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環境噪音 請勿對它“習以為常”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近日發表一篇文章,分析了交通噪音的危害。全文摘編如下:

2011年,德國最繁忙的機場法蘭克福機場啓用其第四條跑道。此舉引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多年來,示威者每週一都會來到該機場抗議。

在這條新跑道起降的幾十架飛機,也正經過德國美因茨大學醫學中心心臟病學家托馬斯·蒙策爾的住所上空。他説:“我曾住在離德國高速公路和市區火車軌道很近的地方。到目前為止,飛機噪音是最讓人討厭的。”

2011年,部分出於對自身健康的擔憂,蒙策爾也將自己研究的重點轉移到了這方面。

機場噪音令中風風險增加

人們早就認識到身處強噪音環境與聽力損失相關。但飛機和汽車的聲音不僅僅有損聽力:交通噪音已被視為城市環境中僅次於空氣污染的主要壓力源。

在過去10年中,越來越多的研究將空中和道路交通噪音與數種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更直接地聯繫起來——而科學家們現在開始確定其作用機制。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精神病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國際噪音生物效應委員會主席馬蒂亞斯·巴斯納説,噪音對生理影響的證據——無論是對細胞、器官還是對整個人羣——“正在彙總,並反映出問題的概貌”。

然而,他補充説,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隱形殺手”的嚴重性。

據估計,約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經常身處不健康噪音的環境中,通常70~80分貝以上的聲音被定義為不健康噪音。相比之下,人們正常對話約為60分貝,汽車和卡車噪音約為70~90分貝,警報器和飛機噪音可達120分貝或更高。

數項研究認為,長期置身於噪音環境中與心臟問題風險增加有聯繫。例如,英國《噪聲與健康》雜誌2018年發表的、調查了逾100萬人健康數據的研究顯示,法蘭克福機場附近居民比居住條件類似、但更為安靜社區的居民患中風的風險高7%。

據《歐洲心臟病學雜誌》雙月刊去年發表的一個科研團隊報告,對蘇黎世機場附近居民2000年至2015年間近2.5萬例心血管死亡病例的分析發現,飛機低空飛過後,人們的夜間死亡率顯著上升,在女性中尤其明顯。

火車噪音令血管一夕受損

隨着研究人員探究噪音對心血管影響背後的生理學機制,他們正在鎖定一個罪魁禍首:血管內皮的急劇變化。血管內皮可以從健康狀態變成發炎狀態,並帶來嚴重的潛在後果。

聲音傳到大腦時會激活兩個重要區域:解讀噪音的聽覺皮層和管理對噪音做出情緒反應的杏仁核。隨着噪音變大,尤其是在睡眠時,杏仁核會激活壓力反應——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一旦啓動,這種反應就會向體內釋放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人們的血壓升高,糖分和脂肪湧入血液,供肌肉迅速使用。

一連串壓力反應也導致有害分子的產生,這些有害分子會在血管內皮引起氧化壓力和炎症。

這種功能失調的血管內皮會擾亂血液流動,影響許多其他生理過程,而這些生理過程在受損時會促發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動脈斑塊積聚、肥胖和糖尿病等。

對人和小鼠的研究顯示,在置身夜間飛機噪音環境僅幾天後,血管內皮的工作效率就會降低,這表明強噪音不僅僅是已經有心臟和代謝問題風險人士需要關切的問題。

根據蒙策爾及其同事2019年發表在德國《心臟病學基礎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睡眠中聽到火車噪聲錄音的健康成年人的血管功能幾乎立刻受損。

“我們驚訝地發現,年輕人只聽了一個晚上的噪音後就出現了內皮功能紊亂。”蒙策爾説。

他是美國《2020年公共衞生年度報告》中有關噪音和心血管健康的內容綜述的作者之一。他説:“我們一直認為這需要多年時間才會形成。”

環境噪音請勿對它“習以為常”

儘管相關數據在不斷積累,但理清其因果關係可能仍很棘手。

進行長期的睡眠實驗或區分白天和夜間噪音的影響——或者辨別噪音本身的影響與噪音/空氣污染的綜合影響(兩者往往相輔相成)——並非易事。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衞生服務學家安德烈亞斯·克希裏奇斯説,由於接收聲音具有主觀性,因而很難分析環境噪音的影響。

他研究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情況,在那裏,電話鈴聲和移動碗盤時發出的聲響既可能撫慰人心,也可能不利於康復,這一切因人而異。

他説:“我們確實在努力區分噪音水平和人們對噪音感知之間的區別。”

儘管仍存在疑問,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噪音污染與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之間的聯繫。世界衞生組織2018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交通噪音,西歐人每年損失總計160多萬年的健康壽命。

這一計算依據的是噪音直接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以及噪音引起的人們與殘疾或疾病共存的非健康年份。

這個數字很可能還會增長:據聯合國估計,2018年,世界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近70%。

一些政府注意到了公眾的抗議活動,試圖通過採取禁止夜間飛行、鼓勵更安靜的技術,以及對被投訴者處以罰款等措施平息城市化帶來的喧囂。個人可以通過確保卧室儘可能安靜來自救:如改裝窗户、掛上降噪窗簾,或者搬到更安靜的社區——如果經濟上能負擔得起的話。

巴斯納説,更加經濟的解決辦法是在晚上戴耳塞,或者把卧室設置在家中較安靜的角落。

他認為,即使人們並沒有覺得自己被噪音打擾,也應該採取這樣的措施。

他説:“如果你住在曼哈頓,過一陣你就不會注意到周圍有多麼吵了,因為噪音才是常態。但即使你在心理上習慣了噪音,也不意味着它不會危害你的健康。”

來源: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環境噪音 請勿對它“習以為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