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獻皇后劉娥簡介
蕭太后、武則天和慈禧太后,是人們相當熟悉的中國女皇。宋朝初期的皇后劉娥,也許比較“冷門”,甚至幾乎被史學界遺忘了,許多説史作品和資料寧可記錄拱手相讓大宋江山的謝太后和高太后,也不肯説説很有戲劇性經歷的中國古代女性和頗有積極歷史貢獻的宋後劉娥。
【雙鳳戲龍,借腹上台】——狸貓換太子
劉娥出身卑微,進宮後,當了真宗妃子,賜姓劉。她不能生育。那個時候,皇妃沒有生育能力,特別是沒有男孩,是很難保住地位的,更不要説當皇后。劉娥把侍從李氏召來,軟硬兼施,搞了個雙鳳戲龍,李氏懷孕了。劉娥藉口懷子,不見皇帝,直到孩子降生。很走運,是個兒子。劉娥安置了李氏,自己作了“母親”,寥寥無幾的知情者服從了劉娥,為劉娥保密。有了“兒子”(宋仁宗),劉娥當了北宋真宗皇后,不久,開始垂簾聽政。
為了保住皇帝對自己的歡心,武則天等都要經常守在皇帝身邊。劉娥沒有那麼做,是如何控制了皇帝的心的呢?她怎麼知道雙鳳戲龍會有男孩而敢於冒險離開一年、讓別的妃子去戲龍的呢?別的妃子也有兒子,劉娥如何取勝?可能的回答有二:
(一)北宋盛行黃白朮,也許,劉娥深諳此術的吧。嫵媚不足以成事,劉娥必須是很誘人的。她能滿足皇帝的需要,還能掌握播下龍種的時機,更能得到皇帝發自內心的愛情,實現了“此時無人勝有人”。
(二)劉娥堅持對內對外都要穩定發展的基本方針。寇準等著名功臣仍然習慣於大宋建國時期的方針,藉口劉娥出身寒微,反對劉娥登台,上諫不成,就計劃讓太子監國,推翻或謀殺劉娥。劉娥很機警,識破和粉碎了這個計謀。她的主張符合當時的歷史需要,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和信賴。不記得史料説明了寇準等大臣和哪個太子共謀,不管如何,他們的失敗,是劉娥的機會。
劉娥借腹上台,當了皇后,可以説,手段比蕭太后和武則天更“陰”,也可以説是更“合法”和更“高明”。
劉娥【不記前仇,任人唯賢】
武則天上台,宮內外大臣結成聯盟,企圖推翻武氏天下。陰謀失敗,武則天幾乎把所有的人都投入監獄或處死,只留下了才女上官婉兒。跟武則天以惡治惡不同,劉娥是以善治惡。她沒有處死密謀的人,而是貶斥了主要首領,量才起用其他的人(例如李迪等參與密謀的大臣),做到君臣釋疑,共事宋室。宋太祖防止別人“黃袍加身”的削權政策鞏固了新政權,同時埋下了鹹口不言和言必傷人的危機。劉娥的人事政策感動了很多人,消除了這個危機。
武則天重用親友,有“酒色財氣”四關保護裙帶。劉娥反其道行之。在一次封賞儀式上,劉娥讓大臣們把自己的子女親朋的名單報上,大家以為是要擇優提拔,紛紛上報,名單列的長長的,能包括的全包括了。劉娥把名單掛在自己的卧室,名為“百官公卿親族表”。有人推薦某某當官,劉娥就查看那張表,除非證明有奇才,列入者基本不用。劉娥還搞了“約束子弟詔”,要大臣百官帶頭教訓子女親朋,奉公守法;違反了子弟詔,劉娥嚴懲不貸。不少大臣對此耿耿於懷,但劉娥的政策深得人心,取得了天下的信任,沒人敢隨意篡改旨意和搞土皇帝政策。劉娥時期,“政出宮闈”,卻“號令嚴明”,當時的各級政府基本做到了有令必行、有行必果。
【廉政有方,皇室帶頭】
武則天顯耀自己的勢力和財勢,講究富麗堂皇;劉娥卻保持自己在宮中最窮的地位,帶頭保持清廉。她的衣着打扮簡樸,要的是神質高貴。她請自己的親朋吃飯,從不使用皇家器皿。劉娥讓皇帝和大臣們的宮女侍從個個都是華麗衣着和精心打扮,以此向鄰國顯示大宋帝國的繁榮昌盛,而自己的宮女和侍從卻是個個素裝淡抹。劉娥送給長公主等上了年紀的皇家女子珠寶帕首,以便她們在臨朝和外出的時候不必為假髮和容顏而發愁。一次,她的親朋也要求珠寶帕首,劉娥回絕了。為了滿足自己性要求,武則天不惜打破自己訂立的號令,為那些雄子重賞封大官,甚至有時候讓他們議論朝政。劉娥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雄子,然而,正史野史幾乎都沒有相關記載。
