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让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力量加以控制。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了削藩的策略,被汉景帝采纳。
公元前154年,当朝廷下令削夺诸侯王的一些封地时,吴王刘濞与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宗室诸侯王联合起来,并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周亚夫、窦婴等将帅经过一年的艰苦血战,最终镇压了各路叛军。然而,七国之乱虽已平定,但汉朝内部围绕着储君归属展开了残酷的争夺。
汉景帝以“无嫡立长”,立栗姬之子刘荣为太子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迎娶了祖母薄太后的侄孙女薄氏,这也是一次典型的政治婚姻。在刘启继承皇位后,薄氏也就成为了皇后,汉景帝的十几个子女中,没有一个是嫡妃薄氏所生。在公元前153年,汉景帝本着“无嫡立长”的原则,将栗姬所生的大儿子刘荣立为太子。
栗姬相貌娇美,有倾城之色,深受汉景帝的宠爱。但是栗姬的脾气却是相当泼辣,尤其喜欢争风吃醋,她最讨厌的人便是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因为刘嫖经常为皇帝推荐宫外的美人,毕竟每个女性都希望成为丈夫唯一专注的另一半。
此前长公主刘嫖就对汉景帝说过,栗姬经常让宫女们在背后用巫术诅咒唾骂皇帝喜爱的妃子,刘启听后对栗姬渐生反感之心,但念其以往和栗姬感情深厚,仍旧没有计较。
废黜太子改立刘彻,窦氏、王氏两大外戚势力结盟后来,汉景帝在生病时,试探性的问一下栗姬:“我百年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以及她们的儿子”,栗姬本来就恼恨众妃争宠,回答:“我定将她们全部杀掉!”
听了栗姬所说的话,汉景帝也是十分的失望,本打算废掉薄皇后改立栗姬为皇后的念头也被打消。
没过多久,十皇子刘彻的母亲王娡故意找来了一位大臣,让他上书汉景帝“母以子贵”,儿子是太子,母亲却不是皇后,这不合乎规矩,建议将栗姬立为皇后。汉景帝听了大臣的这番话,以为是栗姬派他来说的,一怒之下斩杀了这位大臣。公元前150年初,汉景帝将栗姬打入冷宫,废掉太子刘荣改封临江王;立第十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封刘彻的生母王娡为皇后,并将长公主刘嫖之女陈娇许配给刘彻。
从此,汉朝两大外戚势力窦氏和王氏结成联盟,她们不仅能够左右朝局,还扶持刘彻作为未来的大汉皇帝。
汉景帝为太子刘彻继承皇位铺路到了晚年,汉景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要在自己大限之前帮太子刘彻寻找到一位得力的辅臣,同时还要为太子的登基扫清一切障碍。
在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之前就曾征求了丞相周亚夫的意见,遭到了周亚夫的极力阻拦,汉景帝觉得此人不可再用,不久后就把他夺职免官,赶回了老家。这一次,汉景帝又想起了周亚夫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将来能留给太子所用,于是召他入宫设宴款待。
汉景帝认为被冷落了几年的周亚夫,脾气会有所收敛,想趁机试探他一下,在宴席上故意不给他放置筷子,这让周亚夫羞愤不已,马上站起身来离去。汉景帝感叹:“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太子呢?”
这件事刚刚过去,由于周亚夫的儿子偷偷买了五百甲盾而被人诬陷谋反,朝廷派廷尉调查时,周亚夫以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病逝,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刘彻登上皇位(即汉武帝),他尊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母亲王娡为皇太后,原配妻子陈娇为皇后。
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汉武帝改革无果,二人明争暗斗实际上,刘彻在初登基的时候,他并没有享受到皇帝的权威,而是经历了非常多的坎坷,而这些坎坷的制造者竟是来自于祖母窦太后。但刘彻天生比较叛逆,他对当时存在的一些法规制度十分不满,极力想要进行改革。
但是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来说,想要打破大汉朝廷长期以来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是非常困难的。然而,直到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出现,就成为了汉武帝改革路上的左膀右臂。
在董仲舒、王臧和赵绾等人的助力下,年轻的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是在文帝、景帝时期,整个社会都在崇尚道家的黄老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已经在国内运行的十分流畅,几乎渗入到了每一个百姓的心灵深处。因此,上至窦太后,下至文武百官都坚持道家的黄老之说,反对汉武帝的这一改革。
面对朝廷上下一致的反对声,汉武帝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他开始重用儒学人才,而窦太后支持的大臣备受打压。在这种情况下,窦太后开始干预朝政,她用铁腕的手段逼迫汉武帝处死王臧、赵绾,并罢免掉董仲舒的职位,还要求朝廷不允许推行儒学礼制的改革。
由于当时窦太后的实力太过于庞大,汉武帝只能隐忍,他开始伪装自己,并且重用窦太后的心腹,以此来麻痹窦太后。在私下里,汉武帝悄悄的发展母后王娡一族的外戚势力来制衡窦家,启用与母亲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为宰相,从而形成朝堂上的一种权力平衡。
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开始清除窦氏党羽,并实施改革一直以来,窦太后都非常推崇道家的黄老之说,思想过于保守;而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学说,视野变得十分开放,于是祖孙二人之间的隔阂也变得越来越深。后来,窦太后发现朝廷中支持汉武帝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她便想方设法打压这些大臣,这一举动也进一步激起了刘彻的怨愤。
