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楚漢爭霸結束後,年近花甲的高祖本來以為能獲得喘息的機會,誰知道無數新的挑戰接踵而至。在高祖看來,異姓諸侯王的存在,很可能影響到劉氏江山的穩固,因此他和呂后不約而同地對當初抗擊西楚的功臣下手,韓信、彭越、英布紛紛身死,蕭何、張良為了自保紛紛遠離了權力中心。
西漢和匈奴的勢力範圍
除了這些和漢朝聯絡相對緊密的諸侯外,楚漢爭霸時的其他諸侯也不甘寂寞。公元前202年,這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之前一向不願參與正面戰場爭鬥的燕王臧荼出乎意料地起兵作亂,率軍進攻漢朝的代郡。
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對方勢力對抗中央的戰爭,然而其背後卻潛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善於把握局勢的臧荼意外造反
1.七股勢力中臧荼首先起兵
漢朝建立後,有七個諸侯的勢力相對較大,他們分別是韓信、英布、彭越、吳芮、張敖、韓王信和臧荼。
韓信雕像
在這些勢力中,要說高祖最忌憚的,當屬韓信和英布了,這兩人都是不世出的名將,又在各自的封地經營良久,手中掌握的兵力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韓信和英布都有西楚背景,比起在豐沛隨高祖起兵的漢軍宿將,其忠誠度令人懷疑。
除了上述二人,彭越向來遊離在漢政權之外,張敖所在的趙地有太行山庇護十分適合割據,吳芮等人也是深謀遠慮的政壇老狐狸,他們如果成了漢軍的敵人,絲毫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彭越影視形象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些勢力還未有所行動前,燕王臧荼卻率先發難,成為了第一個起兵反漢的諸侯: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
2.臧荼的表現和過去的印象大相徑庭
高祖聞聽此事後十分憤怒,立刻帶著漢軍的諸多將領御駕親征,最終消滅了臧荼。
這個結果並不意外,漢燕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是過於懸殊,放棄了城防優勢主動出擊的燕軍,根本不可能有逆轉戰局的能力。
英布影視形象
雖然這次作亂很快就被鎮壓,但是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要知道,臧荼的特點就是十分善於把握局勢,能夠準確地在亂世之中找出投靠的物件,因此他曾經多次改換門庭,在西楚和漢之間周旋。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臧荼選擇投降的時間節點,往往卡在楚漢爭霸的關鍵時期,無論是高祖還是霸王,當時都陷入了困境,無力去對臧荼興師問罪。而戰爭結束後,臧荼又能夠做出臣服的姿態,從而兩不得罪。
鉅鹿之戰時,臧荼曾經領兵在鉅鹿城外觀望,並且分享到了一定的勝利果實,之後基本就再也沒有他在正面戰場上的訊息了。得益於燕地遠離中原爭霸的核心區域,臧荼可以在幽州和冀州東北部安心發展自己的勢力。
臧荼能安分守己、衡量局勢,在夾縫中順利求生,說明他不是一個冒進之人,因此他在漢朝強盛時期貿然造反,才會令人覺得莫名其妙。
燕軍的進攻方向十分詭異
除了造反目的不明確外,大舉跨境作戰的燕軍,選擇的進攻路線也十分詭異。
當時,燕國的核心區域位於薊城和遼東,這裡本來是臧荼和韓廣各自管轄的區域,不過後來臧荼殺掉了韓廣,獨享燕地資源:
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故燕王韓廣徙王遼東。廣不聽,臧荼攻殺之無終。
如果臧荼真的想進攻整個漢朝,那麼對他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快速向西南方向進攻,趁著漢軍沒反應的時候快速攻佔整個河北。如此一來,黃河和太行山就會成為燕軍的天然屏障,十分適合臧荼抵禦漢軍的反補。若是燕軍想要進一步的動作,只需要沿豫西通道就可以抵達滎陽甚至是長安。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是當時全天下較為富裕、人口眾多的區域,燕軍佔據此地百利而無一害。
令人奇怪的是,燕軍並沒有選擇這條路線,而是穿過太行山直接進攻代地。代地位於趙國的北方,未來在歷史上寫下重要篇章的陳豨會在此地有大動作,不過眼下,這裡只是遠離漢朝的偏遠山區,不僅基礎設施落後,社會財富積累程度也相對較低。
自帶天然屏障的河北地區
自古以來,造反就是頂級的大逆行為,自從臧荼帶領燕軍走上這條路,就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可是臧荼不光沒有抓緊時間為自己建立優勢,反而去開闢一條沒有走過的新路線,這種情況怎麼看都像是在佈局,而非是和漢軍進行決戰。
仔細觀察,這條新開闢的通道如果成型,燕國的騎兵可以繞過兩大防守重鎮太原和代縣,直接進入三晉西部,也就是關中的門戶函谷關,同時還可以避開高祖十分重視、下大力氣打造的敖倉—滎陽—成皋防禦體系,假如燕軍數量足夠,便可以從這條通道源源不斷地進入關中,從而對漢朝造成極大的威脅。
不過問題來了,燕國的軍事力量,真的強大到可以不停地向關中施加壓力嗎?
