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沒有錯殺袁崇煥:實際上袁崇煥有異心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他有可能和滿人有勾結,疑點如下:1。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有排除異己集權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這麼過來的。毛雖腐爛,但尚能打仗,對後金牽制極大,但問題在於,他不聽袁崇煥的安排,若袁崇煥想在未來稱帝,必須除掉這個不聽話的。殺掉毛,毛的手下會叛變,這個袁崇煥不可能不明白。2。袁崇煥經營遼東若干年,打造了戰鬥力不弱的關寧鐵騎,同時也不停地索要餉銀,耗費無窮錢財,擁有火炮、火槍等武器無數,卻不能對經濟能力極低的後金予以致命打擊,在皇帝看來肯定匪夷所思。客觀地說,完全存在這個可能,袁崇煥在挖皇帝的牆腳,為自己積蓄威望和實力,準備稱帝。朱元璋在發家以前也是擁戴劉福通為皇帝,最後搞掉韓林兒才成大業,袁崇煥和崇禎都明白這些歷史。3。後金繞道圍困北京的時候,袁崇煥只帶領5千騎兵救援京師,居然就在北京城下打了場勝仗,這在任何人看來都存在陰謀的可能,也就是後金軍隊主動撤退。因為後金6萬騎兵曾打敗數十萬明軍若干次,戰鬥力不可能這麼弱。況且當時北京城下大戰,崇禎不可能不登上城樓觀戰,可能他當時看出來這是一次後金的詐敗。4。在百姓和稍有軍事常識的人來看,以明當時的實力,步步為營,完全剷除後金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將領忠心。後金的戰鬥力比當年元軍差多了,當年王保保的幾十萬大軍都給明軍消滅了,說明只要將領忠心,人心齊,少數精兵是不敵數倍普通兵的。況且遼東士兵和後金打了那麼多年仗,戰鬥力肯定不會弱。從資料上看,當年明軍士兵的野蠻程度不亞於南京大屠殺的日軍。5。後金以舉國之兵攻打京師的時候,為何袁崇煥不派人偷襲後金的根據地?圍魏救趙,這個是常識。當然,出現人心思變的情況,最終還要朝廷自己負責,因為政治腐敗,不得人心。但從戰術上講,遠遠沒到滅國的地步。我只是覺得,從崇禎的立場上看,殺袁崇煥可能是沒錯的,他確實有了異心。歷史上之所以認為袁崇煥是被冤而死,皆因乾隆的一個政治謊言:袁崇煥死前,滿城風雨都是非議、指責、漫罵、懷疑他的聲音。
袁崇煥死後,想生吃他肉的人成群結隊。
當然為他喊冤的人也不少,但毛文龍被殺時,為之喊冤的豈非也不少。但這並不能證明什麼。從整體而言,袁崇煥的聲名已低到了極點。袁崇煥真正被平反,是在他死後100多年的事。據說乾隆年間,當時有人在修訂清太宗實錄時發現,原來袁崇煥之死,是清太宗文皇帝的反間計給弄死的。
在這種背景下,乾隆皇帝給予袁崇煥極高的評價!其實所謂皇太極反間計,其可信度有多高?實在低到了極點了!因為在此前100多年的時間裡,從來就沒有一個把袁崇煥的死,和什麼太監聯絡在一起。
事實上,袁崇煥被人非議、指責、漫罵、懷疑、恨得想生吃其肉,但這一切都和什麼太監沒有什麼關係。在袁崇煥死後100多年時間裡,也從來沒有人提起過什麼太監從敵營跑回來的事。
這個冒死從敵營中跑回來,為明王朝揪出“大漢奸”袁崇煥的太監。居然在100多年間,從來沒有人提起過!是不是有些太奇怪了?
事實上,從明王朝官、私文書中,根本找不到什麼太監從敵營中跑回來的事。事實上,明滅亡後100多年,也從沒有人聽說過、或說起過什麼太監從敵營跑回的事。人們也許不知道這個太監被敵人利用,但怎麼可能連這件事都不知道呢?淚痕只是奇怪,崇禎皇帝是怎樣把這個太監的事,弄得讓人們一點痕跡也找不到了?這種在滿城風雨非議袁崇煥的背景下,一個極具爆炸性的新聞,崇禎是如何弄得讓人們連一點痕跡也找不到的?
崇禎皇帝主觀上也許有隱藏這件事的動機(絕對不可能被隱藏的連一點痕跡也沒有的。那個後來大大有名的太監,竟然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人提起過。直到乾隆年間修訂清太宗實錄時,才被人們所知道、所發現。除此之外,再沒有一個地方提過他。當然了,後來只要寫這段歷史,就必不會少寫這個太監。
面對這種突然冒出來的,而且缺乏任何佐證的歷史事件。居然被所有的歷史書所接受。淚痕真奇怪,所謂的歷史學者是怎樣寫歷史的?寫歷史時,還用一點腦子不?
這種可信度非常低的事情,居然被他們炒作的象真的一樣!事實上,所謂皇太極的反間計,那根本就是滿清王朝編出來的事。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編出一個這種子虛烏有的故事來呢?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這樣一再神話袁崇煥呢?