就这样,窦太后与汉武帝明争暗斗了多年,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以前,若是不依从窦太后的意愿行事,刘彻可能连皇位都坐不稳。熬过了七年的默默隐忍,心中的愤怒终于可以爆发了出来,他亲理政务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窦太后留在朝中的党羽。
在窦太后的葬礼上,汉武帝直接罢免了窦太后的两位心腹,之后又通过各种强硬手段一一除去窦太后的势力,并且大量任命儒学人才,将儒家思想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据正史记载:一度让汉武帝在朝中局面陷入僵局的窦太后,却让汉武帝在她去世之后仍然要心存尊敬。窦太后生性纯笃,不失为一代贤后。他一生对刘姓王朝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其中虽然也做过一些错事,但一切想法也都是为了大汉江山的稳固。 在窦太后临终前,曾向汉武帝嘱咐遗言,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谨防来自母后王娡外戚的势力。 汉武帝母后王氏一族的外戚势力踏入朝堂汉朝初期,外戚势力一直都在朝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窦太后的去世,刘彻的生母王太后一族的外戚势力开始在朝堂上粉墨登场。
从汉景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初期,外戚窦氏历来是朝廷最为倚重的政治力量,而族首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在汉景帝平息七国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因而被赐封为魏其侯。由于窦婴的声名显赫,天下的宾客游士都争相归附,而田蚡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巴结窦婴,田蚡经常来往于魏其侯府中陪侍宴饮,凭着这层关系,田蚡慢慢了走上了朝堂中心。再加上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被汉武帝直接提拔为宰相,这也为日后的田蚡、窦婴之争埋下了祸患。
在窦太后寿终正寝之后,外戚大将窦婴也失去了在朝堂之上的依靠,没有了窦太后的制约,汉武帝也准备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而外戚窦氏肯定不能重用。但为了稳固朝堂,又不能将朝中窦氏功臣全部清除。
田蚡、窦婴两大外戚势力之争汉武帝开始慢慢疏远窦婴,导致窦婴的势力一下衰落下来,但瘦死的骆驼仍比马大,经过那么多年的经营,窦氏一族总归还是有些底子的。能够衷心报效门庭的依然尚有几人,退职回乡的大将军灌夫就是其一。
原本从魏其侯府前的车水马龙,到现在的门可罗雀,如此强烈的反差让窦婴心中充满了不满,衷心于他的门客灌夫则经常为他打抱不平。然而,为窦婴何灌夫招来杀身之祸的却是一场宰相田蚡设计的酒宴。
以前,田蚡像家奴一样侍奉窦婴,现在却仗着自己的权势居然打起了窦婴的土地的主意。在酒宴之上,灌夫借着酒醉狠狠的教训了田蚡一顿,身为当朝宰相的田蚡自然咽不下这口气,索性就命人将灌夫抓了起来,窦婴急忙挺身而出营救灌夫。就是这样,田蚡与窦婴两人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窦婴和田蚡两人便在朝堂之上你来我往,相互争斗,甚至于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田蚡最终依靠着王太后的权势取得了胜利,结果灌夫和窦婴因罪被处决,外戚窦氏在朝堂的势力轰然倒塌。
没有了窦婴这个死对头,田蚡的生活应该是安稳无忧了,但并不是如此。在窦婴死后的第二年春天,田蚡似乎受到了刺激而一病不起,口中还喃喃谢罪,有民间传说田蚡是被窦婴和灌夫附上身索命,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应该不大。朝中的御医对此病也是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田蚡不治死去。
汉武帝打击旧外戚,提拔新外戚,重用卫氏一族汉武帝在剥夺窦氏一族的权利时,不仅利用了关系亲密的田氏外戚,而且还从民间提拔了出身寒微的新外戚以加强皇权。其中,卫子夫就是汉武帝从姐姐平阳公主的府中挑来的舞女,并生下了长子刘据。借此机会,汉武帝废黜了陈皇后,立卫子夫为皇后,并立刘据为太子。至此,窦氏家族的残余势力终于被横扫一空。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破格提拔了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姐夫公孙贺、以及卫青的好友公孙敖,让他们几人执掌军政大权,统兵备战匈奴。而这几人也终究没有辜负汉武帝的信任,成为了大汉帝国击退匈奴的主要功臣。
一时间,卫氏外戚家族的势力深受皇帝的宠信,朝廷又形成了卫氏“横霸天下”的局面。汉武帝不断的提拔新外戚,打击旧外戚,但也终究没有将外戚专权的情况完全扭转。
没有了之前窦氏外戚势力的干扰,汉武帝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大汉王朝的盛世时期在他的统治下逐渐呈现。据《汉书?石货志》中记载:
“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旱涝之灾,百姓总是小康富足。郡国的粮仓内堆满了粮食,大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以致腐烂不可食的程度。政府的库房又余财,京师的钱财又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汉初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文景时期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上的基础。而汉景帝继续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并且在汉匈边界设立关市进行贸易往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汉与匈奴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