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傑出詩人杜甫生平介紹 杜甫號什麼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杜甫生平

杜甫作為我國唐代年間傑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他一生坎坷,雖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經歷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社會動盪,政權不穩,他一心報國卻沒有門路,心繫百姓卻流離戰亂,中年仕途不順,老年病無所依,留下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的詩文,感動了世世代代後人。

唐代傑出詩人杜甫生平介紹 杜甫號什麼

杜甫 畫像

杜甫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很不錯,家境優越富足,家族文化氣息濃厚,自小就在文學詩歌方面深有天賦,且為人勤奮創作,據悉他私底下的習作能足足裝滿一麻袋。杜甫早年間也如李白般縱情四海,十幾二十歲時到處遊歷,也是在此期間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杜甫對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兩人分離後,杜甫也還是常常在詩文中提及這位年長的大詩人。

此後,杜甫在官場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終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當時由於宰相李林甫排斥賢士,因此杜甫無論參加科考或者轉投權貴之門均無果,後來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職。他的小兒子也在那個時候餓死了,後被授予一個無用小職,國家爆發戰爭,杜甫也就四處漂泊,躲避戰亂,在友人們在幫助下,暫居於成都草堂。

此後嚴武的職位調動,杜甫一家也隨之流離,最終嚴武去世後,杜甫也就沒了依靠,生活得很艱辛。大曆三年,由於倍思鄉,杜甫踏上歸鄉的渡船,可惜生活艱險,社會動盪,最後病死在一條小船上,享年59歲。

杜甫號什麼

“號”字在古代實在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們熱衷於別號的稱呼,尤其是深有學識的大家,一個人的名號除了含有自己內心的寓意之外,還與個人的經歷有關。例如著名偉大愛國詩人杜甫這樣的憂國憂民之人,除了他自取的一個審視奪度的號之後,後人還給他加上了不少尊稱名號。

唐代傑出詩人杜甫生平介紹 杜甫號什麼

杜甫 畫像

據歷史資料瞭解,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這一自號源自於其曾居住在古長安城南的少陵,而根據史料顯示,大多數詩人世家都喜歡將曾經居住過的地名改之為號,大概都有一份眷戀之情,特別是杜甫,對於長安城,對於大唐和百姓,始終憂國憂民的他難免對這片土地愛之戀之,所以自稱為少陵野老,世人則稱之為杜少陵。

因為杜甫生在大唐由盛轉衰的特殊歷史階段,恰逢亂世,後生不得不顛肺流離,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定居在天府之國四川,此時在友人的幫助下,他在成都郊外建起一座草堂,這段時期是他創作產量極高的階段,也被成為杜草堂。

唐肅宗時期,杜甫任職左拾遺,後來因社會動盪流入蜀地,在嚴武的推薦下,他擔任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佔領着具足輕重的地位,一生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其詩作更被譽為“詩史”,從後人給他的譽稱中可以看出他無疑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代表作

杜甫為現實主義詩人,其所寫之詩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夠很好的將現實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結合,使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得到高度統一,他早年的詩歌多為偉大抱負,在他漫遊時期,詩歌多表現放蕩不羈狂傲的一面,有內心宏偉之志也有山河雄偉之象。

唐代傑出詩人杜甫生平介紹 杜甫號什麼

杜甫雕像

在杜甫客居長安期間和經歷“安史之亂”時期,詩歌多為表現仕途不順、動盪年代的社會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現實的同時也通過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變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這期間產生,不僅使用獨特的創作風格,而且很好的表達情感,使人產生共鳴,在文學造詣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別”是杜甫看到人民不僅要忍受戰爭的殘酷還要受到統治者的壓迫,其中感受他們所受的苦難所寫的,分別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成為著名的詩集。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杜甫心繫國家興亡,滿腔憤怒之情通過《悲陳陶》、《悲青坂》、《春望》、《哀江頭》等詩爆發悲憤之情。

