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微博网友@郑一诺er 发表微博,讲述今年二月底蜜月旅行时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的恐怖经历。
怀孕的她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扎了近300瓶水,吃了十几盒打虫药,因为药物和激素作用身体变形,被迫进行了药物人流。
此事件尚发酵之中,具体细节有待多方查证核实。
网友原文:
有位网友询问误食后该如何检查?
博主介绍说可以先去查个血常规,看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不,如果有问题就查寄生虫全套。
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感染事件屡见不鲜,福寿螺到底有什么危害,福寿螺和田螺又如何区分:
福寿螺: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炒的福寿螺
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从外观上说,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福寿螺外壳则更加光滑,开口很大。
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福寿螺螺盖则偏扁,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
福寿螺的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而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
并且福寿螺的卵是粉红色,如果吃到粉色的卵一定是福寿螺!(图太恶心……不放了)
最后……福寿螺非常难吃,口感和田螺区别很大,并且有腥味。
福寿螺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
见到福寿螺也不必惊慌,虽然身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但这种虫皮肤接触不会感染,只有吃生螺肉才会感染其中的寄生虫。
所以对一切螺类,注意是一切螺类,包括田螺,一定要煮熟再吃!
封面新闻编辑Elin 综合自新浪微博、江苏新闻、钱江晚报等
6月20日,泸溪县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灭除现场培训会在浦市镇五果溜村召开,州农环站、县农业局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当地群众100余人参加了现场培训会。
现场会上,州农环站站长、福寿螺防治专家冯晓华讲解了相关知识包括福寿螺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并带领大家到发现福寿螺的稻田区及龙虾养殖基地,现场指导学习辨认、防治福寿螺。培训会议还安排部署了下阶段福寿螺防治重点工作。会议指出,现已在五果溜村普遍发现福寿螺物种,并有向周边村入侵的趋势,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防控准备,确保农民稻田、养殖场安全。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村村通广播,向广大群众播报福寿螺的危害、防治方法,从而调动农民灭螺积极性,提高灭螺防控水平;二要把握工作节点,抓好防治重点,确保做到“杀卵除螺”。
通过此次培训宣传,当地村民充分认识到了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危害的严重性和灭除工作的紧迫性,同时也及时了解和掌握了福寿螺灭除方法和措施,为彻底打赢外来入侵生物歼灭战打下了良好群众基础。
(2017-07-25)
时值盛夏,浙江杭州西湖里的不速之客福寿螺也开始肆意生长。
近日,多位杭州市民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反映,在杭州西湖岸边的部分石壁上攀附着一团团红色的卵,水中也散见螺类生物,对此,7月20日,杭州西湖水域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市民所看到的是福寿螺所产的卵。
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主要为市民游客放生带来的福寿螺自2012年开始在西湖出现,由于福寿螺影响西湖景观和破坏水域生态,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花大力气对西湖水域中的福寿螺进行清理。
杭州市民拍摄的西湖岸边石壁上的福寿螺的卵。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 供图
管理处:福寿螺为市民游客放生带来
盛夏时节,荷花盛开的西湖吸引着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但多位细心的游人却向澎湃新闻反映,在西湖部分岸壁上发现了团团红色的卵,颗粒状的卵透着粉红色,在荷花杆上也有分布。
对此有所了解的市民指出这是福寿螺。
7月20日下午,杭州西湖水域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这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所产的卵,每年3月到11月为福寿螺繁殖期,而5月至8月更是喜热的福寿螺的繁殖高峰期。
“事实上,福寿螺是2012年左右开始在西湖里出现的,主要是市民游客放生所带来的,这种物种原产于南美大陆的亚马逊河流域,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上述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说道。
杭州市民拍摄的西湖里的福寿螺。
公开资料显示,福寿螺原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省随后推广到全国多地,由于其强劲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福寿螺曾造成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14个省市严重的生态破坏,其也是广东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福寿螺主要分布在西湖风浪较小、水质较好的西部水域,“这两年放生福寿螺的频率有所减少,但还是能碰到放生的,不过一般在工作人员劝导下,游客普遍比较自觉,自己就拿走了。”
成立灭螺突击队清理福寿螺
在2012年西湖出现福寿螺之后,西湖水域管理处便采取措施对福寿螺进行清理。
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介绍称,从2013年开始管理处便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队,有针对性的处理相关情况,“有很多市民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我们也会及时清理。”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福寿螺对于西湖景观和水域生态均有不利影响,危害水中植物且缺少天敌,每年管理部门虽花大力气清理,但由于福寿螺强劲的繁盛能力,西湖水域管理处仍对此感到头疼。
今年,西湖水域管理处在4月便成立了灭螺突击队,并开展专项培训,目前西湖治理福寿螺主要还是采取人工打捞清理的办法。
“一方面是日常的环境清洁人员,一方面是灭螺突击队三五天集中打捞一次,两块总计有三十多人。”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从5月开始,多的时候一天能捞出几百颗福寿螺成螺、七八公斤卵。
(2017-07-20)
图中粉红色部分为福寿螺卵块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记者 杜畅 实习生 梁雨杨 文/图)福寿螺是一种危险的入侵物种,主要以滨水植物为食,繁殖能力强大,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游仙区新桥镇芙蓉溪流域出现大量疑似福寿螺物种,记者随即前往了解相关情况。
芙蓉溪流域出现大量福寿螺
13日,记者来到新桥镇了解相关情况,在该镇胜黎路路口处的河滩周围,记者看到附近植物的茎秆上、村民种植的玉米茎秆上布满了福寿螺产的粉红色、椭圆形的卵块;河中也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各种螺类生物,这些螺类大小不一,大的直径有2到4cm,小的有0.5cm。
记者沿芙蓉溪一路上行,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这些螺类及粉红色卵块。主要分布在溪流中水流平缓的地方,在靠近芙蓉溪的一些农田中,也有这些螺类存在的痕迹。一些螺吸附在水稻秸秆上,缓慢爬过,留下啃食过的白色痕迹。
记者将螺和粉红色卵块取样后送至市农业局水产科,水产专家告诉记者,这就是福寿螺及其卵块。
福寿螺危害大,影响农业生产
据水产专家刘勇介绍,福寿螺是一种入侵物种,对植物有较强破坏性。福寿螺原产自亚马逊流域,早期作为食用螺被引入我国,其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迅速在我国南方河流扩散。福寿螺一般栖息在溪流、池塘、水田中,虽然是水生物种,但它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度过6至8个月,一旦发洪水或灌溉时,它又能活跃起来。
福寿螺以植物为主食,主要危害水稻、蔬菜等作物,能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福寿螺的排泄物会污染水体。除此之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导致人体患上严重的寄生虫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针对福寿螺对农业的危害,刘勇提醒农民朋友及时进行防治。
(2017-07-17)
本报消息 6月13日,市民蒋女士拨打《金报东阳》新闻热线18905791890爆料:在东阳稠岭线南溪村路段的荷塘中,成串的红色不明物体,令人作呕。“这些是福寿螺的卵。”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在东阳马宅、南市等多条河道岸边都有类似的红色卵状生物出现。东阳市农业局专家提醒,福寿螺是与田螺长相相似的一种螺,但其体内含有大量名叫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若食用未烧熟的福寿螺,很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记者 黄鸣 文/摄)
(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