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近日,剛在央視315晚會被點名的小牛電動釋出公告,稱受上游鋰電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將於4月1日對全系鋰電產品進行一次上調,上調金額200—1000元不等,具體以屆時釋出為準。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公告一出,有人調侃“兩輪電動車都開始漲價了,我只配腳踏車”,有人表示:漲吧,總有不漲的企業,我去買別的不就行了。還有人理性分析道,短時間內能給小牛清不少庫存,但長期肯定是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大。

業內人士更是直言,對於定位高階的小牛而言,價格本就是短板,如今大幅度提價,零售端銷量受影響在所難免,消費者不一定能接受。

實際上,市場上一直對小牛電動車有著“高價低質”的質疑,其產品不論是從安全性,還是體驗方面都遠達不到均價4000的標準。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奉勸各位千萬別碰小牛”;投訴平臺上,關於小牛電動車的投訴有1500餘條;更有媒體報道,小牛電動車在騎行過程中無故起火,引發大眾對小牛電動車安全性的擔憂。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不“牛”

據南京交通廣播報道,姜先生於2020年中旬購入的一輛小牛電動車,在騎行中發現電池附近竄出了煙,並且起火,檢修時被告知是由於電池旁邊的保險絲短路造成的火情。維修後,小牛官方APP依然顯示車輛狀態異常,電池有故障,但維修點堅持認為不是電池的問題,拒絕更換,並表示APP顯示不準,車輛沒問題。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半信半疑的維修過後,姜先生髮現車輛的動力和續航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就此聯絡小牛客服,客服人員也並未給出更換電池或退換貨的意見,而是請姜先生等待,這一等就是一年多,小牛的客服依然無法聯絡到。

無獨有偶,今年1月初,《華商報》就曾報道有消費者反映小牛電動腳踏車的電池起火,其家人因吸入濃煙導致氣道損傷。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同時在黑貓投訴上關於小牛電動的1500餘條投訴中,也不乏“用了兩個月電池壞了”“冬天充不進去電”“電池虛標”等問題。其中,鋰電池冬天充不進去電所佔的投訴比例最高,不少使用者反映,小牛電動車在北方只要溫度低了就不能充電,但在購買時並未被告知低溫保護,這是設計缺陷,要求小牛電動召回並進行升級維修。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此外,還有關於小牛電動中控67故障程式碼無法定位、騎行爆胎存在安全隱患、車身斷裂導致家人摔倒輕度受傷等問題的投訴。

不僅如此,據天眼查顯示,“小牛電動”關聯公司北京牛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去年6月多個規格型號的電動腳踏車曾因照明、短路保護、使用說明書、尺寸、蓄電池防篡改專案抽檢不合格被罰款29萬。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兩輪車市場,大家拼的就是價格和續航,小牛電動車在這方面可謂劣勢盡顯。當初靠著“智慧化”打法衝進市場,的確讓人眼前一亮,尤其吸引了追求個性化的年輕群體,但小牛並沒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只是單純的理念創新,“智慧化”的技術護城河並不深。如今看來,其定位故障頻繁被投訴,小牛電動很有可能連這一優勢都要失去了。

就體驗而言,其所謂的電動智慧,似乎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甚至有使用者投訴其APP被惡意繫結,中控系統無法連線網路等,加上網際網路屬性讓其線下服務及其匱乏,也難怪市場上都流傳著用“超一流的價格、一流的理念、二流的設計、三流的配置、四流的質量、五流的品控、不入流的售後”來形容小牛電動。

市場競爭激烈,小牛差的不是一點點

對於現在的小牛電動來說,用夾縫中求生存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不僅前有傳統廠商堵截,後面還有哈囉、九號等迎頭趕上,甚至已經有了趕超之勢。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根據小牛2021全年財報來看,小牛電動去年一年總銷量為103.79萬輛,同比增長72.5%,也是其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其中國內銷量為98.8萬輛,佔到總數的95%以上,國內市場依然是小牛的主戰場。這份資料看起來似乎比較給力,但要知道包括雅迪、愛瑪等頭部企業早已經突破千萬大關,也就是說小牛還不到這些企業的十分之一。

營收上同樣如此,2021年小牛電動全年營收為37.05億元,同比增長51.6%。而和小牛同樣打智慧牌的九號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約為91.27億元,同比增長52.04%,不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年營收增速,該公司均已優於小牛電動。

就連2021年初進入賽道的哈囉出行,得益於自身的網約車鏈條等優勢,2021年建設門店3562家,年增長率高達1358%,這一資料也超過了小牛電動。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牛電動在國內的特許經營店數量為3108家。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這一切對小牛電動來說都是危險的訊號,本質上兩輪電動車就缺乏中高階市場的拓展能力,各產商都選擇以價格戰的方式先穩定市場份額,再徐徐圖之,而小牛電動自上市以來就打著“高階”的標籤,2017-2020年期間,小牛電動產品的均價一直維持在4000元以上,其門店也主要分佈在一二三線城市。

小牛電動對自己現在的困境也不是沒有感覺,其財報顯示,2021年,小牛電動國內市場每輛均價為2959元,同比下滑8.8%,這是小牛電動首次下滑至3000元以下。並且小牛電動在2021年還發布和升級了包括GOVA F0在內的多款產品,價格進一步下探,起售價最低至2499元。

這也不難看出,小牛電動希望透過降價來換取市場。只是消費者對兩輪電動車的選擇,最重要的還是價效比,安全、續航、質量、服務,是決定使用者最終選擇的關鍵性因素,而小牛電動在這方面的表現都不盡人意,所以小牛電動當務之急要做的還是如何去透過研發技術手段提高產品效能,起碼要保證在冬天也可以充上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80 字。

轉載請註明: 質量問題頻發,小牛電動車何來漲價的勇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