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90後手工造竹子自行車 騎行川藏線

在成都武侯區高升橋路的一棟樓房裏,冷連傑在狹小的工作室揮汗如雨,用全手工的方式打造了一輛又一輛的竹子自行車。(圖/文 三川)

在成都武侯區高升橋路的一棟樓房裏,冷連傑在狹小的工作室揮汗如雨。從早上10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日落時分,每天如此,冷連傑用全手工的方式打造了一輛又一輛的竹子自行車。(圖/文 三川)

冷連傑出生於1994年,在成都長大,從小就對自行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兩年前,冷連傑與朋友成立了一間工作室,為騎遊愛好者提供私人定製的竹子自行車。每天早上10點,冷連傑來到工作室,繫上圍裙,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比起普通自行車,竹子自行車更低碳環保。它的輪胎、鋼圈等配件和普通自行車無異,但車架和把手都是用竹子打造,看起來既新穎時尚,又散發着復古味。經過選材、烘烤、打磨、組裝等主要步驟,冷連傑製作一輛竹子自行車要近30小時。

車架就是自行車的靈魂,製作竹子車架,第一步選材最關鍵。在比對了數十種竹子後,冷連傑選用生長了3-5年的廣東釐竹作為車架,然後根據車子的用途(城市還是山地)和所需承重,再選擇竹壁的厚度和尺寸。


冷連傑工作室的部分工具。

竹子選好後,在使用前需要將其放進150攝氏度的烤箱內烘烤,進行防裂防黴防蟲處理。

冷連傑參照着圖紙,做新車的車架。在製作車架時,必須注意每一根竹子的長度和組合的角度,否則不僅會影響車輪的安裝,還會影響騎車的舒適感和安全性。

冷連傑在打磨組裝好的車架。

車架做好後,冷連傑開始組裝車輪。一個小小的車輪,胎皮和鋼圈的選取都大有講究


他將精心挑選的車輪裝上車架。在製作過程中,冷連傑會根據自行車的用途與外形選取不同的車輪。

為了讓自行車保持復古風格,冷連傑選取了牛皮作為自行車坐墊。

車子做好後,冷連擦拭着自己的愛車。自行車架上印着冷連傑自創的“單”字,個性十足。

組裝好自行車的各部件後,冷連傑使用有壓力顯示的氣槍為輪胎充氣,他説這樣才能更精確。

自行車初步安裝好後,冷連傑把自行車拿上露天平台騎行測試。為了方便測試,冷連傑的工作室也選擇了靠近露台的頂樓。


幾圈測試下來發現了不少問題,冷連傑又將自行車扛回工作室進行再次調試。

把自行車扛上扛下,不斷測試,不斷調試是冷連傑工作的常態。這樣的過程重複多遍,一輛竹子自行車才算得上是成品。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行車的能力,冷連傑的團隊決定騎着竹子自行車去拉薩。今年的5月3日,他們從成都出發,經過30天長達2500公里的騎行,安全抵達拉薩。途中翻越巴朗山,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也曾遭遇暴風雪將剎車凍住、車身被冰封,在這些嚴酷的考驗下,竹子自行車僅車身出現了一條裂紋。

手工製作竹子自行車費時耗神,但冷連傑樂在其中。隨着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騎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少,他希望用竹子自行車重新喚起人們對自行車的熱愛以及環保意識,做到綠色出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90後手工造竹子自行車 騎行川藏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