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故居 張之洞墓

張之洞故居

張之洞故居位於北京百米斜街11號,是張之洞晚年時期居住的宅院。百米斜街位於什剎海南邊,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街道,卻因為張之洞這個了不起的人而成為了一條名街。張之洞故居是一個大宅院,與其他的四合院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廣亮大門,有著灰色照壁。

張之洞故居內景

張之洞就是在這個地方度過了他最後的時光。1907年,張之洞已經年近70了,朝廷宣召張之洞進京任大學士及軍機大臣,進京後張之洞就搬入了這個大宅院。在這個宅院裡住了兩年後,張之洞就病逝於此,享年72歲。

張之洞故居是一座三進院落,其原址是一座富家花園,後來經過整修才有了後來張之洞居住的院落樣式。據說,這座院落的門後面就是後海,可謂是好地方。但是在五十年代,這裡進行了翻天覆地的變法,一大批翻蓋房子出現,所以也很難還原曾經的最初面貌。

整體來論張之洞故居,大門正對百米斜街,後臨什剎海,3幢小樓還有2間花廳,四面環廊,主體建築是一個高臺建築,東側建築是2層樓5間房,西面是2層6間房。

現今的張之洞故居西面是府邸,東面是花園,東西兩院透過門相連相通,其府邸的後門直接通向什剎海,但是現今的張之洞故居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屬宿舍,其整體建築風格依然儲存,但是大部分已經被現代化,蕩然無存了。

辜鴻銘 張之洞

辜鴻銘是張之洞的幕僚之一,跟隨者張之洞達20年之久,是張之洞最忠實的幕僚。辜鴻銘於1857年,去世於1928年,享年71歲,福建同安縣人。辜鴻銘是一個才華橫溢之人,通曉英法希臘德等9個國家的語言,其修滿了13個博士學位,在清末他可以稱的上是中國首個精通西洋科學,精通各國語言,精通東方華學的人,學博中西,素有“清末怪傑”之稱。

建黨偉業辜鴻銘劇照

辜鴻銘是清末的“學歷帝”,這在當時是很牛逼的一個人物,所以他也很狂妄與目中無人,他對人對事都一樣的心直口快,從不逢場作戲,不管是布衣還是達官顯貴他都口無遮攔,因為這個性格得罪了一大批人。

張之洞覺察到辜鴻銘的不同,而且對其很是欣賞,每每找機會與辜鴻銘接觸,但是辜鴻銘一定都不領情,每每嘲笑張之洞,言語之犀利,態度之惡劣。

辜鴻銘的這種性格被很多朝廷官員所記恨,於是就找藉口想除了辜鴻銘,但是張之洞卻反對這麼做,他選擇“退一步”,非但沒有打壓辜鴻銘,而是處處維護著辜鴻銘。張之洞的為人處世讓辜鴻銘很是感動,於是就呆在張之洞身邊,常伴其左右,成為了張之洞的一大幕僚。

張之洞的用人之道讓他收穫了又一員大將,在其後面的道路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援與幫助。辜鴻銘也用其才華實現了自己的報復,找到了自己的伯樂。

張之洞墓

張之洞墓的地址在雙廟村北約500米處。說起張之洞墓可謂是一波三折,經過四次葬禮終於入土為安,張之洞死後可謂是“死不瞑目”。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屍體也被拖出棺材外曝屍荒野數日。

張之洞墓全景

1909年,張之洞去世,耗時一年多的準備將其安葬在張氏祖墳中(河北南皮縣雙廟村),張氏祖墳佔地上千畝,共葬著48支墳塋,張家聲望頗高,先後為官人數有數十人之多,這種名門望族的大家族其祖墳也是非常氣派的。

張之洞墓是一個合葬墓,與其一起合葬還有他的三位夫人,這三位夫人去世的比較早。張之洞墓位於墓園的東北角,佔地面積達百畝。張之洞墓封土高達3米,底部寬達7米,遠遠望去整個墳丘就如一座土山,墓前立著四通大墓碑(一通是紀念碑,兩通是神道碑,勝於一通遺愛碑)。張之洞墓與他的父親墓,堂兄墓是連在一起的,四周松牆,裡面是鬱鬱蔥蔥的柳樹,遮天蔽日。張之洞墓受到後人的保護,一直沒有被盜墓賊所破壞。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張之洞墓被列為搗毀物件,那天,一群紅衛兵和造反派來到張之墓前,砸毀了墓碑,砸開了棺材,將張之洞的遺體拖出棺材之外,在其墓地發現的陪葬物品均被縣財政局收走,其屍體則被任其堆在野外數日,風吹雨打。

後來這段時期過去,又開始重找張之洞遺體,幫其建公園,建紀念館但是都因為資金原因擱置,直到2007年才正式著手尋找張之洞的遺體併為其主持了安葬儀式,就葬在張之洞墓的原墓地址上。


張之洞名言

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字孝達,號香濤,晚年其自號抱冰。張之洞自幼聰慧,後天良好的教育模式讓其才華橫溢,5歲時候入學,在13歲之前就學完了四書五經等在內的多本儒家經典書籍,不僅如此還學習了史學、文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還自學了各種兵學名著,如《孫子兵法》、《六韜》等書籍,所以張之洞是一個滿腹經綸,博覽群書之人。

張之洞雕像

張之洞做人做事都有其原則,其所說的話都是名言,那麼張之洞的名言有哪些呢?

