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生於脾,藏於肝!千古清濕熱妙方,治口苦、陰汗、腿抽筋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説,我想跟你聊聊,中醫裏頭如何應對濕熱。

我前段時間曾寫過一篇文字,介紹了濕氣“源於脾、存於肺”的理念。

那麼,濕熱呢?濕熱和單純的痰濕之邪相比,多了一點熱邪之象。濕熱這個東西,又有什麼規律呢?

現在,我告訴你一句話,這就是濕熱“生於脾,藏於肝”。

為什麼這麼説?我先給你講個小故事。

我以前在工作單位,認識一個收發室的老爺子。我常常過去取一些報紙、信件什麼的。一來二去,和老爺子就熟悉了。

有一回,他趁屋裏沒人,就低聲向我詢問一件事兒——陰汗。

什麼是陰汗?就是説,他大腿根,兩股之間總是汗涔涔的,如果一天不換內褲就發出異味來。他當時是快60歲的人,這毛病困擾他兩三年了。他説他為這個事兒十分苦惱,因為只要一到夏天,他都不敢往人羣裏頭鑽。

我仔細看了一下他的舌苔,發現舌紅苔黃膩,脈象偏於滑數。

我看着他,問,你有沒有口苦的毛病?

他一聽,點點頭。

我又問,你小腿愛不愛抽筋兒?

他一聽,又點頭,而且驚奇地問我:“你咋什麼都知道”?

我説,這是當然啊,因為這是濕熱藴於肝經的基本規律啊。

我告訴他,你可以回去弄兩味藥,是蒼朮、黃柏。兩味藥各等分,研成細末,混勻,每次服3到5克。你要是沒有時間研成細末呢,就把兩味藥混勻,研成粗末,取5克,泡水代茶飲,放在水杯裏一天到晚那麼喝。味道肯定是不好了,但對你改善身體症狀有幫助。

後來,這個老爺子就整天泡水喝。味道確實不太好,但是他堅持用。一旦時間以後,他告訴我,陰汗、口苦的現象都有所減輕。至於説小腿抽筋,已經好久沒發作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他有濕熱,而且濕熱藴於肝經。

濕熱這個東西啊,毫無疑問,是源於脾的。脾是生痰濕的根源,這一點沒什麼好説的。痰濕藴久,化為濕熱。濕熱產生出來以後,容易去哪?我以前説過,容易到肺裏去。今天我再告訴你一個,它容易到肝經所循行的部位去“藏着”。

肝經循行的部位是哪啊?你看吧,上到口腔巔頂,嚇到兩股之間,再到小腿。這一條長長的線,都是肝經所及啊。濕熱,就容易藏在這條線上。

也許你會問,濕熱這東西,為什麼會偏好藏於肝經呢?我告訴你答案:肝經主疏泄啊。濕熱這東西,粘滯重濁,天然地容易影響疏泄,誰管疏泄,它就容易首先傷害誰。故而和肝是“天敵”。其次,你看,濕熱這東西容易往下走。肝經循行的很多地方,在人體下肢,肚臍以下,所以濕熱就喜歡往這兒來“積聚”。

我這麼一説,你就明白了——肝經濕熱的人,上頭可能口苦、舌苔黃膩,下面可能陰汗濕疹,還有可能痛風、小腿抽筋,兩條腿無力。有些人,濕熱日盛,他就會小便短黃,舌苔黃膩。

你看看,這個問題是不是弄清楚了?

這時候怎麼辦?我給他説的,其實最簡單、最基本的清濕熱辦法,就是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裏頭的二妙散。基本配伍,就是蒼朮、黃柏各等分。其中,黃柏清熱除濕,蒼朮健脾燥濕主運化。兩者配合,不寒不熱,比較科學。這個可以説清楚濕熱的最基本配伍了。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朋友們學習、借鑑。當然,我説的,只是其中最粗淺、易懂的部分。我説得不全面,這我承認。

但是,我希望我的讀者朋友,通過這篇文説能懂一件事兒,這就是肝經濕熱的表現、基本成因和基礎的應對之法。你把這個搞明白了,很多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當你心中對疾病豁然開朗的時候,你就真正在保健養生領域,佔據了主動權。

切記:黃柏和蒼朮的配伍,陰虛火旺者不能用,下肢疼痛源於寒濕者不能用。任何人都不可常用久用。特殊人羣慎用。應用期間切忌飲酒。

好了。就説這麼多吧。歡迎關注“微門診”。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8 字。

轉載請註明: 濕熱,生於脾,藏於肝!千古清濕熱妙方,治口苦、陰汗、腿抽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