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都是越前沿越先進,為何偏偏中醫卻是越古老,顯得越厲害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我們知道,科學都是前沿最好。越是站在前沿的科學,顯然是越先進的。
醫學作為科學中的一種,也不例外。由於醫學的不斷髮展,我們對疾病的防治能力,才越來越強。
(青黴素的發現者)
當我們沒有青黴素的時候,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處理傷口化膿的問題。因為傷口化膿,死了數不清的人。不過後來我們發現青黴素後,這個問題就很好地解決了,我們也因此可以進行大型的手術,而不怕傷口感染了。
當我們沒有研究出天花疫苗的時候,天花折磨死了太多的人。就連皇宮中,也對這個辦法束手無策。清朝皇宮中一直流行着天花,一旦生了病,就只能把人搬到別的地方去隔離。康熙皇帝能夠當皇帝,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得了天花以後,大難不死。不過,隨着醫學的發展,當後來我們研究出天花疫苗以後,這個問題就輕易解決了。
由此可見,確實是越是站在醫學的前沿,越是説明醫療手段更高明。
但是,中醫卻非常奇怪,似乎越是古老的東西越好。
比如,我們現在研究中醫理論,我們總覺得最古老的理論是最好的。《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這些產生於古代的中醫著作,被我們稱為是中醫最經典的著作,把它們奉為中醫中的“聖經”。我們感覺他們的中醫學成就,似乎比後世的中醫學著作成就更高。
就算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這些著作的書名,其實也是一種“崇古”的表現。《黃帝內經》成書於西漢,而且也並不是一個人著作的。但是偏偏在名字上要假託幾千年前的黃帝。似乎黃帝時候的書,比西漢時候的書,更具有説服力。《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東漢,但它也和《黃帝內經》一樣,假託是上古時期的神農氏傳下來的一部經典。
(扁鵲)
中醫醫生也是一樣。我們總覺得古代的中醫醫生,是比現在的中醫醫生能力要強一些的。我們熟知的戰國時期的扁鵲。事實上,他的名字本來並不叫扁鵲,而是叫做秦越人。之所以稱他是扁鵲,其實是對他的一種尊稱。因為上古時期有一位神醫,名字就叫扁鵲。看看,這種表述,明顯就是想説,後世秦越人的水平,是不如先世的扁鵲的。
再比如我們説現在的某個中醫醫生的水平很高,我們會用“華佗再世”來形容他。明顯就是説,現在的中醫醫生的水平,都比不上華佗。
就是當下同樣的醫生,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也更多的是看他的年紀。年紀越大,鬍子越長,這個中醫醫生我們感覺越可靠。
那麼,為什麼我們對中醫的評價是這樣的呢?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對中醫的評價是這樣的,有兩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越老越吃香的中醫)
其一,中醫理論更像是一部哲學著作。
中醫理論學,裏面所講的,其實就是“天人合一”“陰陽調和”“五行相生相剋”這樣一些哲學。也就是説,人體的生長規律,要怎樣做到與大自然的規律保持一致。只有保持一致了,人體才不會得各種疾病。同時按照哲學上的“陰陽”兩個基本元素,或者“金木水火土”五個基本元素,以及這五個元素相生相剋的原意,做到協調與平衡。
同時,又因為中國古代的哲學是一種生命起源哲學,越古老,越接近於哲學的本源。而且哲學與信仰是一體的。你相信,就有。你不相信,就沒有。既然中國的哲學成為一種信仰,當然是越接近“原教旨”的越好了。
其二,中醫是建立在悟性和經驗上的醫學。
中醫是一門建立在悟性和實踐上的醫學。悟性越高,醫生水平越高;實踐經驗越豐富,醫生的水平就越高。
雖然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但是我們説了,它更像是哲學,而且還必須與信仰掛鈎。你必須相信中醫講的陰陽、五行、經絡等等。你要是不信,就沒辦法治病了。但光是信仰,顯然也是不對的。那不是中醫,是巫醫。所以説,中醫需要悟性,就是要從理論哲學中,悟出真正的治療方法。
除了悟性以外,還有就是實踐最重要。也就是説,治療的病人越多,糾錯的空間越大。多次糾錯以後,自然就獲得了足夠的實踐經驗了。
總之,無論是悟性,還是經驗,似乎都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年齡越大,顯然悟性和經驗會更多。
中醫的這種做法,有其優勢的地方。因為它可以正本清源,讓中醫一直堅持最正確的那些東西。不過也多多少少限制了中醫的發展。中醫真正要與現代科學結合起來,走上時代的前沿,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