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找了份幼兒園洗碗工的工作,每月1600塊錢,被網友冷嘲熱諷。
寶媽,釘上恥辱柱
“沒想到我年紀輕輕,竟然在俺兒的幼兒園,找到一個月1600的洗碗工工作,太開心了”。
這是河南一名寶媽發在網絡上的視頻,既能實現經濟自由,又能接送孩子上下學,即使是一份月薪1600的洗碗工,她也很激動,説沒有錢就沒有面子,想幹就要放下矯情、放下姿態。
這位寶媽根據生活考量,選擇了一個既能自食其力,也能陪伴孩子的工作,是女性成為母親後,重新踏進社會的第一步,值得鼓勵。
沒想到的是,評論區對這位寶媽滿是嘲諷:
為什麼不去找高薪工作,別拿孩子當藉口!
自我感動而已,也不怕孩子嫌你丟人!
全職帶娃就是低人一等!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卻被人潑冷水,這位寶媽看了,不知道心裏會是什麼滋味兒。
河南寶媽的視頻發出後,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婚育的女性在共鳴,年輕未婚育的女性卻在批判。什麼時候成為一名寶媽,就低人一等了呢?
當下的網絡輿論,把全職太太、寶媽這類女性,釘向“恥辱柱”,彷彿只有單身貴族,才配得上“獨立女性”的名號。
當然,我不鼓勵女性主動選擇成為全職太太、全職媽媽,因為她們的家庭勞動不被社會看見,很難獲得尊嚴感和價值感,一旦遇人不淑,極有可能陷入困境。
但這不是説,看到全職太太、全職媽媽就要一頓輸出,抨擊她們的生活方式,卻不給出解決辦法,僅一味地站在道德高地,展現優越感。
當我們在批評寶媽羣體時,就是在否定她們“母親”的身份,忽視她們對孩子的付出,這樣所謂的“平權聲音”,還叫平權嗎?
否定一種生活方式很容易,難的是接下來怎麼辦。
河南寶媽願意主動走出去,尋找工作,不被家庭阻止,陪在孩子身邊,已經是她摸索出來的最優解決方法,她應該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認可,而非貶低。
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中揭示女性的命運: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同理,婚育女性要麼出去當廉價勞動力,要麼當家庭主婦,看似是個人選擇,其實是社會的悲哀。
寶媽,不是乞丐
這個世界總是教女性如何做一名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強人,卻很少有人給她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渠道和機會。
在一個“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時代,一些用人單位依舊存在着隱形歧視,智聯招聘數據顯示,55%的女性求職者在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與生育情況,29%的職場女性在求職時因性別原因被區別對待,18%的職場女性被迫為照顧家庭放棄事業發展,7.8%的職場女性在婚育階段被調崗降薪。
社會一邊鼓勵女性要“邁出去”,一邊歧視婚育女性,大多數職場女性在生育後,會放棄職場前景迴歸家庭。
她們不知道怎麼才能面面俱到,認為這完全是自己的錯,就像河南寶媽找到幼兒園洗碗工的工作後,網友們都在指責她活該,既然選擇結婚生子,那這個人的價值就只有1600元了。
不只是女性自己覺得要顧家庭、陪孩子,整個社會的認知亦如此,就連其他女性同胞也默認,沒有人想過,媽寶的處境不是她自己造成的,而是整個社會環境逼迫的。
合肥一位27歲的寶媽去求職,HR卻嫌棄她年齡大了,稱現在招聘對象,基本上都是22到25歲的年輕人。
很可笑,一般三四十歲才是一個人的黃金年齡,27歲被説年齡大,無非就是嫌棄這位寶媽的身份,這種對婚育女性的就業歧視,加劇了她們的貧困,逛個超市買個菜都要看丈夫的臉色,在自己家裏被當做一無是處的乞丐。
越來越多的寶媽渴望工作,尋找副業,女明星張庭和丈夫林瑞陽,就是抓住了寶媽心理,利用她們打造出“TST庭秘密”的微商帝國。
根據TST統計,上千萬代理中,90%以上為女性,“85後”居多,在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生活,沒有工作,大多數都在家帶孩子,她們被稱為“寶媽代理”。
這些“寶媽”聚集在中下層,用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餵養“一名成功現代女性”的夢想。
寶媽們對傳銷式的TST庭秘密深信不疑,是因為張庭這個家庭、事業雙美滿的幸福女人樣本,太符合寶媽心中的“夢想”了,張庭一直告訴她們“女人沒有自己的事業,會被婆家、孃家人瞧不起,沒有自己的社交圈,會成為黃臉婆”。
社會既要求寶媽相夫教子,又要求她們經濟自立,難以完成的要求投射到女性身上,當社會沒能給她們託底時,寶媽們只能另闢蹊徑,掉入陷阱。
不是她們愚蠢,是她們太孤立無援了,人在走投無路時,總需要看到一點希望,哪怕希望背後是無盡的黑暗。
如果對女性的歧視消除,勞動法落實,給予寶媽羣體就業機會,誰會願意相信一個傳銷騙子,誰會願意去洗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