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麪類食品。
衞健委提示慎吃酵米麪類食品,19日,國家衞健委發佈提示,2010年至今,近10年酵米麪中毒已致37死,涉及14起,84人中毒。
衞健委提示,夏秋季節制作發酵米麪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圖片上文章所説的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本身是無毒的,但在製作或者存放過程中,卻很可能沾染能產生米酵菌酸的細菌所以最容易致病。
酵米麪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黴變質的原料,雖然通過挑選新鮮無黴變原料,勤換水能夠減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機會,但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麪類食品。
且米酵菌酸並不怕高温,在100攝氏度的高温下依舊能夠存活。所以生活中的各種烹飪方法都不能使其消失。
進食這些變質食物2到24小時內,食用者可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乏力等症狀,而體温一般不升高,病情進展迅速,嚴重時伴有多器官充血和水腫、急性肝腎功能損傷,繼發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當時引發熱議的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中,9人因食用存放過久的玉米麪發酵食品便致使8人死亡,就足以可見米酵菌酸的危害。
(圖片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針對米酵菌酸中毒要做到“發現在早”“預防在先”。一般我們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預防:
第一,自制的穀類發酵食品,不要使用發黴的玉米等原料。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使用前聞一下有無異味。研磨的各種穀物貯藏時要通風防潮,保持衞生以防污染。
第二,不吃泡發過久的木耳或銀耳。要先清洗乾淨後再用乾淨的水和容器泡發或烹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發後及時食用。
如有發粘、流水、異味,千萬不能吃,如覺不適,應儘快就醫,並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圖片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第三,少吃穀類發酵的製品。穀類發酵的製品儲存不當或時間太長都容易產生此毒素,加熱後食用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購買當天食用完。
第四,如果真的不小心中毒了,請馬上停止進食有毒食品並進行簡單的催吐,儘快去醫院進行就醫。
現在已經進入秋冬季,很多人家裏都開始儲備食材,為避免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鄭重地提醒大家在儲存食物時,盛放的容器需乾淨,以免發生交叉污染,貯藏環境要陰涼乾燥,讓食物得以更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