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脾氣秉性本來就會受到遺傳影響,再加上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不同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養成了不同的性格。總有人喜歡討論孩子的性格與未來成就的關係,家長很喜歡問的問題莫過於:不同性格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差異?哪種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小張和小趙是從高中就認識的好閨密,兩人性格互補,相處起來如同親姐妹。小張非常温柔,性格內斂,她七歲的女兒也是一樣的文靜和內向。小趙是個急性子,她的兒子也和他一樣活潑開朗。
最近小張和小趙都有點鬱悶:小張女兒最近剛上一年級,小張總想和女兒交流一下在學校的各種經歷,但是到了餐桌上,小張和女兒都只是埋頭吃飯。其實,小張夫妻倆和女兒都不愛説話,家中總也是這種壓抑沉悶的氛圍。週末小張想抓住機會和女兒出去溜溜彎聊聊近況,女兒總説作業還沒做完,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小張想:要是女兒能稍微活潑開朗一點該多好啊!
小趙則不以為然,她對小張説:“等你真攤上開朗淘氣的孩子,你就會後悔了!”小趙的兒子也剛剛上二年級,老師經常打電話來説他在學校坐也坐不住,經常調皮搗蛋。小趙週末休息想找兒子談談話卻怎麼也見不着兒子的影子——兒子一大早就和鄰居家的孩子出去踢足球了,中午小趙夫妻倆都吃完飯了,兒子才滿身是汗地跑回家。小趙想:兒子就不能稍微消停一點嗎?稍微內斂一點點也好啊!
一般來説,孩子的性格養成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都有關係。粗略地講,我們把人的性格劃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
怎樣判斷自家娃是什麼類型?不同性格的娃表現不同
外向型和內向型的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不同,但通過孩子每一個年齡階段的表現都能夠粗略地判斷他們屬於哪種類型。下面根據人格劃分階段將孩子18歲前分成四個時期,家長可對照不同階段的表現判斷自家孩子屬於什麼類型。
嬰幼兒時期(0-3歲):外向的寶寶如果肚子餓或者身體不舒服會直接大哭大鬧,表情與動作的變化幅度大,而內向的寶寶通常比較安靜乖巧。
學齡前期(3-6歲):雖然還處於學齡前階段,這個時期的寶寶學習和模仿能力很強。外向的寶寶對外界更加好奇,反應更加靈敏,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內向的寶寶比較被動,但是善於獨立思考。
學齡期(6-12歲):進入學齡期的孩子和外界接觸增多,劃分更加明顯。外向型的孩子願意主動與人交流,更加自信張揚,比內向型的孩子貪玩。內向的孩子更享受於獨處,不愛出門,喜歡各種文藝活動。
青春期(12-18歲):外向的孩子待不住,總喜歡和朋友出門逛街運動,更願意與家長溝通交流。內向的孩子比較讓父母省心,更加循規蹈矩。
和小張一樣,許多內向娃的媽媽總怕自家孩子抑鬱,希望孩子能夠更多地敞開心扉。和小趙一樣,許多外向娃的媽媽總嫌孩子淘氣,期盼着自家孩子能多消停哪怕一秒鐘!其實,寶媽不必刻意把“別人家的孩子”當作自家孩子成長的標杆。孩子的天性不可扼殺,無論是什麼性格都有他們自己的特色。
喜歡宅的孩子和喜歡瘋的孩子長大後各有千秋,沒必要刻意糾正
1:思維方式有差異
內向的孩子偏重理論,外向孩子偏重實踐。內向的孩子更加擅長獨立思考而且很有條理性與邏輯性。外向的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強,經常被天馬行空的想法圍繞,願意在思想交流中獲取新的靈感。
2:學習習慣有差異
通常來説,外向的孩子更加貪玩好動,在學習上更能夠找到自己獨有的方式,爆發力強。他們更喜歡學習比較富有動感的新技能,比如唱歌跳舞運動,但是有時候比較粗枝大葉,或者沉不下心來做一件事。
內向型的孩子更加沉穩,比外向的孩子坐得住,更耐得住寂寞,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更強。他們比較安靜文藝,擅長於繪畫書法做手工等。
3:交際技能有差異
外向的孩子更願意結交新朋友,交友時比較遊刃有餘,他們習慣於用自己的熱情和開朗感染他人。而內向的孩子交友方面相對被動,但是他們心思細膩,觀察他人更加仔細,交友更加謹慎,同時,他們更加擅長於察言觀色,也更懂得體貼關心他人。
總的來説,兩種類型的孩子各方面習慣不同,長大後各有千秋。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時學會揚長補短、因材施教。堅決不能照搬他人的教育模式,應該找到自己的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