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名字很俗,去病,很有中国古代乡村取名的特色,去除病患,永保平安,这是长辈对霍去病的殷切希望,不求你大富大贵,才学出众,只要你无病无灾便好。霍去病的出生比舅舅卫青好不到哪去,霍去病的父亲是小吏,母亲是女奴,贸然结合生下的他。父亲在霍去病还没出生之前就逃回家中避祸,同时娶正当人家的女子为妻。所以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降生的,受人歧视。幸好姨妈卫子夫入宫为妃、舅舅卫青受宠升官,霍去病的命运才从受社会和法律鄙视的悲惨私生子中脱离。若逢战事,私生子会被调到前线做炮灰或是做转运粮食的苦役,不能拒绝。
没有父亲,霍去病只能天天跟在母亲、姨妈、舅舅等人的身边转悠。卫子夫和卫青地位逐渐提高,霍去病的生活质量自然随之增高。霍去病没受过什么苦,锦衣玉食,没人会逼他做他不想做的事,因而他有着富家子弟的一些缺点。霍去病自幼习练弓马骑射,刀枪斧钺等,舞刀弄枪充满危险的武事他非常喜欢,对于四书五经的读书写字却是兴趣缺失。
汉武帝刘彻从小调教霍去病,算是天子门生,刘彻难得出宫门一次,见到外面的世界,因此想好好教导霍去病,让他代替自己去沙场搏杀。刘彻叫霍去病看兵书,霍去病不愿意,嚷嚷着“实战出真知,不看兵书也能打胜仗,我们要临场灵活变通运用才好”。皇帝刘彻有点无奈,便没有再说这件事。
有人说,霍去病不读兵书能打胜仗是运气好?简直是可笑之言,你读十年兵书能打胜仗?要是读兵书能打胜仗,那杀人干嘛,直接比比谁读的兵书多不就可以了?许多王朝的开国名将,泥腿子出身,字不认识几个,看兵书就像天书,不照样打的那些熟读兵书的人狼狈逃窜。
霍去病十七岁领军出征,一次漠南之战,两次河西之战,一次漠北决战,一生四场大战全胜,封狼居胥。战争到最后,匈奴人看到霍去病的降旗双脚就直打哆嗦,恨不得马上跑。没办法,谁叫匈奴人被他屠灭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能不怕吗。
霍去病有三句话,成为历史名言流传至今,第一句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用解释大家也知道,一腔热血荡气回肠;第二句是“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打仗靠自身谋略即可,不用学习兵书;第三句是“人臣奉法尊职而已,何与招士”,大致意为“当臣子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管那么多干嘛”。
霍去病有一个缺点,但在他的功绩面前这根本不算什么,汉武帝看来也不算什么,只是个饭后笑谈。霍去病是“纨绔子弟”,喜欢奢华的生活,军中带庖厨,米粮肉食随意丢弃,也不管士兵们挨饿,从不与他们同寝同食。这问题很大吗?私以为一点都不大,既然能靠绝对的本事打胜仗,干嘛用这种手段拉拢士卒,该给的粮饷都给了,还想要我做什么。何况当时愿意追随霍骠姚的人数不胜数,谁叫他的赏赐最多最能打仗呢,愿意效死之辈一大把。
有人又会说,霍去病这样做容易引起军队哗变,说这话的人恐怕太小看霍去病了。霍去病弱冠之年指挥大军作战,领导的那些可以当他父亲的将军和士兵。而且霍去病有一个习惯,他打仗不爱带那种成名的老将和汉将。霍去病的下属中有一半以上是匈奴人,上至高级将官,下至普通士卒。桀骜不驯的匈奴人他都能驯服成忠犬,会怕出军队哗变这种事?
汉武年间,只要跟着霍去病打仗,绝对不会吃亏。匈奴浑邪王降汉,中途数万军队哗变,霍去病一人一马闯进匈奴军中,找到浑邪王质问,然后整合匈奴军杀向不愿降汉的匈奴人。一人一骑定万军。
大唐李白为霍去病写下一诗,名曰《胡无人》: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读来让人热泪盈眶。
霍去病的一生太短暂了,像流星一般在历史天空中一闪而过。若是他再活几年,匈奴将永除后患,汉匈战争不会出现旷日持久的战争,空耗国力的情况。霍去病去世时给他送葬的队伍是从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调出的玄甲军,皆是当年他亲自收服的河西匈奴人。
霍去病的谥号“景桓侯”是汉武帝刘彻流着泪取的,取义“并武与广地”,谥法中景桓二字皆为大好字: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后话:漠北大战归来,霍去病还依照诗经作下一歌:四夷既护,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无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