淚痕的答案是:政治需要!反清復明的政治口號,象一個不死不幽靈,始終存在於滿清王朝政治底層。這對滿清而言,絕對不是件好事。滿清為了肅清這種影響,自然只有不遺餘力的非議、貶低明王朝了。
而崇禎皇帝在歷史上,從諸多標準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皇帝。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反清復明的一個非常閃亮的招牌。而袁崇煥的神話故事,就政治宣傳而言,實在是極品中的極品。真是不著一字,而盡顯風流!
在這個故事裡,它只是塑造了一個漢民族的英雄。這自然為所有的漢民族都容易產生共鳴。而這種唯美的悲劇色彩,更容易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
所有相信這個故事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得出一個結論:明王朝如果不滅亡,那真是天理不容!因為在這個故事裡,明王朝一片漆黑,一片陰暗。只有一個“光明”的所在,卻被黑暗與陰暗吞沒了。
所有相信這個故事的人,自然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崇禎皇帝是歷史上最該死的皇帝之一。因為偉大、神聖如袁崇煥,竟被他用最殘忍的方式殺死了。而滿清王朝呢?竟然靠一本《三國演義》打下了萬里江山。隱約之中,又讓人們感到滿清的偉大與神奇!這種政治宣傳,淚痕以為真是極品中的極品。如果滿清王朝開口閉口明王朝如何不好,明王朝皇帝如何不是東西。相信,這馬上就會引起漢民族的反感與逆反心理。而用袁崇煥的神話故事,滿清表面並沒有肆意貶低明王朝,相反只是極力塑造一個漢民族的大英雄。
自然容易為所有的漢民族產生共鳴。但在這悲劇故事中,卻讓漢民族自然而然的得出滿清一心宣傳的結論。總而言之,明王朝黑暗的根本天理不容,崇禎皇帝根本就是歷史上最該死的皇帝。既然如此,那反清復明。還有個什麼唸叨的!
一個人如果再高呼反清復明,豈非是要把老百姓拉回萬惡的舊社會?
百姓為什麼恨袁崇煥淚痕駁《金庸袁崇煥評傳》八袁崇煥身為平遼最高指揮官,面對滿清一日日坐大於長城以北地區。卻死守和議之策,矇頭只顧修寧錦一隅的防線。滿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放手東征朝鮮、西控蒙古遂奠定長城以北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
對於袁崇煥的這種議和,連滿清的有識之士都情不自禁說:“我太宗文皇帝用和談穩住明王朝,放手東征、西控,一日壯大自己。長此以往,明王朝不亡更待何時呢?”明王朝有識之士也都說:“敵人一日坐大長城以北,我們從前的盟友朝鮮、蒙古諸部都不斷被滿清削弱、控制。長此以往,大明王朝危險哪!”
在這種背景下,老百姓跟著非議袁崇煥什麼錯?好象袁崇煥的和議,真的偉大極了!如果一切只停留在這種背景下,也好說。
問題是滿清東征朝鮮西控蒙古,遂一日稱奠定長城以北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在這種背景下,明王朝與滿清的事實邊界不經意中延長了近千里。在這種背景下,面對如此漫長的邊界線,明王朝靠什麼防守的過來?在這種背景下,滿清遂從蒙古東部地區南下長城了。甚至在滿清大軍南下長城前三個月,面對西部防線天大的漏洞。袁崇煥管也不管,反而把全部精力與時間用於殺毛文龍去了!毛文龍是什麼人?他縱有千般不是,千般罪責;但他卻絕對是滿清一心想殺之而後快的人,只是一直找不到機會罷了。
在西部防線存在天大漏洞的背景下,(滿清大軍隨時可能從此攻入長城,並直逼京城)袁崇煥對此管也不管,卻是急不可耐的要殺一個敵人想殺之而後快的人!
袁崇煥他有個輕重緩急嗎?有個權衡利弊嗎?10月中旬,滿清大軍已彙集遠離寧錦防線的東部長城,身為平遼最高指揮官的袁崇煥居然對此一無所知或知而不信。
10月24日,滿清大軍開始進攻長城。
11月1日北京接到邊防警報。
11月18日滿清大軍陳兵於北京城下。
在這20多天的時間裡,身為平遼最高指揮官的袁崇煥沒有組織起任何有效的阻擊、攔截。相反被敵人牽著鼻子四處東遊西逛,任由滿清大軍一步步逼向北京城。在這20多天時間裡,袁崇煥沒敢對滿清進行任何阻擊、攔截。只是圍著敵人亂轉。
恰恰相反,大同、宣化、山海關、薊門的總兵都曾經率兵阻擊、攔截過滿清大軍。一個總兵戰死、一個總兵自殺,全軍覆滅。
正是這種背景下,京城老百姓才都看不起這枝軍隊,懷疑這枝軍隊,漫罵這枝軍隊。豈非自然而然!淚痕不敢說老百姓這樣非常正確,但也絕說不上不可理喻的!
老百姓為什麼不懷疑別的軍隊、非議別的軍隊?
