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很多成長髮育都需要在睡眠中進行,這是因為在睡眠中,身體的各項器官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對於小月齡的寶寶而言,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睡覺上。隨着月齡的增加,睡覺的時間慢慢固定下來,大部分的睡眠時間都會出現到晚上。
雖然難得小寶寶安靜了下來,媽媽們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但如果寶寶睡覺時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媽媽們還是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哭鬧不止,抓耳朵
如果寶寶在睡着後,突然出現哭鬧、撓耳朵的情況,在寶媽進行一番耐心哄睡後還依舊這般,媽媽這時候就需要注意,孩子可能是患上了中耳炎或是外耳炎。
由於孩子的耳道與成人存在差異,他們的耳道寬且平直,尤其是耳朵和咽部間的咽鼓非常短、寬、扁平,幾乎和鼻咽部在一條水平線上。
在嬰兒生病時,處於鼻咽部的病菌就很可能會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部位,從而誘發中耳炎。
入睡困難
正常情況下,寶寶入睡會很快,且睡眠質量也比較好,但如果他突然出現入睡困難,夜裏時常輾轉反側,並伴隨着大便乾燥、口臭、口乾等情況,那説明孩子有可能消化不良。
弓着身子睡覺
睡覺本應該是一件全身心得到放鬆的事情,如果寶寶在睡覺時弓着身子或是出現捂着肚子的動作。
那家長就需要警示,孩子很可能患有腸炎或痢疾,導致他們的腹部很難受,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緩解下。
打呼嚕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睡覺打呼嚕是睡得香的一種表現,可其實並非如此,在醫學上認為打鼾屬於一種短暫窒息的行為,是由於呼吸不暢所誘發的。
且打鼾頻率越高,説明短暫窒息頻率越高,在醫學上也稱之為呼吸暫停綜合徵,呼吸停止會導致血液中的氧氣減少,不僅會威脅到娃的生命健康,久而久之,還可能致使大腦缺氧,進而影響智力發育。
來源;母嬰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