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們今天應該一直在討論這個事:2017年轟動全國的“杭州保姆縱火案”的受害人林生斌,在6.30晚上宣佈自己再婚得女。
叔觀察到,當晚網友們都是持祝福態度的。畢竟大家都在盼望著林爸爸能走出喪妻喪子的陰霾,開始新的生活。但等到第二天,整個輿論風向卻瞬間大逆轉。
網友們發現他的言行出現了很大的漏洞。
就新微博來說,文中的“她又回來了”和全文表達的擁抱新生活主旨過於矛盾。是希望新的孩子去替代去世的孩子?還是又一個宛宛類卿?可無論是哪個意思,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都是極大的不公平。
其次,他在三個月前還在微博中說“等我忙完這一生,就來找你們”,結果這個月就突然冒出了孩子,一邊繼續在微博上渲染著悲傷情緒,一邊開啟新生活,很難不讓網友懷疑這個時間線的問題。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出來爆料,有對這個孩子的出生時間產生質疑的“如果真是5月份出生,為什麼現在才公佈?”
還有說有曾在18年1月就偶遇過林生斌,照片中是一個疑似林生斌樣子的人和一個女孩牽著手。而林生斌已故妻子的下葬時間在17年11月。
很快走出悲傷沒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這背後出現的巨大反差和“利用”關係。
一邊販賣悲傷在直播中帶貨賺錢,一邊擁抱新歡;一邊在微博上聲淚俱下作勢出家,一邊努力生娃。
料越爆越多,大家開始質疑,是不是他臉上的悲傷都是假的,演的?
▲新浪的採訪
是不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move on,是不是這世上根本不存在“深情好男人”?
悲傷能寫在臉上嗎?
可以。
但叔認為,悲傷情緒應該遵循:痛苦——冷靜——迴歸積極,這是失去至愛之人之後,正常人心中的情緒演化過程。
表現在外表上,也依舊遵循這個過程,而不應該是持續的、單純的悲傷。
林生斌的輿論反噬,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曾經的悲傷和外露情緒太過於觸動人心且持續。過於讓人感同身受,所以如今才會讓觀眾有“被欺騙”的感覺。
包括後來的醫院暈倒照片、虛脫照片、把妻兒紋在身上的照片無一不在牽動著觀眾的神經,與其產生共鳴。
用低垂的眉眼、下撇的嘴角這些常規意義上的悲傷微表情去展露悲傷,用外露的方式,告訴大家我沒有走出過悲傷,我在時刻懷念我的愛人親人。
這似乎是他理解下的“沒有遺忘”。但為什麼在觀眾眼裡,這樣的神態會讓人覺得“刻意”“彆扭”?
因為從生理上看,悲傷並不是單純的、外露的表現在臉上的情緒,它應該是一個“過程”。
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米雪,她是76版《神鵰俠侶》黃蓉的扮演者。
最近她在社交社交平臺上釋出了新影片,今年已經65歲的她整個人的狀態還是很好,沒有任何的頹態。光看她的樣子,誰也想象不到,她曾痛失相戀24年的愛人,而且至今保持著單身。
米雪已故的男友叫尹志強,兩個人曾經的感情生活非常幸福甜蜜,但米雪卻一直在拒絕男友的求婚,只保持著戀愛關係。外界猜測是因為米雪在前幾段戀情裡受過情傷(其中有一個男主角是成龍),所以開始恐懼婚姻。
1992年,尹志強患上了鼻咽癌,米雪相守在病床前不離不棄,幫助男友抗癌成功,但沒想到2010年,尹志強卻因癌症復發去世了。
失去最愛的人,米雪萎靡不振,但她也就來得及悲傷幾天,就又強迫自己去投入工作。因為第一階段的真正悲傷,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去進行自我醫治和逃避。
偶爾,她還會帶著男友的照片遊山玩水,假裝男友還在自己身邊。這是第二階段的反覆、不相信。
