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豆類之王,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就產量來說,有人認為是黃豆,也有人認為黑豆營養價值高,黑豆才是豆類之王。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豆類之王,這個話題就好比哪種水果是水果之王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在咱們的新疆,有一種叫做“鷹嘴豆”的豆類在當地卻是公認的豆類之王,全國大部分的鷹嘴豆都產自這裡。 其實鷹嘴豆在國外是一種很有名的健康食物,在國內的知名度卻不高,種植它的人也很少,讓人有些疑惑不解。
在國外,鷹嘴豆最常見的吃法是用它製作鷹嘴豆泥,塗抹在麵包上食用,或者作為零食、沙拉的醬料。因為它被認為是營養成分最豐富的豆類,所以常加工成各類的蘸醬,幫助人們攝入豐富的營養物質。
鷹嘴豆最早是在西亞地區種植,後來引種到世界各地,廣受歡迎,這種獨特的打成豆泥食用的方式非常符合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因此得以風靡全球。但這種打成泥的吃法並不適合我國大眾的口味,這也是它為什麼沒有大量種植的原因之一。
新疆之所以鷹嘴豆種得比較多,是因為當地也可以算是鷹嘴豆的發源地之一,當地有食用鷹嘴豆的習慣。
其實鷹嘴豆的味道並不難吃,反而有一股板栗的香味,如果加工得當,很多人都願意吃。現如今最主要的問題是關於鷹嘴豆的深加工發展得比較慢,很多人並不瞭解這種營養豐富、口感好的豆子。
鷹嘴豆傳統的加工方法是將它磨成豆粉、加工成豆泥罐頭,具有很高的侷限性。一是大家不知道鷹嘴豆粉的用法,二是國內對於豆泥罐頭不感興趣。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深加工水平,將鷹嘴豆加工成符合國人喜好的食品。
其實可以參考一下其他豆類是怎麼做深加工的,比如做成鷹嘴豆的豆奶飲品、零食餅乾、烘焙產品、豆製品等,然後透過進一步的市場營銷,讓大眾熟悉並認可鷹嘴豆產品,以後的發展前景將會很不錯。
目前國內除了新疆之外,也有其他地區開始種植鷹嘴豆,甘肅、青海、河北、陝西、山西、內蒙古等地也有種植,但總體來說種植面積不大。不是所有的地區都能種植鷹嘴豆,在南方一些海拔2000米以上,降雨量較少的地方也可以試種。
國內種得少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鷹嘴豆的豆莢成熟時間不一致,它是邊開花邊結果,有些果實已經成熟,有些還嫩得很,採摘完全依靠人工,沒辦法使用機器收割。這樣一來,鷹嘴豆的種植成本就大大提高,無疑增加了農民朋友的壓力,因此很多人不願意種。
再加上鷹嘴豆的收購價格也不高,從4元一斤到10元一斤不等,算上種植的成本和時間,這個價格的確是沒什麼吸引力。目前國內的鷹嘴豆種植發展不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體來說,它還是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各位朋友,您是否認識鷹嘴豆呢?對於它的前景看好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