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江南逢李龜年》是詩人杜甫所寫藴含情感最深的一篇詩歌,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但卻深刻的描繪了從唐朝從盛轉衰的時代變遷傷懷之感。全詩從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到當下飄零時代的相見,實為深受感慨。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書法
引《江南逢李龜年》原詩: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賞析:李龜年是唐朝時期受唐玄宗賞識的歌手,可謂是盛唐時期的標誌藝人,而岐王乃是唐玄宗的弟弟,以好學和惜才出名,也善韻律,崔久乃盛寵一時,為唐玄宗所信任。他們三個人為盛唐時期的標誌性人物。
杜甫年少時因才華有幸入岐王府、崔久堂前觀賞李龜年的演唱,而如今再次見面卻是幾十年後於江南重逢,其中有很多的感觸,兩人重逢時,人是故人,景卻非景。詩人杜甫因重見李龜年便回想起當年和李龜年相見、聽歌的場景故而感慨萬千,在落花時節與君相逢,無不暗示着時過境遷的傷感。
《江南逢李龜年》被譽為是杜甫晚年的絕唱,深受眾多好評,其中一大原因是杜甫全詩未着朝代興亡筆墨但卻無不點出朝代衰敗的感嘆,其字裏行間藏着無限感慨,詩人與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唐之世的人如今卻落魄成這樣,也感慨國家興亡之感,以“落花”點出全部的感傷之情。
杜甫的成就
杜甫為唐朝詩人,為漢樂府詩體的開創者,是現實主義詩人,其作品多以古體和律詩著作,風格多樣但其詩風沉鬱頓挫,多有憂國憂民的感傷,因而被後人稱為“詩史”。
杜甫畫像
杜甫真正成名是在宋朝之後,之後“沉鬱頓挫”便成為杜甫詩風的評判字句,其中所表明的是杜詩所描寫的思想內容均博大深刻,感情很是飽滿,還有杜詩都是以完整的意境,精煉的字句和頓挫變化的節奏將其中情感表現出來,詩人將情感寄託於詩中的一草一木之中,亦見其性情之厚。
杜詩不僅沉鬱頓挫,還有變化不斷的風格,和多樣的表現形式,想必這和杜甫所描繪的內容各異有關係,他晚年生活經歷“安史之亂”得以見識到各種情形,大大增加他生活閲歷,因此他創作的題材除了遊歷、山河、風俗、家人友人還有更多憂國憂民的創作、戰爭。政治和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在不同的創作背景下,杜甫所作的詩歌均用不同風格展現其中情感。
杜甫在創作方面十分寫實,反映出很多深刻的現實生活的內容,將盛唐轉衰的歷史時期和社會面貌用詩歌將其全程展現在眾人面前,同時塑造了多個有性格有感情且豐滿的詩歌人物形象,讓大家更好的認識杜甫。杜甫十分擅長描寫事物細節,往往這樣更能震懾人心,這樣細微的寫實技巧正是杜甫的又一個藝術成就。
杜甫的雅號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中創作詩歌作品達三千多首,至今流傳作品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作品風格獨特,且注重吸收各家之長,堅持獨特的批判精神,致使其作品深受後人的追捧,其思想也影響着後代眾人。
杜甫畫像
杜甫因此被尊稱為一代“詩宗”,其雅號為“詩聖”,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之高,所有的成就之深。杜甫創作詩歌的時候十分注重將所見所聞和社會現實兩者相結合,這樣不僅反映社會現狀還可以以此寄託他的情感,批判不公的社會諷刺統治者的腐朽之舉。
杜甫所寫之詩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在客觀的敍述事件,而是在用詩去寫歷史,他的詩體大部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真實的將歷史重現在讀者的眼前,也將那個時代受到戰亂和腐敗統治毒害的現狀披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杜甫能有“詩聖”這一雅號,不止因為其涉獵題材之寬,還在於他能夠很好的將律詩運用的如此自如,將這樣的詩體運用於無形,甚是有才能。杜甫甚能駕馭各種形式的詩歌,他能將社會萬象及人民的生活描繪的十分生動,他的詩歌中所隱含的不僅是批判和同情,也有很多他被壓抑的情懷和抑鬱的情感,但這依舊不影響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
春夜喜雨 杜甫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著名的一篇五言律詩,是詩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草屋居住時期所作,當時杜甫來成都定居已有一兩年時間,躬耕于田,種花栽樹,自給自足,與農民交往甚深,因此同農民一樣對春雨很是期待和喜愛,遂寫下此詩。
杜甫《春夜喜雨 》課文圖片
引《春夜喜雨》原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對夜降春雨有着格外的喜愛,因為春雨滋潤萬物,萬物復甦,代表着新希望,也抒發了詩人杜甫喜悦之情。詩人從一開始就讚歎春雨為“好雨”,因為春天萬物需要雨水的滋潤,於是春雨格外珍貴,而詩人以“知”、“乃”兩字表明瞭春雨的及時,極為傳神。
而後又以“潛”、“細”來描寫了春雨的動態,春雨常在春夜來臨,白天又依舊陽光明媚,因此表明它悄悄的來又無聲的走,這默默奉獻的精神正是春雨的可貴之處。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正表明了雨夜的一個生動夜景圖,雨意正濃,黑雲壓空,唯見江邊燈火通明的船隻,一幅美景由此誕生,也表現了詩人的驚喜之感。
最後兩句則是雨後的早晨之景,使詩人對春雨的喜愛達到頂端,被細雨滋潤過後繁花似錦的景色猶如重生,甚是迷人,一股春天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
杜甫三別
“三別三吏”是杜甫的經典詩作,其創作背景是杜甫因受朝廷新貴和舊臣的鬥爭影響被唐肅宗外調至華州,於是杜甫在前去赴命的間隙回舊居探望,遂在路途中見到深受官吏剝削的百姓正在忍受痛苦,遂作這組詩歌,那麼接下來進來看看“三別”的賞析吧。
杜甫雕像
“三別”包括《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這三首詩歌,其中表現了百姓生活疾苦的現狀和對他們的同情。
《新婚別》所寫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在結婚的次日便要分別,丈夫前去前線打戰,新婦的贈別勸勉之詞,塑造了一個國難當頭,國事為重的情況下,要承受命運之苦的堅毅婦女形象,也揭示了戰爭帶給百姓的巨大悲痛。
《無家別》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徵去當兵的男子,前去前線家中卻無人能告別,孤身一人的蕭條之況。在這戰亂之下,描繪着自己前去當兵的前後情形,感傷這戰亂中漸少的村莊,也感傷可憐的老母未能好好下葬,在這世上終變得無家可歸,體現了受戰亂困擾的一派荒涼之感,也表現詩人對遭受戰爭之苦人民的同情。
《垂老別》全篇詩由一位老翁來自訴自嘆,也如自我安慰一樣來展現人物的內心變化,在這兵荒馬亂之下,生離便是死別,無限的傷感哭訴不完,詩人塑造的是一個愛國又豁達的老翁形象,難捨難分終得離開,其中藴含着豐厚深長的意境,令人撕心裂肺。此詩真實的重現戰亂之下人民所受的無窮災難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