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的瀋陽居民劉玉柱自悟望、聞、問、切等中醫診斷方法,而且還能“復活”傳説中的“懸絲診脈”。連日來,劉玉柱走上街頭,免費為人診脈,展示其自學悟出的“懸絲診脈”。圖/文 華商晨報 王齊波
劉玉柱多次在街頭展示“懸絲診脈”,很多市民都好奇嘗試。劉玉柱説,自從一年前他自認為手法成熟後便開始通過展示診脈的方式磨鍊自己。
劉玉柱的“懸絲診脈”是將三根紅絲線通過三個金屬環勾在左手指上,右手三根手指懸在絲線上感受對方的脈搏。
三個金屬環和三根紅線構成了他的主要作業工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中醫藥大學科研處處長鞠寶兆教授表示,“懸絲診脈”理論上可行,鞠寶兆教授打了個比方,對地震波的測量可以通過精密儀器甚至也可以用立個酒瓶子這種土辦法來測量,哪種效果好顯而易見。既然直接把脈比“懸絲診脈”直接有效,誤差還小,那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呢?
這是因為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因此把絲線一頭搭在女病人手腕上,另一頭由醫生掌握,醫生必須憑藉着從懸絲傳來的手感猜測、感覺脈象,診斷疾病。而且懸絲診脈很有傳説色彩,古時因為宮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別,御醫為娘娘、公主們看病,不能直接望、聞、問、切,只能用絲線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脈搏上,御醫通過絲線另一端的脈象診治病情,俗稱“懸絲診脈”。圖為劉玉柱在演示,他可在最長三米的距離內“懸絲診脈”,他説距離太長會有偏差。
然而,在正宗醫學典籍中並沒有“懸絲診脈”的記載。專家稱,如今的中醫門診也不允許使用“懸絲診脈”,既然有直接準確的方式為什麼還要用複雜的方法呢?而且中醫臨症診斷的第一原則就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主張“能合脈色,可以萬全”,要求臨牀診療時要仔細揣摩,認真觀察,用各種手段詳細收集各種臨牀信息,綜合分析,全面把握,對病情整體瞭解,以增加診斷治療的準確性。
劉玉柱也曾為外國人進行過“懸絲診脈”。圖為劉玉柱在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為3名留學生“懸絲診脈”。診斷的結果有:心腦血管病,腿病,腎病……一位黑人朋友承認確實自己的腿受過傷,不過還沒感覺腎有什麼問題。劉玉柱説,給人把脈是給出養生建議,接受者診脈後最好立刻去醫院,用儀器測一下,再參考把脈結果。因為他不是醫生,所以不看病,只是給養生建議。
劉玉柱其實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生活在瀋陽市沈北新區的一個村莊,這裏的一草一木見證了他的一切。
家裏地裏的各種農活不在他話下。圖為劉玉柱駕駛農用拖拉機。
劉玉柱在幹農活。
他像許多的農民一樣,過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日子。
劉玉柱喜歡看抗日劇,不外出“懸絲診脈”、不下地幹農活時,他就打開電視看看自己喜歡的劇目。
對於劉玉柱的“懸絲診脈”,村民給予了肯定。
劉玉柱的的妻子也支持他“懸絲診脈”。
專家稱,“懸絲診脈”在古代是不得已而為之,如今使用確有故弄玄虛的嫌疑。但劉玉柱覺得,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就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