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經典形象:破衣破帽,拖拉著破鞋,手搖一把破扇子,貌似瘋癲,嗜酒好肉;卻是一位行善積德、法力高強的得道高僧,常常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被人們稱為
我們都知道,濟公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他是
目前所見有關濟公最早的文獻記載,為南宋
銘文中稱濟公為
根據銘文,濟公出身官宦世家,他的遠祖為北宋著名的佛教護法
銘文中說,濟公的性格
一年四季,濟公都是體無完衣,別人佈施的衣物,他就拿去換酒喝;居無定所,食無定餐。對於老病僧人,他盡力備辦藥物治療;而豪門大戶如果來強邀,他堅決不去。可見濟公精於醫道,慈悲為懷,又嫉惡如仇。
透過這篇銘文我們知道,
根據銘文,在濟公圓寂後,就出現了對其舍利的崇拜,但崇拜者並不是濟公所處的僧團,而是杭州地區的百姓,他們收集了濟公火化後遺存的
隨後,被民間崇拜的濟公,很快與南宋杭州地區濃厚的
如南宋《如淨和尚語錄》中就有一首贊濟顛的詩:“
此後,民間對濟公故事及其形象的加工和塑造,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南宋以來至明代中後期形成的
比如在話本《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中,濟公不僅喝酒吃肉,還與妓女有染,一副酒肉花和尚的模樣;同時他也神通廣大,常常扶危濟困,救度世人。
話本中的濟公還喜歡舞文弄墨,以李白自比,不過很多詩寫得都非常俚俗,與真正道濟禪師的詩作相去甚遠。這大概便是濟公形象被民間文化改造的結果。
到了清代中後期至民國時期,
這部雜糅了俠義、公案、神怪的小說,成為我們今天濟公形象的主要來源。
與之前相比,濟公的神通更加廣大,捉妖伏魔,法力無邊;俠義形象更加突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保護弱者、協助官府;同時市井俗氣也更加濃厚,有著一種市井無賴的油滑與幽默。
這同樣是民間文化塑造的結果。
作為中國民間塑造的神祗,濟公的影響非常深廣。清末的
直到今天,在全世界華人社會,濟公仍是最重要的民間神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