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
隨着城市化不斷推進,人類世界進入超大規模城市、大都市羣的時代,在此背景之下,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提出“變動的城市”理念,著作《變動的城市》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啓書局引進出版,以歷史的眼光關注城市形成、發展、演變、爆炸性擴張。
《變動的城市》
[英]阿諾德·湯因比 著
倪凱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湯因比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歷史研究》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他的學術思想具有鮮明的特點:一反國家至上的觀念,主張文明才是歷史研究的單位,以人的生老病死,來喻指和解釋文明的興衰與死亡。
《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英文版
1956年他從英國皇家事務處退休後,開始環球旅行,得以近距離觀察不同國家的城市,城市貧民窟的破敗與混亂帶給他巨大的視覺衝擊,對城市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受建築規劃學家康斯坦丁·道薩迪亞斯影響,湯因比接觸到城市規劃、人居環境等領域的新興研究,因而把城市作為對象,嘗試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觀察城市歷史。
阿諾德·湯因比
如同《歷史研究》中研究文明的做法,在《變動的城市》中,湯因比將城市分為城邦、首都城市、聖城、機械化城市、世界城市不同類型並進行分析。在這種分類中,城邦主要指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中世紀,具有主權國家性質的城市,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包括腓尼基、米利都、科林斯、雅典、威尼斯等;首都城市主要指僅僅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並不具有主權國家性質的城市,這類城市基本屬於一個足夠大的國家,比如中國、埃及、羅馬等古文明的首都;聖城指具有宗教性質的城市,比如耶路撒冷、麥加等;機械化城市是完全不同於以往各種類型的城市,缺乏宗教性、飛速成長、聚集製造工廠與商貿市場都是它的特性,比如工業革命以來在歐洲、北美等地興起的城市;“世界城市”則是一種新的城市類型,以超大都市的集聚為代表,象徵着人類城市發展的未來。湯因比認為隨着城市化推進,未來的世界城市將會遍及全球,而生活在其中的人類任重道遠,而回顧城市形態的演變歷史,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在大都市生存。
19世紀中期的紐約鳥瞰圖
書名中的“變動”,源自湯因比對不同城市類型特徵的總結,反映出湯因比對城市環境變遷的關注。在他看來,機械化城市以前的城市都是“靜止”的,即城市規模是穩定不變的。而自機械化城市開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加,以至於城市開始從原有中心城區向周邊擴散,打破了原有的不變狀態,走向變動不居。湯因比把當今城市的通勤者比作新一代的“遊牧民”,城市的無限制擴張,尤其是湯因比所生活的倫敦城市環境的破壞性變化,引起了他的憂慮,他認為人類利用卓越的技術創造了新的生活環境,卻反過來成為人造環境的犧牲品。他採取的辦法是以史為鑑,把城市作為觀察人類歷史的另一個重要單位,通過梳理城市發展過程的特點,為20世紀“城市的爆炸性擴張”提供智慧啓迪。
《變動的城市》正式出版時,湯因比已經81歲高齡,他在書中深刻思考,值得我們重視。儘管寫這本書的寫作時間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距離今天已經過去了約半個世紀,但湯因比提出的城市化問題具有超越時間的持久性。在書末,湯因比將城市化問題上升到人類如何應對共同災難的高度:人類歷史已經證明,當面臨巨大災難時,可以帶來希望、幫助人類度過難關的品質,是人類天性所藴含的適應力。對於當今的人類來説,只要能夠效仿人類祖先,展現出勇氣、遠見以及創造力,就能夠像祖先一樣實現自救。
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思考永不過時,湯因比著作適合作為經典長期閲讀和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以《歷史研究》為代表,推出了湯因比的一系列代表作,近年更致力於挖掘其未引進的作品,比如2019年出版的《文明的接觸:希臘與土耳其的西方問題》《中國紀行:從舊世界到新世界》,2020年出版的《交遊錄》《亞洲高原之旅:文明的興亡》以及今年新推出的這部《變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