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要一杯最貴的咖啡,再點十杯送給你們,這是我一天的退休工資”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綜合

坐落在街頭巷尾

風格迥異的小店

是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

承載着城市特有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也維繫着民生和就業

最近,社會各界都關心着街邊小店的境況▽

街頭小店努力復甦!市人大代表憂心,居民惦記…

店主:只要能開下去,就繼續留在上海

封閉了兩個多月,小店收入大幅度降低,又面臨着租金和人工成本等多方面的壓力,甚至有小店就此關門……

但這其中,也有一些小店以自己的堅韌仍堅守在這個城市,還有很多新老顧客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們走下去。

今天,小觀留意到一則感人的視頻在朋友圈傳播↓

原來,視頻裏的咖啡館是一家因為疫情衝擊幾乎陷入絕境的聽障咖啡館

口罩之下,聾人員工艱難。咖啡館裏70%的店員是聾啞人士,隔着距離他們聽不清客人的説話;戴着口罩,他們看不到客人的唇語。人與人的溝通受到阻礙。線上外賣來單,也聽不到信息提示語音,更無法接聽外賣小哥取餐的聯繫電話……

危急關頭,小店利用公眾號推文發起求救

一夜之間公眾號閲讀量破10萬+

相關產品也銷售不菲

無數來自陌生人的温暖

給這家“無聲咖啡店”帶去了希望

距離公眾號發文自救已經一個多星期了。這一週內,他們的咖啡掛耳包已賣出了近兩萬份。蒙自東路店售出的咖啡飲品達到300杯,已經追上了門店正常營業時的銷量。店主莉莉説,沒想有這麼多好心人,為小店拉開新的序幕。 

視頻裏感人的一幕

正是來自一位70歲爺叔顧客

章莉莉 LILI TIME咖啡館店主:昨天大雨之後,來了一位老人,70歲左右。他説我要一杯你們店裏最貴的咖啡,他掃了個碼説:我要再點十杯送給你們。他説這是我一天的退休工資,這就是我的心願,我要把一天的退休工資給你們。我説叔叔不要了,我們已經非常非常好了,你看我們有這麼多快遞要發,真的已經很好了。叔叔説,這是我的念想,我要實現的。

店裏壁畫的創作者,聾人畫家林英還特地送來一批疫情期間創作的新畫《爛漫的花朵》。店主莉莉打算將這幅畫掛到門口,因為它寓意着咖啡館,在疫情之後迎來了"第二春"。

此外,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黃浦區商務委、以及一些愛心企業、公益組織也都先後來到店裏,希望能夠為小店後續的經營提供幫助。

除了咖啡館

受疫情影響重創的餐飲業

也正在發出求救和自救信號

“難是真的難,但我們不會失去希望”

對餐飲業來説

最大的願望

就是早日恢復堂食

6月1日上海全面復產復工後,本幫菜館東欣酒家也恢復了正常的營業。不過,目前的營業狀況還是沒有達到疫情前的水平。店主樑樹泉坦言,由於本幫菜以前都是做堂食較多,現在只能做外賣還不太適應。其次,餐飲店需要很多食材,特別是凍品、海鮮之類的,現在還不太好買,因此外賣平台上的菜品也只有30多種,與菜單上的100多種菜品還差得很遠,遠不如疫情前豐富。

“如今,上海已經過了最難的時候,儘管生意還是大不如前。”

“現階段,我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期望恢復堂食。我們是開了26年的老牌餐飲店,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梁樹泉説。

老王則在長寧區一間名氣頗響的居酒屋做廚師長。店開了9年,他在這裏幹了9年。6月解封時,老王和店長丁丁帶着夥計們回到了店裏,距離上一次進店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時間。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理餐廳裏剩餘的所有存貨。

老王説,那天光扔掉垃圾來回跑了四趟。“實在是心疼,蔬菜爛光,肉也不能用了,早知道我們當時就應該全都帶回去,也不至於後來在小區裏隔三岔五還得去訂餛飩了。”

