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真的以為桂圓只是乾果零食嗎?那就太小看它了

由 舒培榮 釋出於 健康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感謝大家昨天留言,每一條我都認真看了,感恩與大家相遇,希望2021年我們更珍惜彼此


這幾天,不得不說,南方真的很冷,何以取暖?


除了靠抖,剩下就是找各種好吃的續命


那,中醫裡有沒有好吃的零食呢?


今天就來說說中醫界零食中的戰鬥機——龍眼肉




龍眼肉,不僅是好吃的零食,更是中藥裡大補氣血,灰常常用的一味藥。


龍眼肉(中醫以前也叫元肉)其實就是我們常吃的桂圓肉。


新鮮的龍眼在水果店就可以買到


把鮮龍眼曬乾或烘成乾果後,就是我們常吃的桂圓肉,再去掉外殼,核心之後,一般產於廣東,福建,廣西的,就是我們入藥的龍眼肉。




那甜甜的,好吃的龍眼肉到底什麼功效呢?


《中藥學》教科書上:

龍眼肉——甘,溫,歸心,脾經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上面這四句記不住就不要記

下面看懂就行


首先,要記住——龍眼肉既可以補心氣,又可以補陰血的


其次,這裡說的心脾虛損,其實就是心脾兩虛——心血不足+脾氣虧虛。


為什麼會心血不足+脾氣虧虛,心脾兩虛?

現在門診上多半病人都是心脾兩虛證


一邊是公司kpi壓力

一邊是帶娃輔導功課

上面還有四個老人

多思多慮傷脾

想的太多

操心過度

這些都會導致心脾兩傷




心主血藏神

脾主運化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


一個人心血不足,拿什麼養心?

就像土壤不肥沃,拿什麼滋養樹根?


心失所養

神就會按捺不住,神不守舍

神飛出去了

就會心悸,多夢,健忘


脾氣虛弱

脾的運化功能下降

就會吃下去的不容易消化,腹脹,然後氣血生化不足


氣血不足就會臉色萎黃

氣血不足就會神疲乏力,容易累


脾氣虛弱就會氣不攝血

馬脫韁了(氣)

貨車(血)當然就滾到勾裡去了

月經淋漓不盡


一邊是操心過度,耗損心血

一邊是脾氣虛弱,生產氣血的源頭無力


最後表現出來的就是血不足,氣不足的症狀:


舌頭淡嫩,脈細弱(血不足)



心悸心慌(心血不足)

失眠多夢(血不足,多夢)

腹脹(脾虛,吃下去的運化不掉)

面色萎黃(脾虛,氣血不足)

月經量少,淋漓不盡(血不足,氣不足)


這時候就可以上龍眼肉來一邊補益心脾


那龍眼肉補益心脾效果到底如何呢?

來一則近代中醫泰斗張錫純的醫案吧


曾有一少年,估計是讀書考試壓力太大太大,慢慢開始心裡煩躁,怔忡。


怔忡是心裡開始有恐慌感,會焦慮,會心裡恐懼老師或家人要找他麻煩,而且少年已經嚴重到晚上睡不著了


然後找到張錫純先生出診,張先生判斷他是因心脾兩虛,心血不足導致。


然後就囑咐他買一些龍眼肉,放在蒸飯的蒸籠上和米一起蒸煮,然後把它當零食吃,有空沒空想起來吃一點


結果沒想到小夥子吃到差不多一斤龍眼肉時候,這個病就徹底好了(病遂除根)


由此可見,對於那種用腦過度,思慮過度,操心過度的人來說,用龍眼肉來補益心脾,補氣補血真的效果不錯




但可能有些人會說,龍眼肉是好,為什麼吃一點就容易上火啊


與祛風藥,化溼藥相比,補益的藥能量還是比較大的,吃多了是會容易不消化上火


去看清代名醫王孟英,他建議怎麼吃龍眼肉比較好?


把龍眼肉+西洋參,用10:1的比例,放在飯鍋上蒸到百次,然後可大補氣血,功勝參芪


為什麼王孟英要這樣說?

是真的是讓我們都要去把龍眼肉蒸上百次再吃嗎?


盡信書不如無書

西洋參性偏涼,可以反佐龍眼肉的性溫(就不太容易上火了);


另外再一點點補氣的,可以增強龍眼肉補氣的功效,氣也能生血;




最重要的是什麼?

蒸百次


就像吃暖糯的蒸饅頭比炸雞腿更容易消化一樣


蒸到百次後

脾胃更容易運化消化它了,就不容易上火了


正常脾胃ok的,身體裡沒有什麼鬱火的人,是不會吃3-5個龍眼肉就上火的


為什麼會上火

一方面跟現在龍眼肉都是機器烘乾,不是天然曬乾有關


另外一點就是,往往是因為你本來體內有鬱火,或者脾胃本來就有積滯,有溼熱有關


所以龍眼肉怎麼吃不上火呢?

當然有條件蒸是最好了,還有就是每天用一點點來煮粥


如果平時怕吃涼的,比較怕冷的,舌苔比較乾淨

直接龍眼紅棗粥:龍眼肉5-10顆,紅棗5枚(掰開),與適量大米同煮為粥。益氣補中,養血安神。


如果平時比較怕熱,體質偏熱的

龍眼蓮子粥:龍眼肉少一點,5顆,小米大米各30克,梨1個,麥冬6g,加水煮粥


用梨和麥冬的滋陰和小米的涼性來飯佐龍眼肉,我們的玉靈膏就是用了大量的純梨汁來收膏,在補氣血的時候,滋一把陰,而且根本不會上火




好了,下次別再問我補血吃什麼了


真的不要以為只有貴的,阿膠才補血,中藥補血藥裡,龍眼肉可以說是最接地氣,最價廉物美,最好吃的了


只可惜,因為它很平凡,很常見,我們就容易忽略它


但,

常見真的不代表平庸

好藥也真的未必要貴


中醫從來都是對證即可,英雄不問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