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京召開

由 完顏翠琴 釋出於 經典

中國日報8月20日電(記者 鄒碩)8月18日,“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會議以智慧學習與教育的未來為主題,圍繞智慧技術對教育未來的影響、智慧技術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全球智慧教育戰略協同及可持續發展,以及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教育”新常態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以國際化視野探索全球教育發展的未來之路。

此次大會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資訊科技研究所聯合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慧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部教育資訊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承辦。會議首日,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印度、塞爾維亞等國的教育和科技界專家出席了開幕式和論壇。會議實況透過多家媒體向全球直播,首日線上收看逾三百萬人次。

倡導“技術以人為本”,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

智慧時代的社會轉型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主要國家和國際組織正在積極摸索教育的未來形式及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加速培養適應智慧時代的人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斯蒂芬妮亞•賈尼尼女士(Stefania Giannini)在致辭中表示,技術的設計和使用應該為人類服務,宣揚人的能力,保護人的權利,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她還指出,“包容”應該成為各國制定教育政策的核心要義。

智慧教育是著眼當前,面向未來,支撐新時代的教育,不僅要關注“物”,更要關注“人”,不僅要關注“教”,更要關注“育”。如何以技術賦能教育,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如何以高質量教育和創新型人才推動技術進步,支撐引領可持續發展是本次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指出,虛擬現實技術作為智慧教育的支撐性技術之一,推動了教學環境智慧化與教學過程視覺化,催生了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已經成為智慧技術支援下的典型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終極性的教育技術,VR+AI+5G將對未來教育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他希望,透過推動VR“新基建”,發展數字孿生網際網路絡,支撐VR深度應用,為未來教育開闢新的境界。

面對新形勢、新問題,中國政府釋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檔案,積極發展智慧教育,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資訊化和智慧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教授指出,智慧技術將我們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人工智慧與教育、“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將重塑人類教育的未來。他表示,北京師範大學願與全球科學界、教育界展開更廣泛的合作,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成長,讓優質教育惠及更多人,為人類共同的福祉貢獻力量。

2019年以來,中國教育部啟動了“智慧教育示範區”建立專案,全國已有18個區域成功獲批,此舉旨在使智慧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走向深入,引發教育深層次、系統性變革。教育部科學技術與資訊化司司長雷朝滋強調,智慧教育的核心要義在培養人,要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他指出,智慧教育要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轉型升級,推動教育領域的網路、平臺、資源、校園、應用和安全新基建,為教育創新變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和應用環境,提供更加靈活的個性化服務,不斷提升智慧時代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

我國舉辦著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教育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分享教育改革發展經驗,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既是國際社會的期望,也是我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表示,中國將更加積極地推動實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教育議程,更加深入地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更加精心地搭建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多邊平臺,為推動智慧時代的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重點闡述了“網際網路+教育”的內涵和創新方向。她指出,網際網路已成為教育教學的第三空間,“網際網路+教育”是資訊化引發教育變革的起點,是利用新一代資訊科技,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形態。推動“網際網路+教育”應抓準六個創新方向:建設教育網路空間、挖掘教育資料的價值、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實踐新模式、規範線上教育新業態、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作為“國際學生評估方案PISA”的發起人,經 濟 合 作 與 發 展 組 織(OECD)教育與技能部部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先生一直致力於提高教育質量和公平。他認為,疫情將數字技術從教育領域的邊緣推到了中心位置,技術不僅豐富了教學方式,也將賦予學生更多技能。智慧資料、機器人助教、區塊鏈等技術在智慧診斷、個性化教學、智慧評估等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只有當學生有積極性,並且能夠正確地自我管理並掌握學習策略時,技術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施萊歇爾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吾守爾•斯拉木遠端參加了“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未來”論壇,作了題為《計算機智慧教育治理及新模式》的報告。他認為,未來智慧教育將從教師資源、教學資源兩個方面進行改善,即基於場景資料積累和優質教學方法的研究成果,依託影象識別、語音識別和自適應技術,智慧匹配相關教學內容,打造人工智慧課程,提升優質教師資源;依託知識圖譜等智慧技術、學生全域大資料和關聯性分析模型,基於學情和行為等資料,瞭解每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8月19日舉行的“人工智慧與社會治理”論壇上圍繞“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賦能社會應用”闡述了智慧技術前沿趨勢、應用案例、社會新需求與下一步攻堅方向。他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資料驅動,二是算力智慧化,三是硬體智慧化。具備了三個支撐,人工智慧就將大有作為,在各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也必將推動智慧教育的發展,為教育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英聯邦學習共同體(COL)主席及執行長阿莎S•坎瓦爾(Asha S.Kanwar)女士提出,智慧教育應強調“5個E”,即 愉悅(Enjoyable)、有吸引力(Engaging)、高效(Efficient)、有效(Effective)和 道德(Ethical)。智慧教育必須提供高質量的學習體驗,不僅要提供高質量的教學,還要確保學生學有所獲得,學以致用,能夠立足社會,使學生具有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能力。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認為,面向線上教育教學的人工智慧應建立學習社交網路乃至全國性網路學習空間,開展基於教育大資料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大規模課程知識圖譜研究及建設,以之為橋樑徹底打通課程之間的關聯,並進一步打通課程與數字論文庫、數字圖書庫之間的關聯,建立跨語言教育的技術支撐環境,搭建VR、AR以及虛擬實驗室,在上述基礎上,構建智慧助教以及用於教學的人工智慧技術倫理。

開幕式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資訊科技研究所(UNSECO IITE)、英聯邦學習共同體(COL)、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HSE)和北京師範大學(BNU)聯合發起的“國家智慧教育戰略研究計劃”釋出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國家智慧教育框架》(An on-going Report of Joint Project on Rethinking and Redesigning National Smart Education Strategy)。“我們基於不同國家智慧教育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涵蓋三個維度的國家智慧教育框架初稿”,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網際網路教育智慧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教授說,“其一是智慧教育的市域層面、區域層面和國家層面等三個層次,其二建設需關注的三個方面即數字化學習基礎設施、技術支援的教學創新、前瞻性治理和政策舉措,其三是各方面均需考慮的三個要點即全納與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多部門協同與合作。”自2020年啟動研究工作以來,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作為該戰略計劃的秘書處,與4家合作機構在教育資訊化政策綜述、國家智慧教育框架、智慧教育評估和監測指標、智慧校園的模式與特徵、智慧學習的國家公共服務體系5個方面協同工作,梳理各國教育資訊化經驗,探索智慧教育的發展戰略,合作單位達成了一致的共識,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據悉,該專案會持續5年或更長時間。開幕式上還發布了“2021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網龍網路公司董事長劉德建對活動進行了推介。來自中國移動、華為和網龍華漁教育的負責人分享了智慧教育創新發展實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資訊科技研究所所長展濤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教授、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陳光巨教授、科研院海外科研合作辦主任焦豪教授主持會議。據悉,本次大會將持續到8月20日,共舉辦9場活動,包括:開幕式暨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未來論壇、智慧教育與數字資源論壇、區域智慧教育新生態論壇、智慧鄉村與生態文明論壇、人工智慧與社會治理論壇、教育大資料與學習分析論壇、開放教育實踐與教師能力建設論壇、5G賦能智慧教育論壇、教育新常態與可持續發展高級別對話暨閉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