。
第四糧:糯米。在一些地區被稱為“酒米”,通常被用來釀製黃酒,具有質地軟,蒸熟後粘度大的特點。五糧液將其作為原料,是取其口感甘甜的特點,用來優化酒的口感。
第五糧:小麥。在制酒過程中,小麥不僅可以用於制曲,還可以直接用來釀酒,小麥除了含有澱粉外,也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等物質(難怪大米飯的口感會這麼好呢,哈哈),此外,小麥中還含有氨基酸等成分,能夠賦予白酒獨特測香氣。但是,小麥的加入,會使發酵過程中產生過多的熱量,破壞池或者桶內發酵的平衡,因此,需要嚴格控制其用量。
好了,時間不早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裏吧。本文的視頻版即將同步上線了,要記得關注哦。
本文由不務正業的辦案匠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