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用心瞭解歷史中沉澱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當代中小學生的四大榜樣:孔融、曹衝、甘羅和司馬光。孔融無疑是其中較為出色或者説較為出名的那一位,為何?當你在家與兄弟姐妹搶零食時,你有沒有被父母用孔融的事例説教過。這四大中小學生榜樣也都出現在小學課本中,但是老師在上課時,通常只會告訴你孔融讓梨這一舉動,而隻字不提孔融之死。
為什麼不對孔融之後的故事加以拓展,不是老師不知道,而是説了會有反面效果。孔融年少以孝聞名,卻又以不孝結束一生。
孔子二十世聖孫,死於不孝
孔融,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祖上為名震中外的孔子,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詩歌也別具一格,與王粲、陳琳、徐幹等人被譽為“建安七子”。而在漢朝這個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孔融更是憑藉自己四歲時讓梨的舉動,年少成名。
一個四歲就懂得讓梨的人,長大後竟然長歪了?被曹操以不孝的名義所殺!曹操是憑什麼覺得他不孝呢?
孔融在和好友禰衡聊天時曾經説過: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穿瓶中,出則離矣”——《後漢書》
什麼意思呢?就是説父親對孩子有什麼恩惠可言呢,不過是一時情慾,母親不過是一個盛放物品的器具而已。他主張“父母無恩論”,説我們不應該孝順生我們的父母,而是孝順養我們的父母。
我們暫且不討論他的觀點是否正確,在漢朝這個朝代,孝道有多被看重呢?我們知道漢朝當官的制度叫“察舉制”,其中有一條就是“孝廉”,就是説他不看你是否有做官的本事,只要有人以孝順的名義舉薦你,幾乎你就可以當官了。再看皇帝,廟號都以什麼“孝文帝,孝武帝”來取,可見,孝是多麼重要。
而孔融這番言論無疑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必死原因一:毒舌,説話不分場合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徵孔融為朝中大官。曹操這人包容併兼,手下有各種人才,孔融就是其中一個,但是孔融這人與他的朋友禰衡、楊修一樣,有一個讀書人的通病,狂妄自大,總愛評論他人,這裏的他人自然是指曹操了。
曹操號召民眾戒酒,解決將士糧食短缺的問題,他跳出來反對,酒可亡國,女人不可嗎?為何不把女人也禁了?曹操要殺楊彪,孔融跑來和他據理力爭;曹操想要奪取甄氏,孔融寫信諷刺曹操父子;曹操出去打仗,孔融在後方宣傳曹操此戰必敗,動搖軍心。行軍打仗,講得就是一個氣勢,你孔融倒好,不鼓舞士氣就算了,反倒在後院點火。曹操想殺孔融之心日漸濃郁。只是一直苦於沒有理由,而孔融又是聖人孔子的後代,名望極高,不能輕易動他。
若是孔融真的聰明,此時就該收斂收斂,可惜他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依舊我行我素。最終讓曹操逮住把柄,以孔融違背倫理、不忠不孝、敗壞朝綱為由,將他處置了。
要知道孔融就是以孝聞名,以不孝之名而死,用他最驕傲的東西擊敗他,可見曹操有多痛恨孔融。
必死原因二:做人做事太狂妄
其實孔融的命運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註定了。年少成名,難免驕傲跋扈。
在當時有個名人叫李膺,名望極高,每日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於是他就有個規矩,只接待當時的社會名流和李家的世交,孔融或許是不服氣於這樣的規矩,意圖挑戰。於是前往拜訪,説自己是李家的世交朋友家的孩子。李膺一見,不認識啊,就問他是那位世交家的孩子。孔融説:自己祖上乃孔子,與李家祖上老子是師生關係,所以他二人也屬世交了。
當時賓客中有個叫陳韙的,就説,有的人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後卻未必如此。孔融將計就計,反諷陳韙,那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瞭。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孔融確實聰明過人,但是好逞口角之能,説話不留情面。若是在太平盛世,或許能留下一個豪放不羈的名聲,但是生逢亂世,又好與上司鬥嘴,不留情面,怎麼能逃過一死呢?
【END】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