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晴天似雨天》人這種動物總有些玄妙之處無法說清。有的人相處一生卻從未互相瞭解,有的人在相遇的一瞬就已經能洞穿彼此。就如同這部《如晴天似雨天》中的那句令人落淚的臺詞,“真的很難相信我和你只相處了幾個月,感覺我像認識了你一輩子。”
是的,這部電影有一個頗為奇特、另類、甚至無法明確歸類的情感線設定。一個智商和情商都超越年齡的富家小男孩和一個潦倒的保姆,幾個月的相處,他們之間卻產生了一種旁人無法想象的,透徹的相互理解,那是跨越年齡的友誼,超過友誼的親近,以及像極了愛情卻又絕對無法定義為愛情的東西。這部電影絕妙地拆解了所有固執的定義,讓那些界限分明的世俗概念在這兩個人面前全然失效。
故事是在兩條分離的敘事線上展開的,一幢如博物館般的宅邸中,脾氣古怪的單身媽媽,小男孩和一位廚師一起生活,由於保姆的突然離職,媽媽又要離家,這個富有但冷漠的家庭需要一位保姆照顧小男孩的起居;與此同時,年輕姑娘Eleanor與不思上進的男友分手,又被餐館老闆辭退,急需工作的她來到了這幢房子裡。小男孩是個神童,熱愛閱讀,對作曲極具天賦,數學無師自通……但也註定無法融入同齡人的世界,甚至與成年人也很難和諧相處。但Eleanor與他,除了開始時稍微的磨合之外,幾乎稱得上一見如故。男孩帶著Eleanor去那些昂貴得令人咋舌的餐廳吃有機食品,Eleanor帶著他去唐人街吃放了大量味精但味道絕妙的中餐。他們一起看電影,一起聊天,更奇妙的是,很多時候他們都各說各話,但卻都能感到對方可以超越具體的話題本身,抵達彼此想要表達的深層意味。
這是一種特別高難度的故事設定,它特別容易滑落進世俗、階層、年齡差距之類的話題,而讓人們忽視了精神層面深度互動的核心,但影片完成得堪稱絕妙。那幢大房子也好,女孩的破牛仔褲也罷,都成為了象徵,它們是遮蔽內心的堅硬外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們只能透過一個人的外殼認識彼此,但他們兩個卻從一開始就從未被外部的掩體所迷惑,直接產生了某種內在的互動。
電影中的小男孩和Eleanor像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兩個人,但仔細想想,所有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每天與一群朋友談笑嬉鬧,但誰能真的洞穿對方的心靈?誰又不是一座座孤島?Eleanor聊的都是成年世界的悲傷話題,失和的家庭,和男友的爭吵,自己對未來的迷茫;而小男孩說的是從出生就伴隨自己的孤獨,因為與眾不同而產生的無可奈何的疏離。兩個最孤獨的人卻建立了一種超越俗常的親暱關係。開始是親切,如果說這是朋友,但無論從年齡還是經歷上,他們都缺乏世俗意義上成為朋友的基礎;後來,彼此間肯定有了超越友誼的某種情感,如果說那是男女之情,但卻又絕對沒有性的元素;而如果說那不是愛情,那種彼此的難捨與互動,卻又只能是戀人間才能激發出的東西,那近乎纏綿卻又純淨得無以復加。《如晴天似雨天》的每一次情感的遞進都貼合日常,卻都超出經驗。
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有趣的隱喻,Eleanor的前男友是除了做白日夢要成為歌星之外一無所長,他是個成年人,實際上卻只是個孩子,而相對,她照顧的小男孩,身體上是個孩子,內心卻早已洞悉了世界的規則與人情冷暖。之前,Eleanor因為一個偽裝成成年人的巨嬰而深受傷害,之後,她卻因為一個被困在孩童身體裡的成年人而獲得救贖。但她仍然孤寂,她得不到前者的心靈,也無法得到後者的身體。這成為了這個不完美世界的對映,滿是絕望的缺憾。男孩兒用一種男人的方式對待她,幫她解開心結;鼓勵她重新拾起兒時的音樂夢。當Eleanor在家門口開啟那個禮物包裹,看到男孩兒為自己遞送而來的樂器,誰能說那不是最深沉的愛?
《如晴天似雨天》建立了一種純愛的可能性,它剔除了性的吸引以及世俗的目的,展示了人們一直求之不得卻又永恆需要的純粹愛意。當韓劇只能用狗血的橋段表達純愛,這部電影卻用一個孩子替代了一個成年角色卻完美地寫出了這種感情,美妙得像失傳已久的絕技。
出演Eleanor的是因為《緋聞女孩》走紅得莉頓?梅斯特,她在影片中把一個普通女孩的困惑演繹得隨心所欲。對於這樣一個外形出眾的演員來說,普通比耀眼更難駕馭。
分別幾乎是註定的,當Eleanor蹲下,在男孩兒嘴邊深深一吻,那是最親暱的一次接觸,也是最冰冷的告別,那一吻像朋友,像母子,像戀人,或者更像超越這一切的根本無法命名的美妙情感。這幾個月,他們二人融合得像一個整體,但他們選擇撕裂這一切,而這之後,二人卻可能從此變得更加獨立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