在劉娥的影響下,丈夫真宗和“兒子”仁宗都不敢圖享受,而是兢兢業業地做好治理天下的事情。例如,真宗能寬仁慈愛和抵禦北方外族入侵,保證了天下太平和經濟發展。仁宗能恭儉仁恕,有了旱災水災,他立在殿下,為全國百姓祈禱。有一次,他晚上不能睡覺,餓了,很想吃羊肉。侍臣建議降旨破例索取。仁宗拒絕了,他説:我那樣做,大家仿效,夜夜殺羊,天下還得了嗎?有北方外族犯邊,他能御之出境。
【魚頭參政,戰勝自己】
一次外出,劉娥得意洋洋,想在皇帝前面先行。一些大臣出來規勸,劉娥很不以為然。參事魯宗道再次規勸,劉娥終於醒悟,再不許自己和車伕胡來,史稱“魚頭參政”。
李氏去世,劉娥準備按照宮人(李氏是劉娥的侍從)等級送葬。知情老臣力諫説,李氏為真母,當用一品厚禮。劉娥大怒,吼道:“休想拆散我們母子!”老臣表示,不用一品厚禮,願以死説明真相。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宮闈風雲幾乎釀成宮廷政變。經過反覆心理鬥爭,劉娥終於覺悟,同意一品厚禮送葬,自己能否繼續當皇后,任憑發落。老臣們看見劉娥能以大局為重和戰勝自己的權欲,深受感動,對她敬重起來,不但支持她繼續當皇后和垂簾聽政,而且甘心為她保密。宮裏有些人挑釁議論:“李氏不過是個宮人,為何享有一品厚禮?如何要我等守法清廉?”那些老臣幫助劉娥説:“李氏為皇上立過大功,你等有何功勞?”劉娥終於平安地渡過了這場危機,地位愈加鞏固了,跟仁宗一直保持了母子無間的親密關係。
劉娥好象也動過稱帝的念頭。一次,她問參事魯宗道:“唐武后如何主?”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劉娥聽了,沉默不語。有些庸臣試圖向劉娥獻媚取寵,例如,方仲弓奏表上疏,請劉娥象武則天那樣建立劉氏宗廟。一開始,劉娥飄飄然,卻有些猶豫不決,跟老臣商量,才放棄了這個念頭,又一次戰勝了自己。後來,程琳獻上武后臨朝圖,稱劉娥為當代武則天。劉娥立刻把圖拋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對不起前輩!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則天第二!”武則天為自己立了無字碑,不管後人如何評論,還是希望後人記住自己曾經是個號令天下的女人。史籍沒有劉娥要為自己立碑的記載。看來,她是走了就走了,吃透了人生真諦。
【沒有聖後,哪來聖主】
蕭太后和武則天去世後,一切“顛倒顛”,舊制恢復。劉娥去世後,她在位時期的政策得到延續,以至於繼承者仁宗被史書稱為“聖主”。
劉娥去世前,仁宗一直在左右守候,駕崩的時候,仁宗痛不欲生。仁宗剛剛擺脱了悲痛,一些舊臣把全部真相告訴了仁宗,仁宗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侍從李氏、自己是個出身卑賤的人。他痛哭數日,下詔自譴,追認李氏為太皇后,欲罷劉娥皇后位。然而,當他想到劉娥對自己的培養、對父親的愛、以及劉娥對大宋帝國的貢獻的時候,仁宗不但理解和原諒了劉娥,而且從心裏把劉娥當作親生母親看待,對劉娥的家人象對自己的一樣。他同時重新安葬了兩個母親,把“雙鳳戲龍”化為“雙母育子”,史稱“明肅(劉娥)莊懿(李氏)之事”。