完成對大月氏整合的匈奴政權成為背後推手
1.公元前202年是匈奴崛起的年份
其實關於上文的這個問題,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臧荼掌握的兵力十分有限,和漢朝比起來更是杯水車薪。
不過漢朝兵力雖多,在代縣的部署卻極為有限,畢竟這裡是遠離中原腹地的山區,目前還沒有發現周邊有能威脅到漢朝的其他力量。
可惜的是,沒有發現不代表沒有,比起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水下隱藏的巨型冰塊往往才更為致命。
抵抗匈奴的長城
回到公元202年,這個時間節點十分特殊,不僅是高祖登基的年份,也是北方老鄰居匈奴完成對大月氏整合,成為北方唯一勢力的年份。
前幾年,西楚和漢軍還打得火熱,華夏內的其他勢力也基本被悉數捲入楚漢爭霸,不過匈奴卻並沒有乘虛而入、進攻中原。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敢面對手握重兵的兵仙或者霸王,因為匈奴的生存方式決定了他們十分好戰:
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
真正的原因,是匈奴還沒有完成對北方草原的整合,從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202年,匈奴花了極大的精力才消滅了僅剩的對手大月氏,從此之後終於有能力南下去進擊中原了。
2.代地對於匈奴政權十分重要
我們知道,在戰國時期,匈奴面對著中原勢力不堪一擊,趙國的李牧、秦國的蒙恬,都是透過抗擊匈奴留下了赫赫戰功。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生產力的區別註定了雙方存在難以彌補的實力差距,作為較弱的一方,匈奴只能把騷擾、劫掠等方式當成主要作戰方式,缺乏大軍團對戰的能力。
匈奴形象
不過在幾十年後,天下形勢發生了鉅變,當年弱小的匈奴在吞併了林胡、樓煩、山戎、白狄甚至是大月氏後,實力空前強大,在人口數量、軍資軍備、糧草積累等方面都不落下風,因此匈奴首領也打算和中原政權展開正面交鋒,從而擴張自己新的勢力範圍。
匈奴騎兵想要進攻中原,首先要跨過太行山,由於大部隊跋涉十分消耗資源和士兵的體力,匈奴政權必須要在這片山區找到合適的據點來休養生息。
當年趙國建立了雁門郡作為抗擊匈奴的前沿陣地,然而那裡只能被視為戰略延伸,真正的防守屏障是太原——大同連線,而這一連線的北邊就是之後分裂出去的代地,只有掌控了此處,匈奴才具備和漢朝正面抗爭的基礎。
因此代地對於臧荼來說是雞肋,對於匈奴來說卻是必爭之地,不管匈奴對臧荼是以利益誘惑,還是武力威脅,從燕軍的行軍路線可以看出,臧荼最終成為了匈奴的幫兇。
和劉邦最親近的盧綰也因為匈奴背叛
結語
臧荼起兵不久後,由於懸殊的實力差距,被漢朝輕易鎮壓,為了實現對燕地的有效統治,高祖將和自己關係最為親密的盧綰封為燕王,而陳豨也成了鎮守代地的大將,看起來一場風波似乎已經順利平息。
出乎意料的是,崛起的匈奴對中原地區的覬覦之心日漸強烈,在支援臧荼作亂失敗後,匈奴又一次在北境捲起了風波,這次風波波及範圍之廣、牽涉勢力之複雜令人觸目驚心,西漢初年無所著名人物都被牽扯其中,也為之後的白登之圍埋下了伏筆。
在白登之圍後,高祖也意識到匈奴從此會成為漢朝的心腹大患,開始慎重地對待北方的陌生對手。高祖死後,其繼任者們也秉承了他的遺志,意識到了匈奴的危害,並且或主動或被動,和匈奴勢力展開了長達數百年的激烈戰爭。接下來無論是戰爭、議和或是和親,雙方為了實現共存嘗試過無數種方法,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波瀾壯闊的一頁。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由於臧荼的造反,掀開了漢朝歷史的嶄新篇章,假如當年匈奴在他攻佔代地後前去支援,恐怕歷史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參考文獻
《戰城南》唐 李白
《漢書·紀·高帝紀》
《史記·十二本紀·高祖本紀》
《史記·七十列傳·匈奴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