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 杜甫
《八陣圖》是唐朝大曆元年,杜甫在到達夔州之後,所創作的一首緬懷諸葛亮的詩。杜甫的作品中寫諸葛亮的詩文不少,甚至有二十多首都有所提及,可見他對孔明先生的傾心與仰慕之情,這樣真摯的崇敬,在唐朝詩人中再找不到第二個。
杜甫 八陣圖
據悉八陣圖是用來操練軍隊的圖形陣,當時夔州武侯廟江邊有一處八陣圖,傳聞是諸葛亮在三國年間為了排兵佈陣所作,而向來敬仰諸葛亮的杜甫便以此為題抒發情感了。此詩的前兩句中詩人讚頌了諸葛亮在為國效力時所創下的豐功偉績,尤其強調了他超高的軍事才幹。而後面兩句中,詩人對於劉備吞吳失利,從而使諸葛亮統一中原的宏圖壯志未能實現,表達了強烈的痛惜。全詩的尾句與開頭照應,二三兩句相呼應,在詩文內容上,不僅緬古,也抒發了情懷,情中有意,言外有語,其風格在絕句中獨樹一幟。
該詩的譯文大意表達的是,三國年間三足鼎立,其中要數諸葛亮的功勞建樹最為顯著。由其所創的八陣圖更是揚名天下,名垂千年。哪怕江河湖海再如何肆意沖刷,岸邊的礁石都依然穩穩如故,未曾發生變動。而諸葛亮抱憾終身,至死都未能達成滿懷的宏圖壯志,要歸咎於劉備欲吞吳而未成的失策。
這首詩在寫法上,前兩句對仗工整,八陣對三分,自然妥當;結構上,前兩句開門見山,後兩句點名主題,更進一步讚頌孔明功績,最後的憑弔更是提升作者感情,給人一種餘恨未盡之感。
蜀相 杜甫
蜀相是杜甫搬入成都草堂居住之後,於第二年在武侯祠遊歷時的一首詠史懷古詩,假借舊時的古建築,表達了對於諸葛亮雄才大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嘆,同時也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惋之情。全詩既寫出了尊蜀為正的觀念,也含有懷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借景思人的情懷。
杜甫 蜀相
蜀相這首七言詩,工整密湊,婉轉曲折,前兩聯寫景,十分灑脱大氣;後兩聯敍述,談事論人,陰鬱重重。全詩由景及人,由起初的前瞻到尾句的回顧,感慨緬懷至淚沾滿襟,抑揚頓挫,豪邁又迂迴,層層疊疊,意藴悠長。我們在通讀詩歌時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所懷、所感是何其悲壯與沉鬱,極具震撼人心之力。
全詩的意思大概如此:成都城外遍佈着蒼松翠柏,要到哪裏去尋找孔明的祠堂?綠草與庭階相映襯,盡顯春色盎然;層層葉裏透露着黃鸝的歌聲。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請出卧龍先生為其出謀劃策共商天下事,孔明先生連續兩朝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代名相,滿懷的壯志未酬便先亡故了。自古以來,英雄同哀,我就在此地緬懷孔明先生,忍不住淚流滿面,濕了衣襟。
杜甫的這首蜀相,以問答展開,情感起伏,抒發了詩人對孔明先生才德兼備的佩服以及對壯志未酬的惋惜,融情、景於一,既含史評,又喻現實,幾乎是世代所有讚頌諸葛亮詩文中的絕唱。
杜甫是什麼職務
杜甫在他四十五歲之前一直沒有正式的擔任什麼官職,雖然他的目標從一開始便是擔任官職從此為君王解憂惑,為百姓謀福利的偉大抱負,但是觀其一生,杜甫卻沒有實現這一抱負,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卻這樣流落街頭。
杜甫畫像
杜甫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場科舉考試,但是卻因新人便顯出如此抱負,威脅到了當時的考官,恐其得勢,便將其落選,但這並不妨礙杜甫身懷理想。
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杜甫聽聞長安招賢納士,便進京赴考,但依舊被當時的考官破壞入選機會,當時一同考試的人均未入選。而後有幸作“大禮賦”得唐玄宗賞識,但卻沒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長安十年,期間屢次獻文以求得賞識,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心繫國難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線,但被叛軍控制在長安,後得以冒險逃出,為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的職位,杜甫此時才算是真正的當上官員為國效命。後因得罪唐肅宗得到審訊。
同年,長安得以收復,杜甫仍為左拾遺,而因朝中兩大勢力鬥爭杜甫被誣陷,因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赴任途中辭官而去。
後逃至蜀中,得好友嚴武相助,暫且安生,且嚴武推薦其為成都劍南節度府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杜甫因不習慣幕府生活而辭去,而後便再無擔任何官職。
杜預 杜甫
自古以來有一個好的出身總是有着很大的好處,這種現象在古代尤為常見,一個聲望很好的祖先可以讓後代較為容易得到當權者的信任,這樣蒙先祖廕庇的現象即使是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也不例外。
杜預的遊戲頭像
杜甫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祖上世世代代幾乎都是當官的,出過不少的太守、刺史之類的大官,而在這麼多的先祖之中,最受杜甫敬重的就是他的第十三代先祖、西晉名將杜預。杜預是西晉時期有名的大將他完成了滅吳一統天下的大業為了西晉的統治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傳説他擔任大將軍的七年時間裏,每戰必勝,西晉破吳的戰爭之中,智計百出,在民間有着“以計代戰一當萬”的傳言。
除了出眾的戰功之外,杜預還非常關心百姓的生活,他興修水利,灌溉良田,在位期間,政績斐然,可以説是功勞甚多,深受百姓的愛戴,在立功之餘,他還專注於立言,他早年非常喜歡《左傳》,後來有閒暇時間就為《左傳》做註解,還專門創作了諸如《春秋長曆》這樣的作品,流傳後世影響深遠。
杜預的成功對於杜甫的影響是巨大的,一直以來杜預都是杜甫追求嚮往的對象,因此,杜預多次提到自己的這個先祖,其中在《進雕賦表》之中就非常恭敬的提到了這位文韜武略、功勳卓著的先人,而且後來杜甫還有一段時間居住在杜預的墳墓所在地,寫下了《祭遠祖當陽君文》來祭奠杜預這個先祖,甚至到了晚年還對杜預念念不忘,提到“吾家碑不昧”。可以説杜預是杜甫建功立業的一大動力。
杜甫的雅號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中創作詩歌作品達三千多首,至今流傳作品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作品風格獨特,且注重吸收各家之長,堅持獨特的批判精神,致使其作品深受後人的追捧,其思想也影響着後代眾人。
杜甫畫像
杜甫因此被尊稱為一代“詩宗”,其雅號為“詩聖”,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之高,所有的成就之深。杜甫創作詩歌的時候十分注重將所見所聞和社會現實兩者相結合,這樣不僅反映社會現狀還可以以此寄託他的情感,批判不公的社會諷刺統治者的腐朽之舉。
杜甫所寫之詩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在客觀的敍述事件,而是在用詩去寫歷史,他的詩體大部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真實的將歷史重現在讀者的眼前,也將那個時代受到戰亂和腐敗統治毒害的現狀披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杜甫能有“詩聖”這一雅號,不止因為其涉獵題材之寬,還在於他能夠很好的將律詩運用的如此自如,將這樣的詩體運用於無形,甚是有才能。杜甫甚能駕馭各種形式的詩歌,他能將社會萬象及人民的生活描繪的十分生動,他的詩歌中所隱含的不僅是批判和同情,也有很多他被壓抑的情懷和抑鬱的情感,但這依舊不影響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