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薛高們有原罪嗎

編輯導語:近期,“雪糕刺客”話題不斷髮酵,雪糕由此分為了兩大陣營,一面是平價的“雪蓮們”,一面是高價的“鍾薛高們”。雪糕市場定價不一,但“鍾薛高們”有原罪嗎?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一起來看看。

鍾薛高們有原罪嗎

小布丁已經沒了,你挑的嘛偶像!雪蓮我吃定了,鍾薛高也攔不住,我説的!

我打開冰櫃一看,這雪糕沒有標價,橫七豎八的雪糕上都寫着鍾薛高三個字。我橫豎不敢拿,仔細看了半天,才從縫隙裏看出字來,滿冰箱都寫着兩個字——宰人。

這是網上新近流行的熱梗。

箭頭所指,是以鍾薛高為代表的「雪糕刺客」。

「雪糕刺客」原本是調侃,可侃着侃着,有了變味的趨勢——很多人挾「吃不起雪糕」的恨意,對其加以聲討。

而這兩天媒體曝出的「鍾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時不化」,更是給鞭撻聲量加了槓桿。

批判的姿勢,還是慣用的「收智商税」「割韭菜」指控。

説兜售權健保健品是在收智商税,我很理解;説炒空氣幣是割韭菜,我挺認同。

説鍾薛高夢龍們收智商税、割韭菜,我覺得不是沒有可能。但,至少該先列出個一二三四論證下吧。

要不然,東西賣得不便宜的,是不是都可以歸結為「收智商税」「割韭菜」?

事實上,很多人對着雪蓮告白「愛你不貴的模樣」時,或許都該考慮下:

有沒有一種可能,鍾薛高們一開始就沒想着把咱們列為潛在消費客羣,只是冰櫃不解風情?

01

鍾薛高夢龍貴嗎?貴——它完全沒考慮很多人腰包的感受

鍾薛高夢龍有問題嗎?有——如鍾薛高,之前就被曝出營銷翻車,説是特級紅提實則散裝紅葡萄乾,説是不含一滴水實則有飲用水添加。

那鍾薛高夢龍的貴有問題嗎?

我只能説:「糕」貴無罪,讓人吃不起其罪。

它們的貴,沒有對或者錯,只有適不適合。

鍾薛高們有原罪嗎

網上出現了大量跟雪糕刺客相關的段子。

我不是鍾薛高或夢龍的擁躉,錢包也限制了我賞味後的復購能力。

但我不會覺得,它們的貴有原罪。

若非要説它們有原罪,我也會從它們的產品品質等其他方面找。

説到底,鍾薛高們的貴與入手後的坑之間,還隔了好幾層,其中包括:

當人們一不小心被「雪糕刺客」刺中時,那些價籤不一一對應、雪糕不有序擺放的冰櫃絕不無辜。

雪糕貴就貴吧,你好歹讓人們拿起之前知道它貴。

冰櫃甩不了鍋,有些消費者的死要面子也挺遭罪。

雞湯都説了,人生就是不斷的拿起和放下。買雪糕亦如是:在不知價格的情況下拿起,在知道價格的時候放下。

要不然,你買的昂貴雪糕裏就會包含你的面子成本,你的錢包緊縮速度則會直追你的臉皮。

故而要讓人們遠離「雪糕刺客」,原則上有三步:

1,讓品牌「擺對位置」——該在車頂的,就別在車裏了。

愛馬仕不會藏在路邊攤裏,故意讓人混淆誤認。哈根達斯式專櫃,才是你們輕奢品牌該待的地方啊。

2,讓店家明碼標價——非但要標明價格,還要放對價籤。

7月1日起施行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就對此提出了要求。

3,讓人們臉皮厚點——一不小心拿錯了,該放下就放下。

這就需要,人們勤修「怎樣避免做一個冤種」攻略,並克服社恐。

02

即便如此,許多人仍忍不住將矛頭對準鐘薛高們的「貴」:要是它們不貴,大家哪會被刺

還有些人把它們跟兒時幾分錢的老冰棍對照,認為它們賣得貴是對童年的「背叛」。

這就有點欺負人了:有個術語叫CPI,瞭解一下?真要搞今昔對照,那房價完全沒眼看。

雪糕廠家不是為了捍衞我們的童年記憶而生,人家得賺錢。

光明網評論《雪糕應該賣多少錢?》説得挺好:

大概人們打心底就沒看得起過(雪糕)這個產品,「我小時候5毛錢一根」,雪糕是一個和斑斑歲月相關聯的事物,它必須符合樸素時光的簡單快樂。如果不是,那麼就是對這種敍事模型和文化傳統的背叛,高價由此不可接受。

這好似一場刻舟求劍。用工、租金、物流、營銷等成本,都沒停留在當年的舊時光裏。但是人們的要求終端產品必須賣某種價格,因為「我希望是這個價格」。

衡量某款雪糕貴不貴,參照系該是今天的生產-流通-營銷-渠道成本,是時下的社會消費水平,而不是二三十年前的。

CPI指數又不會放過雪糕。數據顯示,2008年至2020年,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的成本價格上漲了約80%,疫情爆發後,漲得更猛;受疫情影響,這兩年冷鏈物流成本、終端費用等也明顯上揚,如今,便利店單個Sku(庫存量單位)的條碼費如今已少則幾千,多則數萬。

成本在漲,價格自然也跟着漲。漲價是雪糕向通脹的致意。

通脹可不會給人們的「雪糕自由」訴求什麼面子。

03

漲價沒問題,問題是漲得太狠了,這是挺主流的大眾看法

幾塊錢的雪糕尚能承受,動輒十幾塊或幾十塊,只能是讓人重新評估自己的腰包。

這類看法表明:多數人的雪糕預期價格閾值很低。

可市場未必遂人意:

