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常會重磅!再提降準,金融機構讓利1.5萬億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財經

原標題:國常會重磅!再提降準,金融機構讓利1.5萬億,還有這些穩經濟大招

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要求加快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為市場主體減負。

讓利怎麼讓?都有哪些降費政策?中證君一一為您梳理。

推動金融系統讓利1.5萬億元

國常會指出,下一步要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

一是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二是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和社會融資新增規模均超過上年。

三是遵循市場規律,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確保新增金融資金主要流向製造業、一般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好發揮救急紓困、“雪中送炭”效應,防止資金跑偏和“空轉”,防範金融風險。

四是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和動力。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督促銀行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權重。加大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嚴禁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切實做到市場主體實際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貸款難度進一步降低。

在推動金融系統讓利方面,就銀行而言,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表態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空間。從一季度銀行的淨利潤和撥備覆蓋率看,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也是可行的。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也發佈文章強調,在實體經濟面臨較大困難、銀行利潤絕對量較大的情況下,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空間。

業內人士稱,金融機構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深化LPR改革,讓利銀行點差,推動貸款實際利率下行,擴大信貸支持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國常會強調,要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所謂合理讓利,意味着讓利實體不能過分損害銀行的盈利能力。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銀行團隊表示,我國銀行業利潤增長主要來自於規模的擴張和較低的管理成本,這與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相關。同時,我國銀行利潤主要用來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過分壓降銀行利潤可能會帶來較大金融風險。

該團隊強調,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除了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之外,維持信貸規模的增長也至關重要,企業融資成本即使降的再低,如果信貸規模無法增長,那麼對實體經濟會帶來更大沖擊。

加快降費政策落地見效

為市場主體減負

國常會要求,下一步,要緊扣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

一是已定的降費措施要説到做到,落實到位。通過將降低工商業電價5%、免徵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和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減半徵收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政策延長至年底,並降低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15%,連同上半年降費措施,全年共為企業減負3100多億元。

二是堅決制止不合規收費。嚴禁收“過頭税費”、違規攬税收費和以清繳補繳為名增加市場主體不合理負擔。對已取消、停徵、免徵及降低徵收標準的收費基金項目,要堅決落實到企業。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開展進出口環節、企業融資、公用事業、物流、行政審批相關中介服務等重點領域收費專項治理基礎上,完善制度機制,從制度上剷除亂收費的土壤。

在落實降費政策方面,今年以來,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已出台多項降費政策,為企業紓困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在支持復工復產方面,階段性減免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户職業養老、失業、工商保險,階段性減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鼓勵各地通過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房為個體工商户減免物業租金。

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多項與降費相關的政策,包括今年繼續執行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延長到今年年底。

在堅決制止不合規收費方面,國家税務總局要求,各級税務機關要將落實税費優惠政策、貫徹依法組織收入原則情況納入全年税收執法督察工作重點,持續加大監督力度,重點排查收“過頭税費”等不符合“六穩”“六保”工作要求的問題。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要毫不含糊堅決糾正,並舉一反三改進,防止問題反彈。對落實税費優惠政策不力和違反依法組織收入原則,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責問責,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通報等處理。

在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均已於2020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2018、2019年,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分別提升32位、15位,躍升至全球第31位,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