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引起濕氣的原因有2個?寒濕、濕熱可分辨!防濕祛濕有講究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健康

濕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食肉等是濕氣的來源,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濕氣進行調節。

南京太乙堂中醫專家梁世界介紹:引起濕氣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

“外因”主要應於自然,長夏是濕氣最重的時節,天人相應,人的脾胃功能受濕邪影響,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臟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

“內因”多因於飲食起居,貪涼會閉塞毛孔,影響我們的陽氣,陽氣無法疏散,毛孔不能正常開泄,濕就會停留在體內,生冷寒涼之物進入體內後,會妨礙脾胃的運化,導致內生痰濕。

“脾胃負責飲食和津液的運化。”梁世界解釋,濕氣困住了脾胃,阻礙了脾胃氣機的運行,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人體就會出現睏乏、頭重腳輕、精神萎靡、不想吃東西、腹脹腹瀉等症狀。若本身就有關節慢性勞損,又貪涼吹空調的話,體內温度低代謝變慢,風寒閉阻經絡氣血,容易導致關節疼痛僵硬的發生。

寒濕濕熱可分辨 日常多吃膳食纖維

梁世界表示,寒濕體質的人一般舌偏淡、苔偏白、怕冷、肢涼、喜靜。濕熱體質的人,一般舌偏紅、苔偏黃、易煩躁、口乾、口苦、顏面油脂分泌旺盛。

寒濕體質的人,可適當多吃薏米、赤小豆、蓮子、芡實、白蘿蔔、白扁豆、生薑等健脾化濕的食物。還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闕、氣海、關元、腎俞、命門等穴位。

濕熱體質的人,可適當多吃苦瓜、冬瓜、綠豆、荷葉、桑葉、梨子、西瓜等清熱化濕的食物。濕熱體質的人適合用泄的養生辦法,如火罐、刮痧等方式祛濕。

兩類體質的人都應避開寒濕的環境,適當運動排汗,調整飲食結構,有意識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俗話説:“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我們該怎麼“防濕祛濕”呢?

防濕祛濕有講究 適當運動加快代謝

梁世界總結説:不貪涼、節飲食、適汗出。從生活習慣方面來説,吃過多冰冷食物會導致寒濕內生,吃太多油膩辛辣食物會導致濕熱內藴;空調温度不能太低,室內與室外温差太大,容易導致呼吸道不適應,此外還會閉塞毛孔,阻礙氣血運行。加上夏天其實是要出汗的,出汗是排泄濕邪毒素的一個重要的途徑,無論是寒濕還是濕熱都可以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梁世界強調,適當的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運動適合所有體質的人。可以加速機體的氣血津液循環,讓濕氣在體內代謝。但是夏天運動量不宜過大,流汗過多容易造成電解質紊亂,也就是中醫裏講易耗氣傷津,以微微出汗為佳。寒濕體質適合慢走、瑜伽、太極拳等;濕熱體質適合球類、跑步等活動量稍微大一點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