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問題:寶寶的認知能力到底有多麼重要呢?
學齡前的小朋友們大多都有兩面性,當他們乖巧起來的時候特別討人喜喜歡,而當他們鬧騰起來時,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熊孩子”,給家長制造了很多麻煩。
其實,孩子們之所以在這個年紀喜歡闖禍,往往是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事物瞭解的不夠透徹,所以才會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萌娃主動去幫爸爸“搓澡”被拒絕,寶媽看到另類“澡巾”後笑噴聰聰是個4歲的男孩子,雖然平日裡可愛又聰明,但“熊”起來卻讓爸爸媽媽也有些招架不住,說不定什麼就會給父母一個“意外之喜”。
這天晚上,寶爸正在洗澡,萌娃則滿心歡喜的拿著“鋼絲球”就準備去幫爸爸搓澡,可沒過一會聰聰就被爸爸從浴室裡趕了出來,被婉拒後的兒子委屈的大哭起來,而一旁的寶媽看到孩子手裡另類的“澡巾”後直接笑噴了,忍不住說:“這可真是親兒子啊!”
原來,爸爸聽說兒子要給自己搓澡,覺得兒子真的好孝順,就答應孩子進來了,但看清聰聰拿的鋼絲球后,就直接呵斥聰聰讓他出去了,這下給聰聰委屈壞了,因為他可能覺得沒有什麼,而且爸爸還拒絕自己的一番好意。這樣有趣的一幕就連網友都說:“直接笑出眼淚!”
分析其實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出現這種“神操作”真的不是故意的,不是像平時刻意來惹麻煩或者捉弄人,他想為爸爸搓澡也是好心,只是自身的認知不夠。
他可能平時看到大人洗澡是用澡巾的,他不太認識這種東西,便拿鋼絲球來替代,他覺得這是一樣的。
但是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間就給孩子及時去普及這方面的內容,孩子就可以清楚的瞭解到這件事應該怎麼做,這對於孩子之後的生活以及學習都是良好的鋪墊,避免尷尬事件的發生。
寶媽知識小Time:如何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呢?1. 家長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引導
想要讓孩子的認知能力更強,家長要時刻對孩子保持引導,我們不要試圖想著孩子能夠自己學會一切,可能他們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還是需要嚮導。
因為小孩子根本就沒有什麼分辨能力,也沒有任何生活經驗,有些事情我們不告訴孩子,孩子就真的不會在短時間內懂得。
2. 帶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
有些家長覺得帶孩子出去玩分散孩子精力的一種行為,可事實確實證明多參加實踐活動的孩子是能夠全面發展的,懂更多的內容。
懂得越多的孩子,在自己面對周圍的生活時的一切,也會面對的更淡定,處理地更從容,總體來講是種好事。
3. 多讓孩子閱讀一些繪本
最後就是多給孩子提供瞭解生活常識的途徑,就像是一些繪本,我們可以多給孩子購買,那麼孩子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就會了解到很多知識。
其實這個方式還是挺好的,孩子喜歡閱讀繪本,即家長可以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到這些知識。
溫暖寄語:認知能力也是家長對孩子重視培養的一項能力,如果認知能力不足的話,孩子在生活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
平白無故就會增添很多煩惱,所以為了孩子能夠更順利的生活,家長還是要多注意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引導。
每日一問:那麼你有注意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和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