首先,雪糕不是水電煤,漲跌自有市場規律調節。

高價賣得出去,才會高價買;賣不出去,不想降價也得降價。

其次,並非所有冰品都賣得貴,雪糕市場會分層。

如果説,鍾薛高夢龍是雪糕中的愛馬仕,那冰工廠雪蓮就是雪糕中的「9塊9包郵」。

鍾薛高們有原罪嗎

網友曬出的中低價位雪糕。圖片來源:@平價好物種草姬。

理論上講,人們反制「雪糕刺客」的直接路徑,就是一個個都不買它。

你不買,我不買,市場格局自然改。畢竟,需求會通過正向反饋鏈路和增強迴路,去影響供給。

可現在,一邊是無數人在罵鍾薛高們賣得貴,一邊是它們目前還不太愁賣。

數據為證:2018年雙11,鍾薛高憑藉售價66元的厄瓜多爾粉鑽雪糕,擊敗哈根達斯,登上冰品類銷售第一的寶座;

2021年,鍾薛高推出的兩款新品「杏餘年」和「芝玫龍荔」,售價分別為68元、88元,不僅官方渠道售罄,還催生了黃牛生意;

今年6·18大促,開場前3小時,鍾薛高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已破千萬,位列天貓生鮮大類目、冰淇淋類目銷售第一。

很多人説,天下苦「雪糕刺客」久矣,有些廠家卻沒準會微微一笑:你愛要不要,反正有的是人要。

某種程度上,鍾薛高就是冰品界喜茶。

在價格敏感人羣那,喜茶確實很貴,可不少願意為逼格買單的都市女白領,卻用它來續命。

04

按理説,鍾薛高的用户羣相較於大眾,充其量只能算小眾。可為什麼如今冰櫃裏的平價雪糕越來越少,鍾薛高們越來越多。

答案就在於,便利店、小賣部也會「用腳投票」。

正如半佛仙人所説的,便利店、小賣部看上去面對的是一個開放的大型自由市場,但實際上只是一個面向封閉區域的小市場。很多便利店、小賣部都是「半小時生活服務圈」裏的服務供給者,它的客羣不會驟然暴增,也不會遽然暴減。

鑑於此,很多小店會結合附近人羣的消費能力閾值提高售價,反正薄利多銷的邏輯也不怎麼適用。

而在單個Sku條碼費相對固定的情況下,便利店們也寧可厚利少銷,而不願薄利多銷。

《財經天下週刊》報道就講到,有小賣部老闆稱,售價1元的雪糕,毛利率只有幾毛錢,「像雪糕、飲料這種商品,我們不會統計一件的利潤,因為太低了,都是按箱來算,一箱雪糕的毛利率也只有幾塊錢。」

新消費日報也講到,有社區超市老闆稱,一般10元雪糕的利潤僅有2-3元,但17元的鐘薛高的利潤卻可以達到7-8元。

便利店賣了一箱低價雪糕,利潤可能都不如一支高價雪糕,這時候,如果你是店老闆,你在批發進貨時會怎麼選?

説到底,市場自有其運轉邏輯。

05

在網上,不少人用算成本賬的方式論證,鍾薛高夢龍們賣得貴是在「收智商税」「割韭菜」

有經銷商曾透露,售價13元的鐘薛高進貨價是7元,18元的鐘薛高進貨價也不超過8元。

看上去,這些「雪糕刺客」確實很善於對韭當割。

但在我看來,是不是「收智商税」「割韭菜」,最關鍵的標準是——它有沒有騙人。

宣揚自身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販賣一夜暴富白日夢的空氣幣,都是在騙人。

鍾薛高們呢?

很多人拿它們的花式營銷説事:吃一口雪糕,大半口都是給營銷買單。

作為新消費品牌的鐘薛高,的確挺會營銷自己:又是產品跨界聯名,又是商場快閃上新,又是明星代言,又是網紅帶貨,又是進電梯,又是高頻出沒在種草平台……

但擅長營銷本身不是問題。把自身變成社交貨幣,通過精神Spa換來溢價,是挺高明的商業策略。

鍾薛高們有原罪嗎

切入中高端冰品市場的品牌越來越多。圖片來源:創業邦。

都説「販賣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生意」,販賣希望的本質也是做精神Spa。

販賣希望距離收智商税、割韭菜,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它沒有越過「欺騙顧客」這條線。

董宇輝説自己不是賣大米,只是在説三餐四季、紙短情長、大江大河、人間煙火,就是給人們做精神Spa。

鍾薛高獲得高用户感知價值,繼而賣出高價格,靠的也是給人們做精神Spa。

這無可厚非。愛馬仕能加載社交屬性與情感價值,鍾薛高們憑什麼不能?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喜歡鐘薛高創始人林盛講述的那個故事:他在國外考察時被老外問到「中國有好冰淇淋嗎」,於是決心「做中國最好的雪糕」,所以有了鍾薛高。

這屬於拉踩。

但會講故事,也是新消費語境中的營銷素養。

在我看來,貴不是鍾薛高們的原罪——哪怕它賣1億元一支,價格都不是問題。

如果貴連着問題,那問題的深層次癥結一定是:它騙了人。

明明是雪糕,卻説成吃了能滋陰補陽的大力丸,明明用的是五仁,卻説是吸天地之靈氣的仙丹……這,才是原罪啊。

作者:佘宗明

來源公眾號:數字力場,抵抗熵增,打撈有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數字力場 授權發佈,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58 字。

轉載請註明: 鍾薛高們有原罪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