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峻生
編輯|棲木
據相關媒體報道稱,去12月25日之前,中國面板廠商京東方 (BOE)已完成向蘋果公司iPhone產品的首批AMOLED面板供貨,尺寸為6.1英寸,數量為萬片級別。
圖片來源:雪球、洛圖科技RUNTO事實上,早於2017年就有傳言説京東方將為iPhone供應OLED屏幕,但由於技術和產量問題一直未能如願。而京東方這次的正式加入,意味着原本由三星、LG主導的屏幕市場或將改變,不難想象,未來的OLED手機屏幕市場競爭也將因此變得更加劇烈。
為此,本文新眸將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剖析京東方加入“果鏈”的前因後果:
1、加入果鏈,實質上是京東方與蘋果的雙向選擇。
2、京東方打法邏輯的關鍵是什麼?
3、為什麼果鏈的中國企業會越來越多?
01
一次權衡利弊的雙向選擇
要進入果鏈,京東方必須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產品符合蘋果標準,二是產量跟上蘋果出貨量。
出色的質量是進入蘋果供應鏈的基礎,近幾年,京東方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17年投入69.7億元,2018年投入72.3億元,2019年和2020年的研發投入都達到營收的7%,並在2020年4月以1864件PCT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六。
在實戰上,2015年,京東方曾進入過蘋果供應鏈,為蘋果的MacBook顯示屏供貨,次年,京東方為其提供iPad顯示屏。與此同時,京東方還與多家大廠建立合作關係,以華為為例,京東方已經連續多年為Mate系列和P系列高端旗艦手機供應屏幕。
目前,京東方在市場上的份額僅次於三星,但在質量上與三星的屏幕還是存在不小差距。主要是由於三星對OLED設備的壟斷,使其無法拿到OLED生產的最先進的設備,例如最先進的蒸鍍機Canon Tokki、最先進的蒸鍍罩、最先進的金屬掩膜板FMM等。
除了產品要達到標準外,京東方還需要有能達到蘋果訂單量的生產線。
自2016年開始,京東方連續三年在國內共投入了3500億元用來擴建AMOLED產線。2017年,京東方宣佈成都第六代柔性屏生產線正式生產,這是當時除了三星外唯一的第六代柔性屏生產線。
截至目前,京東方已經擁有成都B7廠和綿陽B11廠兩條生產線。兩條產線設計月產能均為48000片,但高額的投入也給京東方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
再來分析這次事件,在新眸看來,與其説京東方削尖了腦袋也要擠進蘋果iPhone手機OLED屏幕面板的供應商中,倒不如説是京東方與蘋果的雙向選擇更為恰當。
對於京東方來説,產品被蘋果認可,等同於京東方的OLED屏幕面板技術和質量得到了蘋果的背書,首要的好處是立馬能奠定行業地位,躋身一流屏幕製造企業之列。其次,京東方可以接到來自蘋果的鉅額訂單,這對不斷“燒錢”的京東方來説無異於雪中送炭。
最後,加入蘋果供應鏈體系,意味着可以得到蘋果先進的技術指導以及生產流程,不僅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術和產品線良品率,還可以提高對其他品牌訂單的議價能力,為京東方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
對於蘋果來説,向京東方採購屏幕,很大程度是為了擺脱對三星顯示的依賴,緩解蘋果的採購壓力,使蘋果更加靈活地調整供應鏈。
蘋果自iPhone X首度採用OLED面板後,三星顯示長期獨家供貨蘋果,三星屏幕質量的確出色,但過度依賴也讓三星有了卡蘋果產量的能力。雖然之後LG顯示加入供應行列,但“綠屏”問題卻為蘋果帶來不少麻煩。
其次,引入新供應商,可以打破韓企對屏幕面板的價格壟斷,有效地控制屏幕成本,從而降低整機BOM價格,使蘋果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但對於消費者來説,iPhone使用三星、LG、京東方三家公司的屏幕,糾結在所難免。因為LG和京東方的OLED屏幕綜合表現不如三星,如果在同樣的價格下買到了使用京東方或者LG屏幕的iPhone,不僅體驗會存在一定差異,在心理上也會難以接受。
02
京東方的破圈之路
京東方是我國唯一一家集自主研發、生產、製造半導體顯示器於一身的企業,其前身為北京電子管廠。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中絕對的龍頭。
2020年,京東方顯示屏總體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一,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五大主流顯示產品出貨量和市佔率也持續穩居全球第一。
總結京東方的破圈之路只有兩個字:燒錢,而且是近乎瘋狂地燒錢。
自2001年上市以來,京東方在A股融資金額超958億,累計實現淨利潤180億,總投資額高達4000多億,創下了中國工業史上單個企業投資額之最。之所以稱它為“燒錢機器”不止是因為它花錢多,更多體現在它的投資回報上,2019年淨利潤僅19.19億,其市值也只有2100餘億元,一度坊間認為京東方被低估了。
圖片來源:財報説
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先來回顧京東方的融資:
2004年,京東方募資19.99億元;
2006年,募資18.55億元;
2008年,募資22.42億元;
2009年,募資117.8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其利潤只有4968萬;
2010年,繼續定增89.4億元;
2013年,近乎瘋狂地定增近460億元。
我們不禁思考,京東方為什麼要不斷地融資,它地錢都花在哪裏?
