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視頻會議,警惕單一技術綁架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視頻會議在“非典”後時隔17年再次走上了風口。

全民居家辦公、停課不停學、G20視頻峯會、ZOOM安全門……無論你是專業人士,還是非專業人士,都應該關注到了關於視頻會議的各種報道,甚至都用視頻會議開過很多次會了。

騰訊、阿里、Facebook……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推出或宣稱要佈局視頻會議業務。乘着風口,很多二三線品牌,甚至以前大家都沒怎麼聽説過的品牌(據説有二三十家之巨),也都粉墨登場,謙虛一點的把自己定位為“顛覆式創新者”,有的直接自詡為“終結者”。

發展了幾十年但規模從來沒超過50億的一個市場,一夜之間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弄幾台服務器或者租個阿里雲,裝個軟件,開發個PC客户端和移動APP,掛到互聯網上,再包裝出“公有云”、“SAAS”幾個概念,就開始顛覆世界了。有的勉強再做幾個黑盒子出來,號稱互聯網智能硬件,就開始“雲 端”了。生意模式還沒想清楚,就成了耀眼的視頻會議新星了。忽悠了幾個不明就裏的客户,估值就已經超過XX億了。

難道視頻會議的需求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嗎?

最近看了一場關於疫情之後視頻會議如何發展的線上研討會,裏面一些觀點或許可以給我們更多啓發,幫助我們更好的認清前面提到的問題。

選視頻會議,警惕單一技術綁架

關於雲。用户需要雲嗎?當然需要。公有云就是一切嗎?當然不是。對視頻會議來説,用户有政府、有企業、有個人,有的適合公有云,有的只能用私有云,更多的可能用混合雲才能更好的應對未來變化。雲只需要軟的,不需要硬的?當然不是。在中國,視頻會議的部署既要適應不同行業的組織架構,還要滿足個性化的功能需要,有的側重點對點自由溝通,有的側重集中式傳達,有軟有硬,軟硬結合,才更符合國情。

關於端。場景化是視頻會議最重要的一個屬性,從來都是。如果是居家辦公,或者在外出差,要簡單的遠程溝通一下,用個PC軟件或者手機APP,很多時候確實是夠了。但是,現實情況是,視頻會議的應用場景遠比這些要多得多,看看G20峯會的會場,再看看下面的會場圖片。要保證不同場景下都能獲得最佳的溝通和協作體驗,必須要有多樣化、多形態的端,有的場景甚至還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沉浸式體驗解決方案

選視頻會議,警惕單一技術綁架

關於安全。互聯網圈流行“中國用户願意用隱私換便捷”的觀點,這在視頻會議領域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政府、企業用户,一定是安全第一。當然,選擇什麼樣的安全策略,實現什麼級別的安全防護,確實不同的用户應該要有不同的方案,個人、企業、政府各有側重,涉及國家安全的還要考慮採用自主可控的安全機制和加密機制。而且,從現在開始,用户對安全應該是知情的,應該要有自主選擇權。

這些觀點如果彙總在一起,實際上想表達的就是:對視頻會議而言,無論從哪個維度看,多樣性都遠比單一技術更重要。

客觀來説,視頻會議的用户有G(政府)、有B(企業)、有C(消費者),在中國,他們之間差異性很大,而真正使用的又是一個個具體的個人,又存在很多共性。再加上中國當前正處在數字化變革的初期階段,業務發展對信息化的要求隨時都會發生巨大變化。綜合多方面因素,確實多樣性比單一技術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户需求。

而且,多樣性能夠幫助用户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採用多樣性解決方案,不僅能夠自由擴展不同場景的會議體驗,而且能夠根據業務變化,無縫切換或融合多種技術,不用重複建設第二套、第三套系統,在同一個系統上就能滿足差異化應用和業務動態發展的需要。

回到開頭提到的,當前視頻會議領域瀰漫着浮躁之風,背後資本也都在蠢蠢欲動,如果你正好要上視頻會議,務必要防範單一技術風險,警惕單一技術綁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7 字。

轉載請註明: 選視頻會議,警惕單一技術綁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