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藥企爭相來蹭,有企業半年收割6.7億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杜蘇敏

“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在轉型情感博主2個月後,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再因驚人言論引發輿論關注。

中汽協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2年的不到1.3萬輛,攀升到2021年的352.1萬輛,市場規模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與此同時,諸多房企、藥企也沒能逃過“新能源大蛋糕”的誘惑,紛紛跨界入行。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海辰藥業(300584.SZ)、富祥藥業(300497.SZ)、延安必康(002411.SZ)在內的醫藥企業,都在近幾年入局或加碼新能源賽道。

新能源賽道前景火爆是一方面,企業能否抓住時機獲得更好發展卻是另説。以海辰藥業為例,宣佈佈局新能源業務後,股價並未趁勢飛起,甚至被投資者吐槽“不務正業”;富祥藥業則因入局新能源“挪用”醫藥項目資金遭到質疑。

“醫藥企業進入新能源電池原材料是可行的,在戰略上也是正確的。”6月16日,汽車分析師張翔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兩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加上電池容量增加,電池原材料正處於井噴發展階段。而傳統的醫藥行業屬於較飽和狀態,產能過剩、資金過剩,資本進入到新能源相關領域是順理成章的事。”

真轉型還是蹭熱點?

與恆大、寶能等房企親身下場造車不同,醫藥企業多數選擇佈局新能源的鋰電產業鏈。

6月10日晚,海辰藥業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4億元,用於抗新冠原料藥關鍵中間體建設(年產150噸)和年產5000噸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等項目。

在此之前,海辰藥業的主營業務是化學制劑、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研發、生產、銷售。據海辰藥業介紹,上述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及150噸抗新冠原料藥關鍵中間體建設項目的實施主體為公司的子公司安慶匯辰藥業有限公司,實施地點為安徽省安慶市高新區。

公司稱,該項目的實施旨在抓住當下新能源電池領域及抗新冠口服藥領域的發展機遇,完善產品戰略佈局,穩固公司競爭優勢,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

電解液是鋰電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被稱為鋰電池的血液。電解液添加劑是鋰電池電解液的重要組成成分,約佔電解液質量的5%-8%,約佔電解液總成本的15%-30%。目前常用的電解液添加劑主要有碳酸亞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亞硫酸丙烯酯(PS)和DTD等。

根據QY Research數據,2019年中國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產量達1.15萬噸,預計2026年將達4.90萬噸,2020-2026年複合增長率達27.14%。

海辰藥業方面認為,公司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建設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有利於增強公司的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

但業內人士卻提出質疑,在海辰藥業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並沒有看到相關技術、人員和生產能力儲備的論證。此外,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與公司現有業務的市場環境、銷售模式、銷售客户均不相同,如何控制風險,公司也沒有給出具體論證。

對此,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聯繫海辰藥業證券部,相關人士回應稱,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現在還處在建設階段,目前正在建設廠房和籌備中。“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屬於化工產品,我們藥企也一直有化工方面的人才積累,所以説,從技術方面,我們是有這一方面的積累的。”

對於產品研發出之後要面臨的風險,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在這方面也有研判。對於具體如何操作,團隊搭建,以及市場調研方面,公司也在同步進行當中。“未來的事情,我也只能做好準備,具體能不能做好,這個還是後話,現在也不好多説。”

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藥企爭相來蹭,有企業半年收割6.7億

圖片來源:海辰藥業官網

是否“耽誤”正業?

富祥藥業則在去年宣佈入局新能源。2021年10月13日,富祥藥業公告披露,取得年產6000噸鋰電池添加劑、400噸醫藥中間體項目備案證明。

今年1月7日,富祥藥業再度加碼。公告稱,公司擬將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投項目“富祥生物醫藥項目”的部分募集資金2.39億元,及使用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投項目“年產616噸那韋中間體、900噸巴坦中間體項目”的節餘募集資金0.53億元,合計2.92億元用於建設“年產10000噸VC和2000噸FEC項目”,以保障公司中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對於富祥藥“挪用”醫藥項目資金加碼新能源,有投資者認為其 “不務正業”。

同樣受到關注的還有延安必康,一家成立於2002年的化學制藥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能源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九九久科技是延安必康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重要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藥物中間體三大板塊,主要產品為六氟磷酸鋰。

2020年,六氟磷酸鋰從年初的10.7萬元/噸暴漲至年底的56.5萬元/噸,漲幅超4倍。受此影響,2021年上半年,延安必康的新能源類業務(六氟磷酸鋰)實現收入6.7億元,佔總營收的19.41%,同比增加480.58%。

嚐到新能源的甜頭後,延安必康一度想要剝離醫藥業,將業務轉向新能源。2021年12月,延安必康發佈公告稱,與南華生物(000504.SZ)簽訂了資產收購意向協議書,就延安必康持有的部分醫藥類資產進行出售,同時收到了江蘇省有關新能源項目擴產預審的函。

然而,還沒等延安必康將醫藥業務剝離,公司業績就爆雷。2021年10月,延安必康發佈業績預告,稱公司2021年歸母淨利潤9.50億元至10億元。原以為業績終於扭虧為盈,半年後延安必康卻將原先業績修正為虧損 7.80 億元至 8.80 億元。

對於修正原因,延安必康解釋稱,“受疫情影響,公司在審計過程中的函證問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對應收賬款根據預計可回收金額單項計提壞賬準備。對於資產減值測試方面,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各資產組計提減值 。”

此後,延安必康多次延期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及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截至目前仍未披露,並於今年5月5日被實施停牌,至今仍未復牌。

受此影響,延安必康的股價一路走低,從2021年9月最高時17.99元/股,跌至停牌前的6.55元/股,市值100.36億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1 字。

轉載請註明: 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藥企爭相來蹭,有企業半年收割6.7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