業內人士對新眸透露到,其中原因,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兩點:技術和產量。
面板是重資產行業,使得本身存在“泛摩爾定律”,即王東昇的王氏定理,標準產品價格每3年下降50%,那麼產品的技術保有量必須每3年增加1倍。後來者如果想要趕超,就需要通過不斷的投入,讓新技術不斷降低成本,從而代替舊技術。
我國是面板技術的追趕着,如果沒有高投入,很難打破由日韓企業主導的LCD市場格局。京東方前期依靠收購韓國技術,花了15年,投入近3000億,將面板4.5代線提高到10.5代線(代數越高能加工的玻璃基板尺寸就越大,成本也越低,規模經濟也就越明顯)。
並且,由於在2017年後,國內多家廠商(TCL科技、富士康等)連續建成高代際面板產業線,掌握了全球幾乎所有的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不僅使得成本大幅降低,還使三星和LG的舊產業線處於虧損邊緣,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在去年先後宣佈全面關停全部LCD面板產線,將精力轉向OLED。
最終形成了全球LCD面板新的雙寡頭:京東方和TCL。目前京東方全球面板LCD出貨量超過30%,市佔率全球第一,預計2020年兩者面板LCD出貨量預計會超過50%。
在搶佔LCD市場的同時,京東方也在往OLED市場發力。
目前,除了已經投入生產的成都B7廠和綿陽B11廠兩條生產線外,還有重慶市B12生產線,也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屆時京東方的柔性OLED生產能力將達到每月14.4萬片。並且,京東方方面還稱,該公司計劃在福建省福清市規劃另一條第六代OLED生產線。
目前屏幕面板市場需求非常強勁,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及全球數字化浪潮的驅動,對顯示屏的需求還在強勁增長。尤其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液晶面板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主流面板漲價甚至已經超過60%。
這一點,從京東方Q3業績報告也能一看端倪,Q3實現營業收入 408.21億元,同比增長33.04%;歸母淨利潤 13.4 億元,同比上升629.3%;現金流量淨額 137.52億元,同比增長178.83%。
就在去年,京東方宣佈將停止投資LCD產能,這意味着,LCD市場大局已定,京東方只需坐等收錢就可以。
除此之外,京東方還打造智慧系統創新中心,不斷強化其在金融、辦公、教育、醫療等多個物聯網細分應用市場的戰略佈局。簡單的説,京東方的打法是通過“燒錢”打造出自己的LCD護城河,並且在競爭對手退出的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搶佔LCD的市場,並逐步推進OLED的發展。
對於眼下的京東方來説,LCD已經成為現金奶流,OLED為未來發展方向,智慧產品為實力和規模提升的新引擎。
03
“果鏈”向國內轉移
隨着京東方加入果鏈,我們不難發現,近幾年加入果鏈的內地企業越來越多,例如中南創發、中石偉業、東江集團等。
根據蘋果公司數據:2019年蘋果公司全球807家工廠中,有383家設在中國大陸,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27家;大陸工廠佔比也達到47.5%。
首先來看內因,蘋果一直以“零庫存”為目標,在蘋果供應鏈上實行精簡化、精細化管理方式,其“無縫化”的供應商管理體系是長期維持高毛利的重要法寶。要實現“零庫存”,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有一批響應快速的供應商,以便將庫存壓力轉稼到代工廠上游的一級、二級供應商身上。
為實現“零庫存”,蘋果採用了精簡的供應鏈,但出於提高議價能力和分散供應鏈風險考慮,果鏈中的每個生產環節往往保持在三個供應商。例如,屏幕面板供應商三星、LG,三星不論在工廠數量還是出貨量上,都具有絕對優勢。這樣的情況下,蘋果就有動機引入新的供應商。
在外因上,大陸廠商往往具備較大優勢。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大陸手機產業鏈在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上已經具有深厚的基礎,尤其在精密製造方面有着越南、印度等新興國家所不具有的能力,大部分內地廠商在供貨蘋果之前,已經是功能機和 PC 時代各大廠商的供應商,如索尼、摩托羅拉、惠普等,而具備精密製造能力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在勞動力價格上處於劣勢。
本土終端品牌的崛起也為大陸企業大規模量產提供了靈活性,再加上背靠全球最大的終端消費市場,既能保證物流的高效也能有效地控制運輸成本,利好產業集羣的形成。
大陸廠商還具有較高的利潤率。在税收政策上,相較於台灣,大陸更加“良心”。2009年國家開始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税收優惠,在企業所得税和流轉税上均有不小的優惠力度。並且在選址上,大陸廠商通常會選擇發達程度較低,土地資源更便宜的地方。再加上近年來大陸工程師紅利顯現,高等教育普及,使得大陸廠商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圖片來源:國家税務總局
04
國產“果鏈”趨勢
回顧整個蘋果供應鏈,從類別上可以將其分為上、中、下游。
上游由於芯片等技術門檻比較高,主要被高通、海力士、三星等公司把握,短時間內難以取得較大突破。中游由於內地企業進入較早,所以滲透率較高,預計未來仍能有提升空間。下游目前主要由台系企業主導,例如鴻海、和碩、緯創等,但內地廠商也在不斷切入。目前90%以上的AirPods的組裝由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主導;在iPhone上,立訊精密於20年7月與大股東立訊有線共同出資33億收購iPhone組裝工廠崑山緯新;iPad方面,比亞迪電子19年切入iPad組裝。
對比近十年來的蘋果供應鏈,內地廠商已經由生產最簡單的零部件實現了向模組和成品組裝的升級。新眸預測未來三年內大陸廠商的主要邏輯是以中游為基礎,大力發展下游並逐步滲透上游。至於未來由於疫情導致的不確定性,雖然會對A股產業鏈上市公司短期內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隨着內地疫情的好轉,對供應鏈業績的影響有限,產業整體向上的邏輯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