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在我國古代是一種存在感很高的藥方,是由石鐘乳,黃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種石頭的粉末混合而成的中藥散劑,據説這種散劑最初是由張仲景發明的,用來治傷寒之症,但其實這也是一種劇毒的藥物,在服用藥物之後,體內的疾病會伴隨着這種毒藥所產生的熱量,一起散發出來,服用五石散有一個注意事項,那就是服藥後一定要吃冷飯,所以五石散也叫寒食散,除了吃冷飯之外。服用五石散的人還要喝大量的酒,這必須是熱的酒,好的酒。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做大量的運動,叫做散動或者形散。最後,服藥之人還要洗冷水澡來將五石散的毒性和熱力揮發掉,一旦有哪個步驟沒有做好,藥力沒有完全揮發,五石散便很有可能讓人終身殘疾。甚至一命嗚呼。
而與五石散淵源最深的便是魏晉名士,魏晉時文人多喜歡服食五石散,表現出一種煙雲水氣,風流自賞的氣度,五石散就是從那時候推廣而來的,最初的時候,魏國人何晏服用五石散的時候,發現他不僅能治病,還能讓人面色紅潤,煥發精神,為了追求一種精神面貌,何晏開始服用五石散,由於何晏是當時文人圈子裏的名人,所以許多人都對此事爭相效仿,希望能夠像何晏一樣風流倜儻,慢慢地,這種東西便在文人名士的圈子裏流行起來,服散之風盛行。
但由於五石散,本身具有毒性,長期服用其實就相當於慢性自殺與今天的鴉片毒品沒什麼兩樣,所以對當時的人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大家常常能從古畫中看到魏晉名士身上穿的衣服都很鬆鬆垮垮,是與服用五石散具有很大的關係,他們長期服藥,身體變得很差,瘦骨嶙峋。
直到後來,唐初藥王孫思邈發現了五石散對人的身體危害很大,會讓人產生幻覺並服藥成癮,他便開始四處遊説大家不要再服用五石散,這個方子的害處才漸漸地被大家瞭解,藥王孫思邈活了147歲,自從他發現了五石散的危害後,別一直致力於將五石散從民間清除掉,只可惜一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五石散的藥方仍然流傳在民間,還有許多人在服用五石散。臨終之際,孫思邈特意囑咐自己的弟子,一定要將五石散的藥方毀滅,不能讓他再危害人間,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後來五石散成了一種禁藥,漸漸地也就不再被服用了。藥王所做的功德,可謂是福及千秋萬代。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這次更新的文章。人生如此短暫,若能減輕負擔,又何必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