在杜甫回鄉探望,心繫家人也有幾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都表現了杜甫在旅途所經歷的悲苦之事還有見家庭貧困的現狀以此表達對當時局勢的見解和無奈。


 

關於杜甫的古詩

杜甫生平作詩一千五百多首,是唐代詩人中流傳下來的詩最多的,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佳作,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由於其中年所作詩歌風格大多沉鬱憂慮,心繫國民,且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因此他的詩被稱作“詩史”。其中尤為著名的是他的三吏三別,流傳甚廣,意味深長。

三吏三別

三吏三別是杜甫的六首詩作,其中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而三別則分別是《新婚別》、《無家別》、以及《垂老別》,在這幾部作品中,杜甫深刻地表達出了民生疾苦以及自己身處亂世中漂離遊蕩的孤寂,流露了詩人對於在戰亂中飽受摧殘的人民百姓的同情與痛心。

其中《新安吏》前半篇講述的是部隊抓兵以及親人分別的悲情場面,而後半篇則大轉筆鋒開始對人民進行勸導,表達了詩人渴望結束戰爭迴歸和平的心願。《石壕吏》寫出了官兵趁着半夜到村中強行抓人蔘軍,甚至連年老的婦人都不放過,揭露了兵役制度以及官兵差吏的殘暴,表達了對於戰亂中的人民疾苦的同情。而《潼關吏》則是借潼關之險表達對於桃林戰敗的痛惜,並希望將士們能依靠天險保衞長安。

然而《新婚別》講述的是一對夫妻在新婚之時離別的場面,刻畫了深明大義的妻子形象;《無家別》敍述了一個兵敗還鄉結果無家可歸、最終再次復徵的軍人形象,反映了戰爭災區的荒涼;而《垂老別》則是一堆暮年老翁因徵兵與老伴離別的場面,反映了戰爭的無情以及統治者的殘忍。

這“三吏三別”系列組詩將杜甫的愛國衷誠表現得淋漓盡致,一顆渴望和平以及關懷百姓的心,直至如今還深深地感染着後人。

杜甫江閣

杜甫江閣是一處為了紀念“詩聖”杜甫所建的仿古園林建築,該地處於湖南長沙西湖橋一帶,倚靠着湘江,它與橘子洲和嶽麓山遙江相望,與天心閣距離不到1000米,作為一處美景也成為了湘江風光帶中的一部分。

唐代傑出詩人杜甫生平介紹 杜甫號什麼

杜甫江閣

江閣整個園林一共佔地9畝多,建築面積約5.7畝,主閣建築共有四層,大致有18米高。長沙政府於兩千零二年決定修建起,直到零五年全面修建而成,並通過專家的檢驗後正式對外開放,門票12元。

據悉杜甫晚年曾兩次踏入長沙這個城市,並有一段時間留居在江閣,一共在這裏留下詩作50多首。因此為了紀念這位備受世世代代後人們所敬愛的大詩人,長沙市政府遂決定在湘江風光帶建杜甫江閣,並以此作為湖南湘江文化與杜甫文化全方位、多層次相接觸的一個接入點。鑑於杜甫曾在此停駐較長一段時間,於是便取此處為載體建紀念閣,追本溯源,向外進行發散性輻射,擴大雙重文化影響力。

杜甫江閣的主樓主要圍繞着杜甫與長沙之間的淵源展開,他在此處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歲月,並且留下數篇詩作,以此為中心而設計,加以環境佈置營造最佳文化氛圍,以適應各年齡各層次的大眾羣體,融知識與休閒為一體。其中二樓作為紀念廳用浮雕以展示杜甫在湖南時的生活境況;三樓則是以書畫形式出展杜甫的生平,着重表現其晚年;四樓的設計佈景主要用於以文會友,適合休息並觀賞相關歷史文人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8 字。

轉載請註明: 唐代傑出詩人杜甫生平介紹 杜甫號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