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秉偉
時值初冬,島城暖陽高照,氣候宜人。兩個女兒約我們老兩口去嶗山太清宮一遊。
作為島城人,雖是生於斯長於斯,可終日忙碌“人間煙火”,多年甚至幾十年不上嶗山,這也不足為奇。我依稀記得上次去太清宮還是不惑之年,如今再去已是古稀老翁。
車子沿着海邊崎嶇山路歡快地行駛,左邊是嶙峋山石和滿山青松夾有黃綠相間的植物。右面是一望無際的浩瀚黃海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環顧左右,如同行駛在一幅碩大的山水畫裏。
海拔1132.7米的嶗山,號稱“天下第一名山”,其獨有的海天相連、鍾靈毓秀、山路幽深的山海風光,展現着迷人的風韻。瀰漫着的道觀仙氣、虛無縹緲、嫋嫋書香的蒲松齡筆下風情,更是讓人如夢如幻。
嶗山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名庵”之説,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就是距今2100多年的太清宮。它位於嶗山最南端的寶珠山下,環圍七座山峯。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嶗山道教的興盛始於唐宋年間,明朝萬曆年間太清宮得以重建,1622年重修時正式確定了三官、三清、三皇殿為三個院落的格局。該三院都建有圍牆,各立山門,並有便門相通,使太清宮初成規模,從此香火日盛。經清、民國,新中國又多次修繕,日趨完善,被譽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2005年為神像舉行了盛大的開光盛典。至此,宮內的殿堂總數達到了13座,供奉神像達108尊之多,使太清宮迎來了全盛時期。
太清宮的後山屹立着一尊高達60米的銅製聖像,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據導遊姑娘介紹,這是為道教尊奉的道祖---太上道祖而鑄制。聖像依據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畫的老子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為道教傳説中老子出生時 “天上地下,唯道獨尊” 的形象。
沿着山路台階一路登去,“赤橙黃綠青藍紫”的斑駁秋色盡收眼底。楓葉正紅,遠看宛如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又如一頂頂紅傘撐在路旁山間。正翩翩起舞,笑迎着天南地北的遊客。紅楓成了“打卡網紅”,人們或坐在台階上以楓樹為背景;或扯一束楓枝在頭頂;或取一片楓葉貼在面頰,我的兩個女兒很有創意,撿幾枚楓葉組成心型放置胸前,呵呵,一是白衣紅楓,一是綠衣楓紅,煞是養眼,惹得我們老兩口喜上眉梢。
太清宮現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宮中奇花異卉,四時不絕。進入院內,一株千年銀杏樹首先映入眼簾,樹高十幾丈,粗壯達數圍,樹冠形如撐天塔,又如華蓋舉蒼穹,一身英武之氣,參天氣勢恢弘。樹下被金黃的落葉鋪成了一方“御用錦緞”,遊人三三兩兩取景留影,幾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把扇形銀杏葉放在朱唇邊,作親吻狀,嘻嘻哈哈地與老樹攝於同框。一個小頑童竟然趴在落葉堆上,一邊比劃着兩隻小手,一邊“汪汪”叫着裝作一隻小狗狗,年輕的爸媽忙忙乎乎找角度,給寶貝兒子留下金色童年的歡樂。我和老伴聽從女兒的“導演”,坐在樹下一石碾的盤上,背靠背留下了一張《風雨相依圖》。眯着眼睛端望那歷經滄桑厚重如鎧甲的老樹幹和碩大的一樹金黃,聽到它在蕭蕭的秋風裏,伴隨着松濤海浪發出颯颯聲響。心想,老樹千年來笑迎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看慣了人間冷暖,雖是泰然自若心不驚,可也會為這當今國泰民安蒼生歡顏,由衷地唱起心中的歌。
徜徉於院內青翠的竹林、雕塑、石碑間,我佇立在蒲松齡的雕塑前,這位被譽為“中國小説之父”的文學巨匠端坐在那裏,目光深邃,面頰有稜有角,一襲粗布長衫,一身浩然正氣,彰顯着老先生“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絕妙才氣和“鐵肩擔道義”的氣度胸襟。我懷着幾分景仰,把手放在先生雕像的膝蓋上,此處已經發亮,想必是芸芸眾生在此留影時留下的歲月痕跡。旁邊有一刻有“神水泉”字樣的石碑與蒲翁歲歲相伴,可有一泓清泉供先生洗漱潤喉?滋潤着他的才情綿綿無絕期?
