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881字,閲讀時間約4分鐘
寶寶出生之後,一般情況下,十個月左右就可以搖搖晃晃的扶着東西走路了,有些走路比較晚的孩子,在一歲或者是一歲半的時候,也基本上已經學會了走路。
而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學走路的方式是各有不同,基本分成了兩種狀況,一種是過渡性的“先爬後走”,而後一種則是直接“不爬就會走”。
面對這兩種情況,很多家長認為,那些不用經過過度,直接不爬就會走的孩子,往往比那些先爬後走的孩子更聰明一些,骨骼發育的更結實,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對此觀點深信不疑。
“我孫子不爬就會走了,長大肯定聰明,”入學沒幾天,自己“打臉”
“我孫子不爬就會走了,以後絕對聰明。”自從自家孫子沒爬就學會走路之後,這位奶奶可謂是極其自豪,見人就誇自己家的孫子聰明。尤其是經常向鄰居家的同齡孩子炫耀,説自己的大孫子長大肯定比鄰居家的孩子聰明。
可孩子到底是聰明還是不聰明,可不僅僅是説説而已的,前段時間,孩子終於到了上學的年齡,差距就直接出來了。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不爬就直接會走路”的孩子,不僅不聰明,反而在班級裏屬於倒數的存在,反觀鄰居家的孩子,成績卻非常優秀,孩子也很懂禮貌。
自此之後,這位奶奶再也不敢在別人面前誇自家孫子聰明瞭所以,這種民間“謬論”真的是不可信。相反的,在現實生活當中,往往是那些先爬後走的孩子似乎會“更聰明”一些。
“不爬就走”的孩子真的比其他孩子更聰明嗎?
不見得,學會走路之前的爬行真的很重要
•爬行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首先,孩子在爬行的過程當中,可以大大刺激四肢的神經系統,還可以豐富大腦和小腦的神經聯繫,從而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讓孩子變得會更聰明一些。
•爬行可以鍛鍊孩子的四肢協調性
再者説,那些先爬後走的孩子,四肢協調性往往比那些不爬就走的孩子好很多。
在攀爬的過程當中,手腳並用,可以大大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不僅促進身體協調,而且還可以在孩子日後走路的過程當中,讓孩子走的更穩當。
•爬行甚至可以增強孩子的體魄
除此之外,先爬後走的孩子,甚至還會有健康和體魄上的優勢。因為寶寶在爬行的過程當中,是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的,讓整個身體都處於運動狀態,無意中就可以增強寶寶的體質,鍛鍊孩子肌肉的力量,增強體魄,提高免疫力。
看到這裏,你還認為那些“不爬就走”的孩子比“先爬後走”的孩子更聰明嗎?其實這種言論並沒有科學依據。相反的,那些先爬後走的孩子往往會相對更聰明一些,肢體協調性包括體質也會更好一些。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爬行帶給孩子的有利影響,不僅不應該制止,反而應該鍛鍊孩子的爬行能力,而且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爬行環境很重要。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爬行”環境,父母所需要注意的還有很多。
創造良好的“爬行”環境,家長要重視這2點
1)、注意爬行環境的柔軟性和安全性,避免危險出現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爬行環境,一定要讓孩子在柔軟和安全的環境中爬行。一些堅硬的水泥地或硬瓷板,還有質量不合格的地墊,儘量的還是不要讓孩子在上面爬來爬去。
在地上墊一個軟軟的沒有異味不會掉色的墊子,把地上一些尖鋭和危險性的物品搬走,才可以讓孩子更安全的練習爬行。
2)、莫讓孩子上陡坡,爬樓梯,一切以孩子的安全為主
除此之外,在孩子爬行的過程當中,不要讓孩子上陡坡及爬樓梯。
一些家長習慣性的會讓孩子爬樓梯,想着可以鍛鍊孩子的四肢力量,但這種狀況是非常容易引發孩子發生危險的,畢竟孩子的四肢力量達不到,萬一沒有抓牢,很容易跌倒,所以儘量還是不要如此。
辣媽語錄:
看到這裏,你瞭解到“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之間的差別了嗎?
並不是説哪一類型的孩子更聰明,而是孩子聰明與否是後天教育的培養,跟先爬還是先走關係不大。爬行只是更加有機會鍛鍊孩子的四肢更加協調,有助於孩子腦部的發育。
所以希望家長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放平心態,不要太在意一些細節問題。平時可以多鍛鍊一下孩子的爬行,併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爬行環境,對於孩子的發育很有幫助。
家長們,你家孩子是“先爬再走”還是“不爬就走”的呢?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