疫情的波動牽動着所有人的神經,開放堂食的時間表也因此變得模糊,店裏如今依靠着外賣生意維繫大家的希望。

最近,老王每過兩天就會在下班以後騎着電動車,到長寧區幾個居酒屋、日料、夜宵店集中的區域兜一圈,看看別家的生意如何,有沒有店開放堂食的。在他手機裏的同業微信羣中,每天傳遞着各種針對餐飲行業的政策要收緊,或者要放開的傳言。

老王每天沒事就打開手機微信的同業羣,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消息。

“剛解封那幾天,仙霞路安龍路那片老壯觀了,所有人都坐在户外,喝酒擼串,昨天我去看,只剩零星幾家店還開着,還有家店直接都拿隔離帶封起來了。還有睿瓏廣場,之前也是人山人海,昨天晚上有監管部門去了,説這樣搞不行,對防疫肯定有影響,現在晚上也不搞了。”

每天到了飯點,總有客人陸續找上門來,詢問能不能堂食。丁丁只能一臉抱歉地解釋,堂食暫時還未開放,希望客人可以到外賣平台上下單,客人也只好一臉失落地離開。

最近,從食藥監到派出所,還有街道、物業管理的工作人員,每天輪流到訪,千叮嚀萬囑咐,不能開放堂食,一旦發現偷偷搞堂食,肯定會有嚴厲的處罰措施。

“他們也知道我們難,但沒辦法,萬一疫情在我們這裏爆發,造成的損失更大,這個責任誰也扛不住啊。”丁丁説完,匆匆趕去老店,拿來幾套新訂購的防護服。“如果店裏一旦有陽性,我們所有在店裏的人要穿好防護服,集中轉運隔離,所以店裏一定要事先備好防護服的。”

按照相關防疫要求,所有店員都要持有24小時的核酸檢測報告,備足14天份的防疫物資儲備,經常接觸的公共物品、設施,每天都要經過兩次以上的消毒,並做好台賬。

因此,即使店裏沒有客人,服務員姑娘們每天到店的第一件事,還是要把整個店上上下下都打掃消毒一遍。

防疫政策是必須執行到位的,這是開店的前提。不過,對於店家來説,有條件的開放並不意味着現在生意立刻能有起色。

“人工,食材、水電各種開銷,再把房租包括進去,一家店一天的成本大幾千肯定要出去的。現在做外賣,中午加晚上做兩檔,一天的營業額差不多在1千多塊。房租的減免還在談,不知道後面會怎麼處理,不管怎麼算,現在每天營業,肯定是要貼錢的。”老王掰着手指,一項項算着店裏的各種開銷。

“但是現在既然開了,肯定就得開下去,店裏的員工封控在家,只能按照基本工資標準發錢,這樣下去員工很難留住。一家店要開得長久,員工的穩定性特別重要。所以哪怕貼錢開店,也得讓大家出來幹活了。”

如老王所説,店裏做外賣,目前對於賬面的貼補並無助益,但是店員們在久違的熟悉環境裏重聚,心情舒暢了許多,幹活也有了勁頭。每天的員工餐吃什麼,怎麼做,成了大家最期待的熱門話題。

受疫情影響,食品原材料的成本也漲了不少。原來店裏的三文魚從江楊路市場進貨,市場至今沒有解封,只能另尋渠道進貨。

“三文魚的常規價格是8、90元一公斤,這兩天漲到快3倍的價格,其他的食材價格也在漲,再加上這兩年人工成本增加,早年間我們的產品原物料成本可以控制在17-18%,現在分分鐘能突破50%多,我們對調價也很謹慎,就是希望讓客人留下我們店品質好,性價比高的印象。”老王對記者説。

每天到了飯點,丁丁會把當天的菜單拍照,發到朋友圈裏,配上中日兩種文字的宣傳文案。在她微信通訊錄的幾千個好友中,很大比例是店裏的熟客。閉店期間,不少人會發信息關心她的生活、狀態,更多人則是來詢問店的營業狀態,希望儘快回來,感受一下久違的深夜食堂的輕鬆氣氛。

“我們還是有希望的,困難應該也是暫時的。畢竟還有那麼多的老客人在盼着、撐着,只要疫情趕緊過去,客人回到店裏,坐下來,坐滿這間屋子,我們的生意肯定還會再好起來。”

(上觀新聞綜合自新聞坊、上觀新聞、東方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