在三官殿前,矗立着一株粗壯高大的山茶樹,樹冠如同一隻巨大的綠傘,樹葉呈墨綠色,油光閃亮,綠葉之間已見花蕾星星點點,幾朵花蕾已經紅了臉,還有幾朵性急的已經綻開芳容。樹下立一石碑,上書硃紅“絳雪”二字,相傳這是明代著名道士張三丰當年漂洋過海,從長門巖島上移植此山茶花進山栽種的,為島城最大耐冬。這株迄今已有500餘年樹齡的山茶樹,每年冬春,在皚皚白雪中傲然綻放出火焰般的花朵,因花色深紅,花開繁密,猶如紅雪壓滿枝頭,故名“絳雪”。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香玉》,以太清宮為背景,描寫一個住在太清宮中的膠州書生黃生與白牡丹花仙香玉的愛情故事。絳雪是由太清宮中的一棵耐冬樹幻化而成,正是由於她的堅韌與耐心,使香玉復活,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是在她的陪伴下,黃生走過人生最低落的日子,堪為知己。蒲翁用其生花妙筆,傳神塑造的這一位擁有嬌媚容顏、超凡氣質、美輪美奐的絳雪仙子,温和中透着堅韌、率性,重情重義、我行我素的個性與姿態,深受人們喜愛。於是“絳雪”這幅碑刻彷彿被注入了魂靈,瀰漫着襲人的芳香,目睹這株山茶和石碑,恍惚是絳雪與香玉兩位花神,紅白相映,光彩照人,豔麗雙絕。姐妹繞樹而舞,樹影婆娑,裙襬翩然,姿態典雅,盡展仙子風姿。
小女驚喜地跑向前去,深情地撫摸着那尊石碑,用手指臨摹着“絳雪”二字。她親暱地偎依在石碑上,甜蜜地笑着留下了好幾張不同姿勢的照片。我望着小女的一臉柔情,想起來40多年前她出生時,正是冬月,島城瑞雪紛紛,一片銀裝素裹。小女兒膚色白皙,宛如白雪公主。給這個孩子起個什麼名字伴隨她一生呢?我倏地想起了嶗山太清宮的這株叫作“絳雪”的耐冬樹,又想到古典言情小説《平山冷燕》裏,有一位聰明絕頂、才華超羣的美才女“冷絳雪”,我鄭重地給小女兒起名“絳雪”。從小就告訴她名字的來歷,讓她對自己的名字與蒲翁和其筆下美麗的傳説融合在一起。記得小女兒7歲那年,我帶她來到這裏,她爬上這塊石碑照相,高興地喊着,“絳雪仙子,我就叫絳雪!”言猶在耳,時光已逝去30多年。看着已是不惑之年的小女兒絳雪,讓老夫感慨時光如箭真如白駒過隙耳,不禁唏噓。
團團雲霧飄來,將山麓遮掩得若隱若現,海上也起了霧,迷迷濛濛一片,濕漉漉的,加上海風一吹,便覺幾分寒意。女兒怕我們受涼,招呼我們下山回程。
臨上車回首望去,太清宮只有門樓隱約可見,其餘皆隱身於雲霧之中,好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潔白輕紗,那般靜謐,包容,安詳,恬淡,讓人回味無窮……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簡介】孫秉偉,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會員、青島市琴島作協會員。原青島鐵路文聯秘書長,系青島市文聯第六屆委員。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繫。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壹點號當代散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