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中,都有個別孩子行為古怪、我行我素。他們對老師和家長的指令聽而不聞,人際關係差、行為幼稚、情緒易波動。但是,這類孩子在某些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特別是機械記憶能力很好。這類孩子患的是阿斯伯格綜合徵,許多名人如貝多芬、莫扎特、康德、陳景潤、牛頓、愛因斯坦等都患有此症,該病症群體也被稱為“孤獨天才”。
市民張正平表示,該病症為一種泛自閉症障礙,屬於人際交往神經發育障礙,患病者讀不懂他人的社交訊號,發病率為0.7%。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是透過理解、同情和寬容,並強化社交方面的行為來緩解病情。我國對該病症研究起步晚,無法透過檢查進而診斷該病症,主要靠觀察對比臨床表現來確診。因此,該症的診斷率低,即便在醫療水平發達的大城市也常被誤診為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
張正平建議:第一,需要重視早期篩查。借鑑國外對孤獨症患兒早期診斷的做法,將阿斯伯格綜合徵作為新生兒定期檢查專案,由社群衛生保健人員使用篩查量表法進行定期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第二,加強人才培養。加強對兒保醫生、護士的業務培訓,掌握該病症的相關知識,提高診斷率,儘可能在患兒5歲前診斷出該症,為後續治療創造條件。同時,鼓勵醫學院校加強對此類醫護人才的培養,鼓勵培育針對孤獨譜系障礙青少年社交訓練的專業機構發展,組建相關的專業志願者團隊;第三,組織開展研究。加大對孤獨症康復研究的力度,建立孤獨症診斷、康復效果等評估體系和孤獨症康復標準體系,為孤獨症康復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復方法;第四,加強宣傳指導。衛生行政部門可在分析家長困難與需求基礎上,編印阿斯伯格綜合徵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宣傳手冊,發放給有需求的家庭。同時,積極開展宣傳,普及相關知識,讓社會理解接納阿斯伯格綜合徵群體。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