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凱爾特之虎的逆襲之路——愛爾蘭

由 納喇曉枝 釋出於 綜合

愛爾蘭是位於歐洲西面的一個小的島國,東側是愛爾蘭海,西側是大西洋,面積只有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不到500萬。愛爾蘭是個美麗的國家,不誇張地說算得上是風景如畫,島的四周山巒起伏,中部是平原,所以愛爾蘭有著類似盆地的地形。愛爾蘭綠樹成蔭,草地遍佈,河流縱橫,有著“翡翠島國”的美譽,而且愛爾蘭的國民也崇尚綠色,她的很多運動隊,如足球隊、橄欖球隊都會身著綠色戰袍。

然而,如果從發展經濟的角度上來說,愛爾蘭的自然資源並不十分出色。由於緯度偏高,氣候偏冷,光照不足,而且受墨西哥暖流的影響,致使愛爾蘭雨水偏多,所以小麥這種糧食作物在愛爾蘭不能成為主要農作物。古代,愛爾蘭的居民是從中歐遷居於此的凱爾特人,他們以畜牧為生,日子過得有點艱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西班牙殖民者從美洲帶回一種植物,學名叫做馬鈴薯,中國人俗稱“土豆”。開始,歐洲人只把它當成觀賞植物,後來才慢慢認識到這種作物的價值。
土豆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它營養豐富,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6倍,而且含有大量澱粉,可以給人體提供豐富的熱量,被稱為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另外,土豆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在較寒冷的地區,甚至在貧瘠的山地都可以種植,更重要的是,土豆還特別、特別高產,這可拯救了在愛爾蘭居住的凱爾特人,他們終於有了糧食作物。

物以稀為貴,太高產了就廉價,土豆成了大多數貧窮的愛爾蘭平民的主食,被譽為“窮人的麵包”。在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古代,土豆對維持人口數量的意義十分重大。然而,成也土豆,敗也土豆,由於物種單一化,沒有其他的主食替代品,使愛爾蘭陷入一場嚴重的災難。19世紀40年代,一種被稱為“晚疫病”的真菌病害蔓延全球,這種病害可以使土豆整株整株的腐爛,造成土豆的嚴重減產。1845年,這場瘟疫終於波及到愛爾蘭,由於一時之間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使土豆“晚疫病”在愛爾蘭持續了5年,直接造成愛爾蘭100萬人餓死,另外有150萬人逃亡美洲。自此,大量逃亡美洲的愛爾蘭人深刻影響了美國社會,今天的美國有10%以上的國民都是愛爾蘭裔,甚至黑人總統奧巴馬也有八分之一的愛爾蘭血統。

這場世界著名的大饑荒使愛爾蘭損失了1/4的人口,成為愛爾蘭歷史上的噩夢,大量流離失所的愛爾蘭貧民也使愛爾蘭有了一個“歐洲乞丐”的綽號。一直以來,愛爾蘭在歐洲都是一個窮得掉渣的國家,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養養牛、種種土豆,能富裕到哪裡去呢?然而,突然之間情況就發生了極大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愛爾蘭的經濟開始騰飛,經過一段時間的蓄力和溫和發展,1997年至2001年,愛爾蘭的經濟連年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幅達到9.2%,高居歐盟榜首。雖然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出現債務危機,但愛爾蘭迅速反轉,到2015年,愛爾蘭的GDP為2439.14億歐元,同比增長26.3%,令整個世界為之側目。遠的不說,近五年的愛爾蘭人均GDP的世界排名大家可以瞭解一下:2015年,世界第4名;2016年,世界第5名;2017年,世界第4名(這一年,愛爾蘭人均GDP開始超過7萬美元);2018年,世界第4名;2019年,世界第4名。可以看到,愛爾蘭穩穩地世界前5名的水平,再也不是原來那個貧困的形象了,所以它的綽號不再是“歐洲乞丐”,而是“凱爾特之虎”或“歐洲小虎”。

愛爾蘭的逆襲為什麼這麼成功呢?只靠農牧業肯定是不行的,20世紀80年代,愛爾蘭就大力發展軟體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產業,開始了由農牧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愛爾蘭和英國(主要指英格蘭)關係並不好,雖然近在咫尺,卻存在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矛盾:愛爾蘭是凱爾特人,信仰天主教;而英格蘭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信仰基督新教。最關鍵的是,在愛爾蘭大饑荒時,英國明明可以從美洲進口糧食救助愛爾蘭,卻沒有這麼做,這直接導致愛爾蘭下決心脫離大英帝國而獨立。愛爾蘭和英國關係微妙,但她和美國關係好啊,畢竟在美國有那麼多愛爾蘭後裔,這層關係沒辦法抹去。現代美國經濟最好的時期就是比爾·克林頓任總統的時期,而克林頓就是愛爾蘭裔,美國自然會多方位照顧愛爾蘭這個窮小弟。當然,愛爾蘭也有自己的優勢,優美的自然風光、低稅率的投資環境和熱情好客的愛爾蘭人使很多美國的明星公司(蘋果、谷歌等等)於情於理都把自己的研發中心設在愛爾蘭,愛爾蘭轉型成為“歐洲軟體之都”,她的逆襲源於此處。

可惜,因為國情不同,愛爾蘭的騰飛之路中國沒辦法借鑑,中國沒有美國這個老大做依靠,因為中國自己夠大,沒法當小弟,只能自己當老大。但是,中國的地方政府倒是可以借鑑一二,畢竟愛爾蘭太小,經濟結構也單一,大概只相當於中國一個大一點的地級市。愛爾蘭的情況讓我們明白,優美的自然環境、低稅率的投資環境,友善熱情的人文環境可以成為逆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