如果事情僅停留在這種地步也好說。
皇帝命令袁崇煥率所有勤王大軍,(總共20多萬吧)把滿清趕出境外。退而求其次,只是叫他把敵人趕的離京城遠一點。
但袁崇煥就是無力做到。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漫罵、懷疑、非議那個曾誇口五年平遼的統帥,這有什麼不對?
五年平遼,誠然五年未到。但一年後,敵人就已打到家門口了。而且他費盡牛勁,也不過是沒有讓敵人攻入京城罷了!皇帝讓他把敵人打得離京城遠一點,他都沒有力量做到!就憑他著兩下子,還敢胡吹五年平遼!事實上,除了金庸那種寫武俠小說的人,誰也不敢在所謂歷史中寫什麼袁崇煥九千對十萬,袁崇煥能夠力敵十倍之敵,更不要說袁崇煥打退了十倍之敵,或是皇帝逼袁崇煥用九千人和十萬人打仗。
如果袁崇煥有這本事,就用不著過去的20多天時間裡,只是圍著敵人亂轉,卻不敢進行任何一次阻擊與攔截。如果袁崇煥有這本事,就用不著在過去的20多天時間裡,眼睜睜看著敵人一路殺向京城了!
如果他真有這種本事,至少他可以在稍遠離北京的地方構築起一條防線拖延敵人幾天,甚至可以靜等各路援軍把敵人阻止於稍遠離京城的地方。(起碼不能讓敵人在20多天內,一步步兵臨京城之下吧!)事實上,不要說寫歷史的人了。就是寫小說的人,也非得金庸先生這種“大手筆”。如果一切只是停留在這裡也好說。
問題是:由於袁崇煥的失職,由於無數人的言詞都有意無意表明,他是一個極度危險的犯罪嫌疑人。如果不及時拘捕他,後果將不堪設想。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基於京城安全把他拘捕了。在京城危急之中,皇帝拘捕一個防衛總司令,固然是歷史上沒有的事。但在京城危急之中,一個防衛司令居然是滿城風雨有著通敵叛國嫌疑的人,這在歷史上也是沒有的事。在這種獨一無二的背景下,才有了獨一無二的結果。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嗎?這本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正確,但絕不能說皇帝做錯了什麼。但袁崇煥的軍隊卻因此,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了!當時是12月3、4日,敵人大軍依然包圍著北京城。直到12月底後,敵人才開始逐步從北京城撤走。在此期間,袁崇煥的軍隊就在距京城上千裡外的錦州管也不管,直到滿清軍隊決定撤出長城後,這枝軍隊才開始幫助孫承宗去收復失地!當然了,這些失地無一例外的都在長城以內!(那已是第二年4、5月份的事了)老百姓每年為遼餉弄得貧困不堪,現在到好,敵人打到家門口燒殺劫掠了!
而這枝每年耗費巨大遼餉的軍隊,竟然在這種時候因為私人恩怨(他主帥被皇帝冤枉、拘捕了)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了。
這叫什麼事?!
在這種背景下,老百姓恨這枝軍隊有什麼奇怪?老百姓由此恨他的主帥有什麼錯?如果他的主帥是個好東西,就把軍隊給訓練成這副德性?!在此其間明王朝戰死的高階將領多了,戰死的將士也多了。(據普遍歷史書中寫,這次保衛北京城明王朝死傷將士有好幾萬)。獨獨他袁崇煥的軍隊,從開始敵人逼向京城時,就圍著敵人亂轉,一仗不敢打。後來廣渠門保衛戰,據普遍歷史學者寫,也不是什麼真正的大仗。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懷疑袁崇煥與敵人有什麼默契!在同一天還有德勝門保衛戰,那才是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事實上,那裡才是主戰場!只有金庸先生才敢漠視這種史實,開口閉口當時袁崇煥在廣渠門九千對十萬,打退十倍於己的敵人。如果這是真的,皇太極親自率軍進攻的德勝門有多少滿清軍隊。總不成皇太極就帶一枝偏師、甚至是幾百人親征吧!
事實上,金庸先生把滿清攻打得廣渠門的滿清將帥數了個夠。但對德勝門的滿清領軍人物,提也不敢提。因為一提德勝門是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那再無知的人也知道,當天主戰場絕不可能在廣渠門!
11月20日,滿清兵分兩路從廣渠門、德勝門進攻北京城,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德勝門。對此所有的歷史書都直言不諱,但金庸先生卻是諱莫如深!為什麼?因為這樣一寫,那袁崇煥的廣渠門之戰就不可能是主戰場了。為了突出袁崇煥的偉大,金庸先生就只有這樣略改動一下歷史了!袁崇煥做的絕對不夠完美。老百姓非議、指責、漫罵、懷疑、恨他絕對有著足夠的理由。
而做為一方統帥,就把自己軍隊訓練的眼裡只有將帥,全然無皇帝、朝庭、民族、百姓利益。只因自己主帥受了冤枉,就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敵兵肆虐百姓之際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
這本身就是無可饒恕的大罪!
放在任何年代也是一樣的!皇帝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居然無法使這枝軍隊留下來保衛京城。只因他的主帥涉嫌通敵叛國罪被拘捕了這是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