而在度過這兩個初期階段之後,她終於嘗試著慢慢走出陰影,進入第三階段——冷靜和迴歸積極。
走出陰影的方式不是立刻用新感情覆蓋舊感情,而是“就在他不在人世,我也覺得他在我身邊。”是用更樂觀的狀態去進行接下來的生活。
她仍舊愛男友,但她也變得懂得愛自己,愛別人,這是悲傷治癒過程的結束。這時展露在她臉上的情緒也是自信,積極的。
悲傷可以體現在臉和外表上,但那是由心散發出的情緒,是變化和治癒,永遠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表演。
悲傷之後,犧牲方與非犧牲方
林生斌這次的“翻車”完全打破了過去他深情好男人的完美形象,同時也引發了更多的,關於兩性的討論。
有人說“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女人身上,她一定不會這麼快就走出來並且組建新的家庭,因為大多女性更重情緒價值,而男性更重利益,更理性和現實。”
看看我們身邊,確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在娛樂圈也很常見。
鐘楚紅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嫁給老公朱家鼎。
2007年,朱家鼎因病去世,後來鐘楚紅接受採訪表示沒有再婚的打算,她說“他永遠在我心中,猶如守護天使般天天跟著我。”
現在她仍舊是孤身一人,日常生活只是獨自看看展覽、和朋友小聚,或者逛逛菜市場。
十八歲奪得亞軍的凍齡港姐吳婉芳,在1993年嫁給了富商胡家驊後徹底淡出演藝圈。
2017年,胡家驊在睡夢中去世,吳婉芳因悲傷迅速暴瘦。
後來她也沒有另嫁他人,選擇獨自教養孩子,重新撐起這個家。有一年還被記者拍到了自己獨自出門逛街。
但叔認為,雖然佐證很多,這個“女性更重情,男性更重利”的說法卻並非那麼絕對。
目前依舊沒有明確的科學資料顯示,女性會更偏向感性思維,而男性會更偏向理性思維。
而真正的原因應該靠近:女性在婚姻或一段親密關係中,大多會作為犧牲方而存在。犧牲方會比另一方投入更多的成本(包括精神、事業、生育),會付出更多,所以才會更容易產生依賴、和難以move on的情緒。
▲鐘楚紅和吳婉芳都在事業紅火的時候選擇退圈嫁人
犧牲方也會注重現實和理性,而這份“現實”卻和非犧牲方(男性)的訴求(利益、金錢)不一樣。
舉一個例子,蔡少芬曾在一檔節目裡說,她在有了孩子之後非常怕“死”,曾經每次坐飛機都會打電話給張晉,告訴他“要是我有事的話,你要保護好女兒。”
她甚至還考慮到更遠的情況:
一邊的鐘麗緹聽到這種話非常難過,一直說,“他那麼愛你,不會的”而蔡少芬的態度卻是異常堅定,“現實一點吧”。
相比男性,女性在一段關係中的犧牲不僅僅只有利益成本,所以她們考慮到的“現實”會傾向於“我的孩子是否仍舊平安幸福”“我仍舊對他保留情感”等其他因素。
其實她們並不是無法走出悲傷,而是無法放棄考慮這些現實成分。
相對來說,在結束悲傷以後,犧牲較少的另一方很難做出與之同樣的選擇。
其他的思考
如果林生斌的事件真的不涉及陰謀、利益,只是單純的走出了悲傷,擁抱新生活,我們當然可以原諒一個正常男性重新組建家庭。
但這次的事件,似乎也暴露了另一些問題。叔發現了這種來自於社會的寬容度,給予男性的明顯要比女性高。
在查詢有關紅姑近期資料時,叔發現在一條講紅姑表示不改嫁的新聞下出現了一條這樣的評論:
曾演過《銀狐》的亞洲小姐伍詠薇也曾被罵過“剋夫”、“貪財鬼”,原因是她新婚第13天時,富豪丈夫突發心梗去世,21歲她不僅守寡,還獲得了億萬家財。(實際上根本沒分到)
再婚後,伍詠薇被評“荒唐亞姐”。
米雪、紅姑、吳婉芳的值得敬佩,都應該是因為她們能重新振作,能在歷經生死離別後迴歸積極生活。
每個人在符合道義的前提下,都應擁有走出去的權利,我們應該給予女性同等的寬容。
而至於那些不符合道義的,那些把悲傷當作表演,在靈堂振臂高呼,以求牟利的人,
也一定會等到被貪念反噬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