仁宗繼承了劉娥的政策和作風,在位期間始終如一,被稱作聖主。他能做到這些,也多虧了劉娥時期起用的大臣。比如,仁宗曾經想冊立嬌豔嫵媚的張美人為皇后,廢除郭氏,劉娥阻止了他。劉娥以後,仁宗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了,甚至默許張美人派奸醫借看病毒死了郭氏,弄得朝廷頓時腐敗衍生。這時候,劉娥時期起用的大臣范仲淹出來陳述利害,仁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罷了張美人,厚葬郭氏,追認為後,按照劉娥的做法,重用范仲淹等人,從此再沒有犯過大錯,政府保持了清廉和號令嚴明。
沒有聖後劉娥,哪有聖主仁宗!劉娥不是完人,也有利慾薰心和聽不進忠言的時候,有愛也有嫉妒、有善也有惡,但史籍對她的評語是“恩威皆浩蕩”。
【多才多藝,集大成者】
劉娥通曉書史,皇帝批閲奏摺起問,劉娥都能道出本末。也許正因為劉娥小家庭很喜歡文學藝術,真宗和仁宗重用的文武大臣及其往來友朋,幾乎個個都是文學大匠,他們的詩句至今廣為流傳:
·范仲淹(副宰相):“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和“酒未到,先成淚”;·晏殊(宰相):“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張升(副宰相):“多少六朝興亡事,盡入漁樵閒話”;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宋祁(皇帝詔書起草人):“紅杏枝頭春意鬧”和“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歐陽修(副宰相):“庭園深深深幾許”和“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柳永(進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等等,都是當時的流行名句和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至今還被經常引用。
武則天稱帝雖是女性天下,可女性守寡的文化習慣並沒有改變,“婦人一喪失,終身守孤孑”(白居易)。劉娥聽政時期,女性守寡的文化習慣有所改變,“從二夫”的現象遍及皇室民間。皇帝一方面表揚“節婦”,一方面准許再醮;范仲淹和王安石等著名大臣的媳婦,都是公開“從二夫”,不再以守寡為“忠孝”。可以説,近代史人文主義的思想萌芽,在中國的宋代就開始滋長了。
劉娥時期,宋室萌發過變法念頭,起用的大臣大都有變法傾向,可惜,舊臣的嫡系把持了通訊渠道,扣押了范仲淹等人的革新奏摺,結果,劉娥時期在革新變法方面沒有特別作為。後來,他們重用的大臣的嫡系控制了宋室通訊渠道,使王安石的變法上通下達,形成了一個局面。
在劉娥實際執政期間,是宋朝政權從開國的第一第二代向建國的第三第四代轉換的關鍵時期,如何保證天下太平、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政府清廉和法令有效,是中心課題。劉娥緊緊地抓住了這個課題,作出了積極貢獻。劉娥的方針和作風一直持續到第七第八代,打破了中國歷史上“五世而斬”的慣例。在長期穩定發展的條件下,宋代中國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文學藝術有宋詞和國畫,科學技術有印刷術發明、新天文學和數學,工程技術有大型船舶製造業和火槍火炮,思想學術有集大成者的理學,等等。這些成就不但對中國歷史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從更深角度看,從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開始,經過秦漢的儒道兩家、唐朝的佛家和宋代的理學,歷時一千來年,今日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大廈的建設,全部完成;在宋以前,統治思想非儒即道、非道即佛,宋以後到本世紀初的一千來年,基本沒有發生過哪代政權側重哪一家説的現象,而是儒道佛三家合為一體的中國文化。