名言一:振興教育,必先廣儲師範,師資不敷,學校何以興盛。

如果要做好教育,振興教育,師資力量是一大要素,所以第一步一定要擴大師範儲備,師資力量不足夠,怎麼能讓一個學校興盛起來。

點評:這是張之洞對於教育的理解,如果要搞好教育,那麼就要擴辦學校,老師決定性的因素,就像國家,有家才有國,一樣的道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張之洞對於教育的深刻理解。

名言二: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

要讀好書是有要領的,如果不去鑽研這個要領,就算讀一輩子也是沒有收穫的。

點評:張之洞認為讀書要抓住其要領,切忌死記硬背,這樣的話事倍功半,勞而無功。

名言三:駕馭人才之道,患其無慾,苟有所欲,便有可用。

如何駕馭一個人才,這是沒有答案的,就是怕自己沒想法,如果自己心裡有想法了,那麼肯定會有用到之處。

點評:這是張之洞談用人之道,對於領導者的啟示之大。

張之洞屍體

張之洞於1909年去世後被安葬在張氏祖塋中,位於河北南皮縣雙廟村。張之洞墓就位於張氏祖塋的東北角,佔地面積達百畝。張氏祖塋十分氣派與莊嚴肅穆,張之洞屍體就被葬在這個地方,在一片樹海中,張之洞憑藉其良好的聲譽一直在清末的亂世中安然無恙。

張之洞屍體挖掘現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遵循黨的號召破四舊,紅衛兵和一群造反派攜帶著工具衝到張之洞墓前,他們砸毀了張之洞墓前的墓碑,併發出通知於幾日後要掘墓。那天,一群人帶著大大小小的工具就衝到了張之洞墓前,他們挖光墳土,鑿平封土,拆除磚套,砸開棺材套,張之洞就被開棺曝屍了。造反派扯著棺材中的被褥將屍體等從棺材中拖拽而出,扔在其邊上。

張之洞屍體就這樣隨意的被扔在荒野中,風吹雨打。後有人敬重張之洞的為人,將其屍骨偷偷的拖進一個水溝裡,但是當他第二次去看的時候張之洞的屍體不翼而飛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張之洞被後人所接受,發起了一陣張之洞熱,所有人都來研究張之洞,尋找張之洞,這也開始了尋找張之洞屍體的行為。直到一天有人前來報道說是其親手掩埋了張之洞的遺體。

尋找遺體工作如火如荼的展開著,用挖掘機挖到了一具頭骨,然後將其小心擺放入棺材中,本來是要給骨頭做dnd鑑定,但是由於屍體受到嚴重的破壞無法鑑定,透過回憶與比較為其張之洞屍體舉行了正式的安葬儀式,就葬在其老的墓地上。

張之洞孫女

張之洞的孫女名叫張厚粲,嫡孫女張厚粲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張厚粲於1927年出生在河北南皮,從她出生的那一刻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爺爺,她的父親是張仁蠡,也就是張之洞的第十三個兒子,張仁蠡曾經當過天津市市長。

張之洞孫女張厚粲照片(中)

張厚粲是一位心理學家,1948年從輔仁大學的心理系畢業,畢業後她選擇繼續留校任教,現在是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校務委員,不僅如此還兼國務院參事,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等多個重要職務。

張厚粲從開始接觸心理學開始就一直在這個領域紮根深究,從事心理學工作長達50多年,不僅從事這方面的教學工作,還研究心理學,研究人類認知,心理測量等多個領域。

張厚粲是一個極富開拓精神的人,1982年,將心理學成功的引入中國,並且在“漢字識別”、“認知方式”等多個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為心理學奠基人。

不僅如此,張厚粲還主編了《心理與教育統計學》這本教材,首次開設了“心理測量”這門課程,基於這個理論更是進行了多項編制工作。張厚粲在心理學的貢獻上得到了行業人士的高度讚揚。張厚粲也用其努力為教育改革付出著努力著。

張厚粲秉著治學嚴謹之態度,教學採用深入淺出等教育理念,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心理學人才,其名字被載入世界名人錄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85 字。

轉載請註明: 張之洞故居 張之洞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