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雲鋪景區位於萊蕪、博山、章丘交界處。景區規劃面積33.8平方公里,區內森林覆蓋率達65%,海拔840米以上的山峯10餘座。該區域內有5個古村落,分別是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雲鋪、逯家嶺,共有農户815户、人口2800人。因春秋戰國以來,這裏一直是重要的古商道,現存有比秦長城還早400年的古齊長城遺址,有黃石關、風門道關等重要關口。5個古村落均沿齊長城一線分佈,所以稱之為“一線連五村”。其中卧雲鋪村被評為國家級傳統村落,中法山、逯家嶺等2個村被評為省級傳統村落。
下法山:據《王氏族譜》記載,明嘉靖年間王姓建村,原名下刷幹,1953年改稱下法山,有王、穆、李三大姓。村內古建築是村民就地取材,用石頭壘砌,麥秸蓋頂,因當地石頭多為“黃石”,房屋顏色呈現獨有的淺黃色。村中古屋200多座、轆轤古井3眼、古碾4盤、康熙乾隆時期古碑4塊,有6種形態的拴馬石。明清古商道穿過村中心。據傳,古官道為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來往的重要商道,秦統一六國後成為官道加商道,直到解放前,這條商道一直是淄博陶瓷通往淄西地區的重要路徑。官屋就是官家驛員暫住休息的地方,後來成為過往客商的“旅館”。
中法山:中法山村位於齊長城以南,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村裏的古建築和人文景觀隨處可見。其中吳氏中醫大院,歷代相傳,採用二郎擔山式設計,匠心獨特,別具一格。後院500多年的文冠果,證明了吳氏中醫的輝煌歷史。
上法山:地處齊長城腳下,傳説齊長城霹靂尖至黃石關段的姜姓守將及其後人在此定居,逐漸成村。該村因“槐抱榆”古樹而遠近聞名。村內有古石屋院落200餘座,唐井4眼,其中最具特色的李家大院是一座二層石頭建築,飛檐翹角,精緻壯觀,相傳是民國初年骨科大夫李奉章所建。
卧雲鋪:位於摩雲山腳下,因地勢高,常雲霧繚繞,整個村莊如卧在雲中,故名“卧雲鋪”。該村先後被評為中國傳統古村落、國際美麗鄉村和山東省旅遊特色村。該村民風淳樸,人傑地靈,自古“一山分齊魯”,如今“邊界連三地”(萊蕪、章丘、博山),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既有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烽火台、風門道關等遺址,也有宏偉壯觀、依山而建的明清萬畝高山梯田。村中有石屋院落200餘座,原始古老,建造獨特,別具一格。全村有“閆、劉、王、張、李、蘇、吳”7大姓氏族羣,每一族各有一大院、一眼井、一盤碾,各氏族之間和睦共處。
逯家嶺:海拔650米左右,為茶業口鎮境內最高的村莊,村南邊為陡峭的懸崖,房舍建在懸崖邊上,所以被稱為“掛在懸崖上的村莊”,當地村民有句俗語“衝了泰山頂,衝不了逯家嶺”。據《逯氏族譜》記載,明永樂末年逯姓遷此建村,因址在嶺頂上,故名逯家嶺。由於交通不便,民居大多就地取材用石頭建造,村內的300餘座石房,絕大部分修建於明末清初。 (新時報記者時玉田整理 由茶業口鎮政府提供資料)
原標題:卧雲鋪景區——千年古村落,今朝被喚醒
值班主任:高原
【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