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讓利1.5萬億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會下降嗎

外匯天眼APP訊 : “銀行讓利1.5萬億元,存款利率和理財收益率是不是也會下跌?”近期,一則“有關部門要求金融系統今年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的消息,觸動了大眾投資者敏感的神經。近期,多款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賬面浮虧,同時大額存單利率下調、結構性存款規模壓降等消息不斷,投資者表示“有點懵”。

讓利不影響存款、理財收益

疫情發生以來,減費讓利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時的主題詞。1.5萬億元靴子落地後,銀行方面是否承壓?對儲户和投資者會產生什麼影響?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表示,“讓利也是扶銀行自身。只有穩住企業,哪怕少收點利息,大家才能一起扛過去。”

新湖財富助理總裁郭劍認為,銀行讓利主要是減費讓利,如日常結算上的費用、貸款利息折讓等。“銀行一直以來都是高增長高利潤模式,適當的讓利,我覺得在情理之中。不會用存款、理財利率大幅下調來彌補銀行利潤。”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廣大投資者,在去“剛兑”的背景下,“閉眼買理財、躺着賺錢”的時代結束了,“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時代已經來臨。“投資者需摒棄保本幻想,但不保本不是説產品存在很大風險,而是可能其中有一小部分產品因為投資的底層資產發生了劣變或者市場大環境不佳,導致最後產品未達到投資者預想的收益。”杭州某股份制銀行投資顧問提醒道。

銀行股可適度配置

“去年銀行業整體淨利潤2萬億,讓利1.5萬億對銀行股是不是較大利空?”消息在股民圈裏也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1.5萬億元讓利規模是由金融系統共同承擔的,讓利也不是純粹地讓利潤或營收,而是讓營收中利息收入和中收,無需過度解讀和擔憂。另一方面,央行會適時(可能三季度)通過降低存款基準利率、合理補充資本金等方式為銀行解壓。

郭劍告訴記者,目前銀行股的風險其實已經釋放了很大部分,但同時,銀行股高投資回報階段可能也已經過去。如果投資者想投資銀行股,要理性評估它的長期投資回報率,“一些銀行股的分紅率不錯,個別銀行甚至超過6%,銀行股可適度配置。”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認為,當前銀行股估值很低,但是從未來的盈利預期來説,增速也比較低,所以股價可能很難有超額的表現,對普通投資者來説,銀行股可能彈性不是特別好,但對大資金追求穩定、股息分紅來説,有一定吸引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1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圈讓利1.5萬億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會下降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