如果説秦漢是中國國土政治的大統一,宋代則是中國文化思想的大統一。宋以後有兩個外族統治朝代(元朝和清朝),中國文化不但延續發展,而且同化了這兩個民族。可見,宋代起到了集大成者和文化思想大廈建設完成者的作用,不管哪個外來者成為這個大廈的統治者,都會被溶合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為了這個大廈建設的最後完成,劉娥前後連續八代的穩定發展,是個非常重要的貢獻。
【明肅莊懿,千古佳話】
劉娥也許是個“冷門”人物,她的歷史作用卻不是冷門。且不説上面已經提到的故事,就是歷時二百年左右的宋和金遼的對抗也跟她有關。在劉娥之前之後,宋軍攻打契丹失利,軍心民心沮喪;在劉娥的時候,宋軍沒有失敗反而有所勝利,基本和平,軍心民心頗為振作。劉娥聽政前,遼國也是皇后當政,幾乎是雙雌爭雄。劉娥抓住了遼國皇后去世和朝廷未定的時機,在聽政中總結失敗教訓,根據時勢調整戰略,使大宋佔了上風。為了這個局面,劉娥通過駕御大臣來實現不同戰略目標的能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劉娥以後多年,她聽政時期的戰略一分為二,變成了失去控制的主戰主和兩派,直到宋末的岳飛和秦儈。
有些説法把真宗和仁宗描繪成不敢抗敵、但求苟安的兩個帝王。歷史不是非白即黑。真宗晚期和仁宗的時候,劉娥聽政,把契丹搞得幾乎亡國,苟安政策能做到嗎?真宗親征,軍心民心大振,人民高呼“萬歲”的聲音傳遍大宋江山、震動了大遼曠野。大勝之際,真宗突然力求和談,半途而返,不少人認為他總想南遷;和談以後,遼國皇后貪得無厭,真宗一讓再讓,為此,許多人把真宗看作是為了苟安而沒有原則的帝王,説真宗是“畏敵約和,開創用歲幣求苟安的惡例。”其實,仔細算算,那時,真宗已經年紀不輕,還沒有確立繼承人。主戰的寇準、主和的王欽若,都不能理解真宗當時最關心的事情:誰來繼承帝位?當時,理解他的只有劉娥一個人。真宗獲得和談,立即返回京城立太子,沒有南遷,對遼國是寧讓萬金而不讓寸土。沒幾年,真宗去世了。真宗沒有能趁熱打鐵來徹底斷絕北方威脅,可是,他保證了宋室平安延續。劉娥垂簾聽政和仁宗接班,重用范仲淹等人,採取了安遼御夏的方針,也沒有動搖過。此外,到真宗的時候,大宋江山僅三十年左右,五代十國將近50年的分裂和戰爭狀況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動盪,還沒有完全過去。在那種條件下,同時跟東北的遼和西北的西夏打仗,國力不足,是很容易理解的。再説,開國時期的被削權者們沒有死心,若他們趁戰爭之際掀起的內亂,那麼,遼和西夏同時南下,內外夾攻,宋朝可能早就滅亡了。身臨其境,真宗做選擇的時候,很孤獨痛苦,心裏充滿了對未來的遺憾擔憂;劉娥對真宗的理解、支持和愛情,以及對仁宗的真正母愛,為大宋帝國的平安延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史稱“恩威皆浩蕩”,一點也不過分。
對武則天和慈嬉太后等等歷史女性,各種探討作品多得不行,而對宋後劉娥卻幾乎沒有探討。劉娥被遺忘在歷史冷宮裏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劉娥一代聖後、八代風行的故事,對今天也許也很有參考價值。勝於武則天,不作武則天。明肅莊懿之事,應是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