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國發現一紙條,找到失蹤百年的英雄,讓中國人熱淚盈眶
引言
祖國更重於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聶魯達
中國自古以來經歷了很多朝代,每個朝代也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現如今用“博大精深”四個字來形容中國文化,再適合不過了,但即使是這樣,中國文化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文化的發展也遭遇了很多的坎坷和阻礙,尤其是自18世紀以來,中國文化因為開始逐漸向國外傳播,就受到了很多西方國家的青睞,他們開始覬覦中國這片肥沃的土地,尤其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國家進入最艱難的時期,政府腐敗無能、百姓飢寒交迫,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後,常常是西方列強欺負的對象。
西方資本家僱傭中國廉價勞動力
當時中國很多貧困的百姓因為在自己國家實在走投無路,就在西方一些資本家鑽了空子,他們在一番的花言巧語之後,將很多生活窘迫的老百姓騙到了美國充當了廉價勞動力,畢竟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是一些吃得了苦的人,而且成本很低,不用給他們太高的工資,所以很多西方資本家就紛紛效仿,而當時在美國勞動市場,出現了大量了廉價華工,但因為當時美國的經濟也不是很景氣,所以美國資本家就將這個帽子扣在了華工的頭上,導致華工在美國也沒有立足的餘地。
在最嚴重的時候,美國還頒佈了一個法案,專門用來排斥漢族,這個法案在當時被稱為排華法案,而這個法案施行的年份也非常久,直到1943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兩年,這個法案也被廢除,而在這個法案實行期間,大量的華工即使為美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和貢獻,但是他們的地位依然非常低,甚至走在街上就如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沒有任何尊嚴可言,不過在當時的美國,也不是處處都充滿着黑暗。
不忘祖國的英雄---丁龍
因為在哥倫比亞大學,有一道“曙光”重新讓在美國備受迫害的華工重見天日,這道“曙光”就是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建立。正是因為這個漢學研究系的建立,不僅為中國人正了名,而且還讓中國文化開始走向全世界,而這個系的建立,其中關鍵的一個人物卻只是一個小人物,他就是義士丁龍,很多人紛紛好奇,丁龍既然作為一個小人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力量呢,其實這就要説到他傳奇的經歷了。
丁龍在1857年出生於廣東,他在18歲的時候就被西方資本家騙到了美國,做起了廉價勞動力,從事的工作是美國鐵路的修建工作,因為在工作期間,非常的勤懇、認真,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老闆卡本迪埃先生的欣賞和稱讚,説到這個老闆,他本來是一個狡猾的資本家,一切都是以利益為上,在他的眼裏,只有商機,比如他曾在加州發現了黃金,於是立刻全網當地做起了鐵路生意,之後就發了大財,甚至還花巨資修建了一個全新城市,也就是奧克蘭市,一時間,他成為了美國的風雲人物,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富商,卻出於欣賞,和中國窮人小夥丁龍成為了好朋友,兩人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還真是讓人看不透。
捐資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漢學系
因為對丁龍很是欣賞,所以卡本蒂埃讓他做了自己的貼身僕人,遠離了危險的鐵路工作,因為卡本蒂埃經常在喝酒後性情大變,還經常打罵僕人,所以他在一次喝酒之後就對包括丁龍在內的僕人全都趕了出去,在自己酒醒之後才發現房間內非常靜寂,很是空虛,但只有一個人始終陪在他的身邊,這個人就是丁龍,卡本蒂埃問他為何不像別人逃離,而丁龍則引用了孔子的話説服了自己的老闆,他説:我國的先賢孔子説過,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一旦跟隨着某個人,就要盡忠職守,不應隨意離開。
在聽了這番肺腑之言後,卡本蒂埃非常感動,他也第一次聽説中國的孔子,他還從丁龍的身上看出來,正是因為受到了孔子的影響,所以丁龍即使只是一個僕人,也看起來無比高貴,因為這點原因,他還讓丁龍當了自己的管家,不再是僕人的身份,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人的友誼更加的深厚,但因為在美國,政府限制本地女性嫁給華人,而在美國也沒有中國女性,所以很多華工都終生未娶,丁龍也是其中之一,即使身份已經很高,但是他還是繼承了中國人節儉的精神,將每一分錢都會攢起來,在晚年時,丁龍已經攢了一大筆錢了。
一張紙條發現丁龍事蹟,感動國內外
在丁龍到了退休的年紀之後,他決定回到中國老家,在離開之時,他向卡本蒂埃提了一個要求,卡本蒂埃本來以為他會要一大筆退休金,而自己也已經準備好這筆錢了,但沒想到丁龍所提的要求並不是想要退休金,而是希望卡本蒂埃能將自己一生的積蓄捐獻給一所美國的大學,然後建立一個漢學系,來傳播中國的文化,這樣的要求也讓卡本蒂埃很震驚,沒想到他在美國這麼久,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還有這樣濃烈的愛國情懷,中國人真是不可小覷啊,據説當時丁龍攢下了1.2萬美元,這在當時可以説是一筆巨資了,如果丁龍帶着這筆錢回國,那他無疑是一個地區的富豪了,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這筆錢用在了中國文化的宣傳上,這樣高貴的品質足以讓卡本蒂埃震驚。
卡本蒂埃也被他的高貴打動,同意了他的請求,隨後立刻聯繫了哥倫比亞大學,雖然1.2萬是筆巨資,但是想建立一個系,還是遠遠不夠的,而卡本蒂埃則為這個忠誠的僕人幫了大忙,他不惜賣掉一座房產捐助37.5萬美元,建立了漢學系,滿足了丁龍的的願望,而這個系的建立,也培養了中國一代學術大家,不過可惜的是,在1905年之後,丁龍就銷聲匿跡了,直到1995年,學者王海龍在漢學系找到了一張紙條,這張紙正是丁龍捐資哥倫比亞的證明,上面寫着:“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美元支票,作為貴校漢學研究的資助----丁龍,一箇中國人”。
結語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班固
這個學者感到非常興奮,隨後他還發掘了丁龍的故事,並傳到了國內,人們被他的故事感動到熱淚盈眶,紛紛表示如果當時多一些像丁龍這樣的人,何愁中國不強,大家對於丁龍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漢書·賈誼傳》?
《世界名人語錄》